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孝乾:从台湾革命先驱到历史叛徒的复杂人生轨迹
蔡孝乾(1908年—1982年10月),原名蔡乾,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彰化县花坛乡一个普通农家,其人生横跨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革命与台湾历史的关键时期——既是参与长征的唯一台湾籍共产党人、中共台湾地下党的重要领导者,却也因后期叛变投敌,成为摧毁台湾地下党组织的“历史罪人”,其经历折射出个人选择与时代洪流交织下的复杂与沉重。
## 一、早年觉醒:从台湾青年到革命参与者
蔡孝乾的思想觉醒,始于日据时期台湾民众的反抗浪潮。1908年他出生时,台湾已被日本殖民统治13年,殖民当局的文化同化与经济掠夺,让台湾青年群体中逐渐萌发民族意识。蔡孝乾幼年就读于当地公学校(日本殖民时期的初等教育机构),后升入台中师范学校,期间接触到进步书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不满与对祖国的认同逐渐加深。
1924年,16岁的蔡孝乾离开台湾,赴上海求学,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这所学校由国共合作创办,瞿秋白、任弼时、恽代英等共产党人曾在此任教,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民族解放理论成为校园主流。蔡孝乾深受影响,不仅系统学习革命理论,还积极参与上海台湾青年会的活动,与志同道合的台湾青年共同探讨“台湾解放与祖国革命结合”的道路。1925年,他参与组织“台湾学生联合会”,声援上海五卅运动,成为早期台湾青年革命群体中的活跃分子。
1928年4月,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台湾共产党”(简称“台共”)在上海秘密成立,蔡孝乾作为核心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委员、常任委员,负责宣传部工作。台共成立初期,明确提出“反对日本殖民统治、实现台湾回归祖国、支持中国革命”的纲领,蔡孝乾参与起草《台湾共产党宣言》,并在台湾岛内秘密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农工运动。但由于日本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台共活动被迫转入地下,1931年台共中央机关遭破坏,蔡孝乾为躲避搜捕,被迫离开台湾,辗转前往福建漳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 二、投身大陆革命:从苏区建设到长征历程
1932年4月,红军东路军在毛泽东、聂荣臻等指挥下攻克漳州,这一事件成为蔡孝乾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当时,蔡孝乾在漳州从事地下工作,经红军将领罗荣桓介绍,他与红军取得联系,并主动要求加入革命队伍。由于他熟悉台湾情况且具备理论素养,红军总部安排他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赣南苏区),在列宁师范学校担任教员,负责培养苏区干部,同时向红军官兵介绍台湾的殖民统治现状,增进两岸革命同志的相互了解。
1934年1月,蔡孝乾作为台湾地区的唯一代表,出席了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他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共同参与苏区政策制定,这是他革命生涯中的高光时刻,也标志着他正式融入大陆革命核心圈。
同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蔡孝乾成为长征队伍中唯一的台湾籍共产党人。长征途中,他先后在红一军团、中央纵队担任宣传干事,尽管因水土不服、体力不支多次陷入困境,但始终坚持跟随队伍,徒步穿越雪山草地,历经湘江战役、四渡赤水等艰苦战斗,最终于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吴起镇。到达陕北后,他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反帝联盟”主席(后改称“抗日联盟”),负责开展抗日宣传与国际统战工作,为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贡献力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蔡孝乾调任八路军总部政治部敌工部干事,驻守山西、陕西等地,主要负责管理日军战俘、开展对敌政治宣传。他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懂日语),向日军战俘讲解反战思想,促成部分战俘加入“反战同盟”;同时,他还撰写多篇关于台湾问题的文章,发表在《新华日报》等刊物上,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台湾”。1941年,他调回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后留在中央机关工作,直至抗战胜利。
## 三、重返台湾:中共台湾工委的组建与活动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此时,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台湾工作,决定组建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简称“台湾工委”),负责领导台湾地下党的活动。由于蔡孝乾既是台湾本地人,又有丰富的革命经验,且熟悉两岸情况,1945年9月,他被中共中央正式任命为台湾工委书记,成为中共在台湾地下工作的最高负责人。
1946年4月,蔡孝乾化名“老郑”,秘密从上海乘船返台。当时的台湾,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但国民党当局的专制统治与腐败行为引发民众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后直接引发1947年“二二八事件”)。蔡孝乾返台后,首先重建台湾地下党组织:他以台北为中心,在台中、台南、基隆、高雄等地建立工委分支机构,发展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加入地下党;同时,他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开展斗争——在农村,领导彰化永靖乡、嘉义梅山乡的农民进行减租运动,反对地主与国民党当局的双重剥削;在城市,组织台北机务段铁路工人、高雄码头工人罢工,争取改善劳动待遇。
至1949年,台湾工委已发展党员及进步群众数千人,形成了覆盖全岛的地下工作网络。同年9月,蔡孝乾作为台湾地区代表,赴北平(今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0月1日,他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成为两岸统一事业的重要参与者。此时的蔡孝乾,仍以“老郑”的化名在台湾秘密工作,计划在台湾配合大陆解放进程,推动台湾的和平解放。
## 四、叛变投敌:从革命功臣到历史罪人
1949年12月,随着国民党当局退踞台湾,开始对中共在台地下组织进行大规模“清剿”,台湾工委面临严峻考验。1950年1月,台湾工委基隆工委书记钟浩东(著名作家三毛的大伯)因叛徒出卖被捕,在严刑拷打下,钟浩东虽坚贞不屈,但国民党保密局从其住所搜出的文件中,发现了与蔡孝乾相关的联络线索。
1950年1月29日,蔡孝乾在台北市泉州街的秘密住所被国民党保密局特务逮捕。起初,蔡孝乾虽被关押,但未立即叛变,甚至在同年2月借机逃脱,躲藏在台北郊区。然而,国民党特务通过监控其亲属(蔡孝乾的妻子与子女),于3月4日再次将他抓获。此次被捕后,面对特务的威逼利诱——一方面以“死刑”威胁,另一方面用美食、金钱和地位引诱(蔡孝乾素有贪吃的习惯,特务特意为他准备丰盛饭菜),蔡孝乾的革命意志彻底崩溃,选择了叛变投敌。
他不仅供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与台湾工委的组织架构,还详细交代了中共在台地下党员的名单、联络方式与活动计划,甚至主动带领特务抓捕其他地下党成员。在他的“指认”下,台湾工委副书记陈泽民、委员洪幼樵,以及潜伏在国民党军队内部的重要情报人员吴石(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中共地下党员)、朱枫(中共情报员,负责与吴石联络)等相继被捕。至1950年年底,中共台湾工委下属的各级组织全部被摧毁,400多名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被捕,其中100多人被判处死刑,台湾地下党的工作陷入全面瘫痪,中共在台湾的革命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
叛变后的蔡孝乾,彻底投靠国民党当局,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台湾防务部门保密局“设计委员会”委员,专门从事“反共”宣传与“匪情研究”;后又升任“国防部情报局匪情研究室”少将副主任、“司法行政部调查局副局长”,成为国民党当局镇压进步力量的工具。他撰写多篇“反共”文章,歪曲中共历史与台湾地下党活动,试图为自己的叛变行为辩解,但始终无法掩盖其背叛信仰、出卖同志的事实。
## 五、历史评价:无法洗刷的耻辱与警示
1982年10月,蔡孝乾在台湾台北病逝,终年74岁。他的一生,是一部从“革命先驱”到“历史叛徒”的悲剧:早年怀揣民族解放理想,参与创建台共、投身大陆革命、走完长征全程,为中国革命与台湾回归事业作出过贡献;但在关键时刻,他因意志不坚定、经不起考验而叛变,成为摧毁台湾地下党组织的“罪魁祸首”,其行为不仅违背了共产党员的忠诚誓言,也给革命事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历史对蔡孝乾的评价始终清晰:他的早期革命经历值得客观记载,但他的叛变行为永远无法被原谅。他的案例也成为革命历史中的深刻警示——信仰的坚定与否,决定了一个人在关键时刻的选择;无论曾经有过多少功绩,一旦背叛信仰、出卖同志,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到后人的唾弃。
如今,回顾蔡孝乾的人生轨迹,更能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任何试图分裂国家的行为,或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动摇妥协的人,都将被历史所抛弃;而那些为国家统一、民族解放献出生命的烈士(如吴石、朱枫、钟浩东等),才是值得永远铭记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