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散文:人间烟火

江晓涵1周前 (10-18)文学

image_1760774098193.jpg傍晚的风里最先飘来的,是巷口包子铺的香。蒸笼掀开时白雾裹着肉香往街面上漫,老板娘手快,用竹夹子夹起刚熟的包子,喊一声“小心烫”,接过钱的手还沾着面粉,却笑得热络。我站在对面等红绿灯,看买包子的人排着短队,有放学的孩子踮着脚够塑料袋,也有下班的人揣着两三个,脚步都比平时轻快些——这一口热乎气,像是能把一天的累都揉开。 拐进胡同就更热闹了。张婶在门口择菜,竹篮里的青菜还带着泥,她一边掐掉黄叶,一边和对门的李叔聊天,声音隔着晾衣绳上飘着的床单传过来,混着洗衣机的嗡鸣,倒比收音机里的戏词还入耳。有骑自行车的大爷慢悠悠过,车筐里装着刚买的豆腐,塑料袋上印着“新鲜卤水”,车轮碾过石板路,“叮铃”一声车铃,惊得墙根下的猫弓了弓背,又懒洋洋地缩回去晒太阳。 家里的厨房早飘起了油烟。母亲在炒豆角,铁锅“滋啦”响着,油香混着豆角的鲜往客厅钻。我凑过去想帮忙,被她推着往外走:“你剥蒜就好,别沾油。”蒜皮落在瓷碗里,清脆的响,窗外的天慢慢暗下来,路灯亮了,昏黄的光透过纱窗,落在母亲翻动锅铲的手上,她的袖口卷着,露出手腕上细细的银镯子,随着动作轻轻晃。 饭桌上摆着三菜一汤,热气腾腾地冒白雾。父亲打开酒瓶,倒了小半杯,说今天的豆角炒得比上次软,母亲嗔他“就你嘴刁”,又往我碗里夹了块排骨。电视里在播新闻,声音放得不大,混着碗筷碰撞的脆响,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狗吠——这些细碎的声音缠在一起,像织了张软乎乎的网,把人裹在里面,暖得心里发沉。 其实人间烟火从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是巷口包子铺的热雾,是胡同里的家长里短,是厨房飘出的油烟,是饭桌上的三两句闲话。它藏在每个平常的傍晚,藏在每个人的手边眼前,不耀眼,却踏实。就像此刻,我舔了舔沾着排骨汤的嘴角,看父母絮絮地聊着明天买什么菜,忽然明白,所谓的安稳日子,不过就是这样,一屋、两人、三餐,烟火气里,藏着最真的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ushu263.com/post/62.html

分享给朋友:

“散文:人间烟火” 的相关文章

我想和你在一起(外二首)

我想和你在一起(外二首)

今夜,清风吹动银河我的小楷笔,点染一片翠把荷花,一朵一朵约上案台等一个人,穿过人间盛景在我的心上,开出明月的光芒 此时的琴箫,像初相遇的欢喜隔着夜色对饮每一颗星都闪着与生俱来的美好你临水的台榭,有喜鹊飞过情愁,不解自开 我的渴望,于风的低唤里迂回在一张宣纸上收拢羽翼每一滴荷露都是...

洛水惊鸿,千古怅惘:《洛神赋》里的美与遗憾

洛水惊鸿,千古怅惘:《洛神赋》里的美与遗憾

曹植的《洛神赋》从不是一篇简单的“艳情赋”。他以洛水为幕,以笔墨为绣,将一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从神话里唤醒,却又在“恨人神之道殊兮”的叹息里,让这场相遇归于怅惘。这篇辞赋,藏着中国文学里最极致的“美”,也藏着最绵长的“遗憾”,让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仍会为那抹洛水之上的身影心动,为那份求而不得...

散文:秋来

散文:秋来

风是先知道秋的。清晨推窗时,不再有夏末的黏腻,风裹着一丝凉,像刚从井里捞上来的布,拂过胳膊时,会让人下意识把衣领拢一拢——秋就这么悄没声地来了。 巷口的桂树是藏不住的。前几日还只是满树深绿,不知哪夜起,细碎的米黄就缀满了枝头,风一吹,香就漫开了。不是那种冲鼻的香,是缠人的,绕着鼻尖转,勾着人往...

小说:红烛

小说:红烛

红烛的光在窗纸上晃,把苏晚的影子拉得细细长长。她指尖攥着真丝睡裙的下摆,指腹蹭过绣着的并蒂莲,连呼吸都放得轻。门轴“呀”地响了声,陆时衍走进来。他刚送完最后一波宾客,墨色西装上还沾着点酒气,却先伸手把窗台上的风灯调暗了些——怕那光太亮,晃得她不自在。“累了吧?”他声音比平时低,带着点哑。苏晚抬头时,...

散文:秋窗听雨

散文:秋窗听雨

晨雾还没散时,雨就落下来了。不是夏天那种急吼吼的泼洒,是秋特有的绵密,像谁把装着水的棉絮轻轻抖开,雨丝细得能钻进窗纱的纹路里,悄没声儿地打湿窗台上那盆半枯的吊兰。 我披了件薄针织衫坐窗边,看雨把窗外的世界泡成软乎乎的水墨画。楼下的法国梧桐早落了半树叶子,剩下的也被雨浸得发沉,风一吹,叶片上的水...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