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人间烟火
傍晚的风里最先飘来的,是巷口包子铺的香。蒸笼掀开时白雾裹着肉香往街面上漫,老板娘手快,用竹夹子夹起刚熟的包子,喊一声“小心烫”,接过钱的手还沾着面粉,却笑得热络。我站在对面等红绿灯,看买包子的人排着短队,有放学的孩子踮着脚够塑料袋,也有下班的人揣着两三个,脚步都比平时轻快些——这一口热乎气,像是能把一天的累都揉开。
拐进胡同就更热闹了。张婶在门口择菜,竹篮里的青菜还带着泥,她一边掐掉黄叶,一边和对门的李叔聊天,声音隔着晾衣绳上飘着的床单传过来,混着洗衣机的嗡鸣,倒比收音机里的戏词还入耳。有骑自行车的大爷慢悠悠过,车筐里装着刚买的豆腐,塑料袋上印着“新鲜卤水”,车轮碾过石板路,“叮铃”一声车铃,惊得墙根下的猫弓了弓背,又懒洋洋地缩回去晒太阳。
家里的厨房早飘起了油烟。母亲在炒豆角,铁锅“滋啦”响着,油香混着豆角的鲜往客厅钻。我凑过去想帮忙,被她推着往外走:“你剥蒜就好,别沾油。”蒜皮落在瓷碗里,清脆的响,窗外的天慢慢暗下来,路灯亮了,昏黄的光透过纱窗,落在母亲翻动锅铲的手上,她的袖口卷着,露出手腕上细细的银镯子,随着动作轻轻晃。
饭桌上摆着三菜一汤,热气腾腾地冒白雾。父亲打开酒瓶,倒了小半杯,说今天的豆角炒得比上次软,母亲嗔他“就你嘴刁”,又往我碗里夹了块排骨。电视里在播新闻,声音放得不大,混着碗筷碰撞的脆响,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狗吠——这些细碎的声音缠在一起,像织了张软乎乎的网,把人裹在里面,暖得心里发沉。
其实人间烟火从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是巷口包子铺的热雾,是胡同里的家长里短,是厨房飘出的油烟,是饭桌上的三两句闲话。它藏在每个平常的傍晚,藏在每个人的手边眼前,不耀眼,却踏实。就像此刻,我舔了舔沾着排骨汤的嘴角,看父母絮絮地聊着明天买什么菜,忽然明白,所谓的安稳日子,不过就是这样,一屋、两人、三餐,烟火气里,藏着最真的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