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

《佛教心理学》:东方心性智慧的现代解码

雨竹叶枫2周前 (10-13)书评
《佛教心理学》:东方心性智慧的现代解码
当现代心理学仍在为焦虑、抑郁等心灵困境寻找更根本的解决方案时,《佛教心理学》犹如一座桥梁,将两千多年前佛教对 “心” 的洞察与当代心理研究连接起来。不同于传统宗教典籍的教义阐释,也区别于现代心理学侧重行为与认知的分析,这部著作以 “心性为本” 的核心视角,拆解佛教对心灵运作规律、烦恼根源及转化路径的...

在历史的镜鉴中观照当下 —— 评《中国人的教训》

雨竹叶枫2周前 (10-13)书评
在历史的镜鉴中观照当下 —— 评《中国人的教训》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那些曾搅动时代风云的人物、改变国运走向的事件,最终沉淀为 “教训” 二字。《中国人的教训》没有陷入传统历史读物 “宏大叙事” 的窠臼,而是以 “小切口深挖掘” 的方式,从先秦到近代的漫长时光里,打捞起那些关乎治国、处世、修身的 “失败样本”—— 它不是对历史的简单批判,而是以共情的...

档案中的毛泽东:潘佐夫传记的跨文化解读与历史还原

雨竹叶枫2周前 (10-13)书评
档案中的毛泽东:潘佐夫传记的跨文化解读与历史还原
当俄罗斯汉学家亚历山大・潘佐夫带着 15 份俄罗斯解密档案走进毛泽东研究领域,他的《毛泽东传》便跳出了单一文化视角的局限。这位精通俄、汉、英三语的历史学家,以苏联档案为密钥,在中苏关系的宏大背景下重构了毛泽东的人生轨迹 —— 这部 900 页的传记既是档案史料的集大成之作,也是跨文化视角下历史人物解...

《三万里河东入海》:全球化语境下的都市精神图谱

雨竹叶枫2周前 (10-13)书评
《三万里河东入海》:全球化语境下的都市精神图谱
何常在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以三位典型上海青年——本土关河、北漂方东与粤商何处——的跨世纪成长轨迹为叙事支点,通过1990年代浦东开发至2020年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纵深,多维呈现改革开放浪潮中上海作为全球化枢纽与文化杂交场的独特魅力。小说采用时空折叠的叙事策略,将个体生命史与城市发展史的共振具象为外滩...

秦可卿卧室:通向太虚幻境的梦之甬道

雨竹叶枫3周前 (10-05)书评
秦可卿卧室:通向太虚幻境的梦之甬道
秦可卿的卧室,原是《红楼梦》里现实与虚幻的第一道折痕。那房里的陈设,哪一样不是浸着繁华与虚妄 —— 武则天当日镜室里的宝镜悬在壁上,赵飞燕舞过的金盘盛着荔枝,甚至寿阳公主的梅花、同昌公主的绣被,全是些 “昨日繁华” 的残影。宝玉一踏入这屋,便像被拽离了贾府的朱楼画栋,坠入一片软绵的迷障,连袭人劝他...

笑话里的山河:论《一日三秋》的魔幻与深情

雨竹叶枫3周前 (10-04)书评
笑话里的山河:论《一日三秋》的魔幻与深情
一、创作谱系的破壁:两条路径的熔铸新生刘震云在《一日三秋》中完成了一次关键创作转型 —— 将 “新写实主义” 的世俗描摹(如《一地鸡毛》)与 “新历史小说” 的荒诞变形(如 “故乡” 系列)熔于一炉。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以 “日常生活为基调”,将鬼神传说、戏曲穿越作为 “火锅底料”,让延津小城...

在鸡毛堆里照见众生——评刘震云小说《一地鸡毛》

雨竹叶枫3周前 (10-04)书评
 在鸡毛堆里照见众生——评刘震云小说《一地鸡毛》
一、鸡毛之下:生存困境的原生态书写小说以 “一斤豆腐变馊” 的日常闹剧开篇,串联起调工作、孩子入托、老家来客等琐碎事件,构成小林夫妇生活的全部肌理。这种 “庖丁解牛” 式的细节刻画,精准还原了改革开放初期底层知识分子的生存真相:小林从 “不把局长放在眼里” 的理想青年,蜕变为深谙 “能帮忙先说不能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