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散文《中秋夜话》

雨竹叶枫3周前 (10-05)文学

IMG_23299.jpg

暮色把天染成淡紫时,月亮就慢慢爬上来了。不是突兀的圆,是像被谁用手轻轻托着,从楼顶的檐角漏出一点银辉,再缓缓滚成满轮,悬在老槐树的枝桠间。


阳台的竹椅早被爸爸擦干净了,竹篾缝里还留着去年夏天的阳光味。妈妈端来瓷盘,里面码着三种月饼:五仁的是给爷爷的,他总说带点芝麻香才够中秋;莲蓉蛋黄的归我,咬开时能看见溏心的蛋黄流出来,甜得刚好;弟弟攥着冰皮月饼,非要等月亮最亮时吃,说这样能咬到“月亮的味道”。


茶桌是奶奶留下的旧木桌,爸爸泡了普洱,茶汤在月光下泛着暖黄。我忽然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夜,奶奶抱着我坐在竹椅上,指着月亮说:“嫦娥在里面住呢,身边有只玉兔,还有棵永远砍不完的桂树。”那时候我总信以为真,盯着月亮看半天,想找见玉兔的影子。如今奶奶不在了,可每当月亮升起来,我总觉得她还坐在身边,和我们一起等着吃月饼。


楼下有孩子在喊“看月亮啦”,声音脆生生的,像极了当年的我。风里飘着桂花香,是小区里那几棵老桂树开了,细碎的花瓣落在阳台的栏杆上,沾着月光,像撒了把碎金子。弟弟忽然说:“姐,你看月亮好圆啊,是不是所有看月亮的人,都在想同一个人?”


我望着月亮,忽然懂了。中秋的月亮哪里是月亮,是藏在时光里的牵挂,是散在天涯的人心里的念想。那些不能回家的人,此刻也一定在望着同一个月亮吧——或许在写字楼的窗边,或许在火车的过道里,或许在异国的街头,月亮把他们的思念,都拢成了一圈温柔的光。


茶凉了半盏,月饼还剩两块,弟弟的冰皮月饼终于咬开了,他笑着说“真的有月亮的味道”。月光洒在我们身上,也洒在远方的路上,把所有的等待和期盼,都揉进了这安静的秋夜里。原来中秋最珍贵的,从不是月亮有多圆,而是身边有可念的人,有可盼的事,有这满室的烟火气,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心里最暖的模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ushu263.com/post/19.html

分享给朋友:

“散文《中秋夜话》” 的相关文章

小说:风过留声

小说:风过留声

整理书房时,和风的指尖蹭过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纸页间掉出张便签,上面是他多年前的字迹:“风是铃的骨,铃是风的魂——致风铃”。窗外的风铃叮当作响,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只存在于屏幕另一端的姑娘。他们是在一个诗歌论坛认识的。和风爱写风,写它掠过麦田的弧度,写它掀动窗帘的温柔;而网名叫“风铃”的姑娘,总在他...

小说:旧笔记里的雨

小说:旧笔记里的雨

深秋的雨把老书店的玻璃浇得模糊,陈屿推开门时,风铃还和十年前一样,叮铃响得发涩。他缩了缩衣领,目光不自觉飘向最里面的书架——高中时,林晚总在那儿蹲着找旧诗集,马尾扫过他手背,像片轻得抓不住的叶子。“麻烦让让。”清软的声音撞进耳朵,陈屿猛地回头,撞进一双熟悉的眼睛。林晚抱着本《聂鲁达诗选》,发尾烫成了...

散文:人间烟火

散文:人间烟火

傍晚的风里最先飘来的,是巷口包子铺的香。蒸笼掀开时白雾裹着肉香往街面上漫,老板娘手快,用竹夹子夹起刚熟的包子,喊一声“小心烫”,接过钱的手还沾着面粉,却笑得热络。我站在对面等红绿灯,看买包子的人排着短队,有放学的孩子踮着脚够塑料袋,也有下班的人揣着两三个,脚步都比平时轻快些——这一口热乎气,像是能把...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暮色刚漫过窗棂,父亲就蹲在院子里生炉子。红泥捏的小火炉是前几年乡下亲戚送的,肚腹圆滚滚,炉口描着圈浅青纹,久不用,炉身上落了层薄灰。他用枯树枝引火,再添几块碎煤,火苗“噼啪”舔着炉壁,很快把红泥烤得暖融融的,连空气里都飘着点炭火气。我在屋里拆酒坛的封泥。新酿的米酒是母亲上个月埋在桂花树下的,揭开封布...

《诗经》-三百里的风与月

《诗经》-三百里的风与月

翻开《诗经》的纸页,像推开一扇吱呀作响的木窗,风从两千多年前吹进来,裹着蒹葭的霜、桃花的香,还有田埂上农人哼着的调子,落在指尖,温软得能捏出水分来。最先撞见的是《秦风·蒹葭》里的晨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读这八个字时,仿佛站在河岸边,秋露凝在芦苇叶上,白得像薄霜,风一吹,芦苇秆轻轻晃,雾里的人影...

与世界温柔相待:藏在时光褶皱里的柔软

与世界温柔相待:藏在时光褶皱里的柔软

清晨推开窗时,第一缕阳光正落在窗台的薄荷草上。叶片上的露珠还没来得及滚落,被光染成了细碎的银粒,风一吹,便顺着叶脉轻轻晃,像怕惊扰了刚睡醒的晨光。我忽然想起去年深秋,这株薄荷差点被冻枯,我裹着厚外套把它挪到暖气旁,每天用温水浇半杯,后来竟从枯茎旁冒出了新芽。原来温柔从不是轰轰烈烈的举动,是在寒夜里为...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