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小说《梧桐巷的第三个人》

雨竹叶枫3周前 (10-05)文学

image_1759643936783.jpg林晚第一次带陈默来梧桐巷时,苏晓正趴在窗台剥橘子,橙黄的瓣儿刚递到嘴边,就看见巷口那两个并肩的身影——林晚穿着她去年送的米白风衣,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而她身边的陈默,白衬衫袖口卷到小臂,手里拎着林晚常提的帆布包,指尖还沾着点面包屑,是林晚最爱的那家全麦吐司的痕迹。


“这是苏晓,我最好的朋友。”林晚推着陈默往前走,声音像浸了蜜,“晓晓,这是陈默,我跟你说过的,那个会修相机的学长。”


苏晓把橘子塞进兜里,指尖蹭到冰凉的玻璃。她记得林晚提过陈默,说他在摄影展上帮她捡回摔在地上的相机,说他知道哪家的热可可加双倍奶泡最好喝,说他笑起来的时候,左眼下方有颗小小的痣。此刻那颗痣就在眼前,陈默冲她点头,声音温和:“常听晚晚提起你,说你画的画特别好。”


那天下午,三个人挤在苏晓的小画室里。林晚坐在地毯上翻苏晓的画册,陈默站在窗边看苏晓画的梧桐巷,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肩上投下细碎的光影。苏晓握着画笔,却总忍不住看林晚——她把下巴搁在陈默腿上,指着画册里的向日葵笑,陈默低头听着,手指轻轻拂过她的发梢。苏晓忽然觉得,画布上的梧桐叶,好像比平时深了些颜色。


后来他们总一起出门。林晚爱闹,每次过马路都要陈默牵着,苏晓跟在后面,看着两人交握的手,像两根缠在一起的藤蔓。陈默会记得林晚不吃香菜,每次点麻辣烫都特意叮嘱;也会注意到苏晓怕黑,每次送她们回家,都会先把苏晓送到单元楼下,看着她灯亮了才走。


苏晓是先察觉不对的。那次林晚发烧,她陪陈默去药店买退烧药,陈默站在货架前,拿起一盒布洛芬又放下,转头问她:“晚晚胃不好,吃这个会不会刺激?”苏晓愣了愣,说:“上次她发烧,医生说吃对乙酰氨基酚更温和。”陈默立刻拿起另一盒,指尖在包装上摩挲:“还是你细心,我都忘了。”


走出药店时,晚风有点凉,陈默把外套脱下来递她:“你穿得薄,别冻着。”苏晓没接,指了指他怀里的药:“先给晚晚吧,她等着呢。”陈默没再坚持,只是走了两步,忽然说:“晓晓,你好像总是替别人着想。”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苏晓别过脸,看见巷口的梧桐叶落了一片,刚好飘在他的鞋边。


真正捅破那层纸,是在陈默的生日。林晚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亲手织了条灰色围巾,藏在背后,等着给陈默惊喜。苏晓也准备了礼物,是一幅画,画的是他们三个在画室里的下午,阳光、画册、窗台的橘子,都在画里。


生日会在小酒馆里,林晚先把围巾给陈默,他立刻围上,笑着说:“正好,最近降温了。”轮到苏晓时,她把画递过去,声音有点轻:“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就画了我们上次……”


话没说完,就看见林晚的脸色变了。画里的陈默,正低头看着画册,而画册旁边,放着苏晓那天没吃完的橘子——林晚忽然想起,那天她去洗手间,回来时看见陈默正帮苏晓捡掉在地上的画笔,两人靠得很近,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像一幅单独的画。


“苏晓,”林晚的声音有点抖,“你是不是也喜欢陈默?”


酒馆里的音乐还在响,苏晓捏着衣角,指尖泛白。她没看林晚,也没看陈默,只是盯着桌上的蜡烛,火苗晃了晃,映得她眼睛发红:“是。”


陈默愣住了,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林晚打断:“我以为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我怕失去你。”苏晓的声音很轻,“晚晚,我比你先认识陈默吗?不,我只是……在你没注意的时候,看见他帮老人提菜篮,看见他在雨天把伞给陌生的小孩,看见他……”


“够了。”林晚站起来,风衣的衣角扫过桌子,碰倒了酒杯,酒洒在画纸上,晕开一片深色,“我不想听了。”


那天晚上,林晚没回家,苏晓在巷口站了很久,陈默走过来,把外套披在她肩上:“对不起,是我没处理好。”


苏晓摇摇头:“不怪你,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后来的日子,梧桐巷变得很安静。林晚搬去了学校宿舍,苏晓的画室里,再也没有三个人的笑声。陈默找过她们几次,林晚避而不见,苏晓只是说:“让我们自己想想。”


直到深秋的一个周末,苏晓在巷口的便利店遇见林晚。林晚手里拎着两盒热可可,是她们以前常喝的牌子。看见苏晓,她愣了愣,然后走过来,把其中一盒递给她:“天气冷了,喝点热的。”


苏晓接过,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子,忽然就红了眼:“晚晚,对不起。”


“我也有错。”林晚笑了笑,小虎牙还是那么明显,“那天我太冲动了,后来我想了很多,其实我们都没做错什么,只是刚好……喜欢上了同一个人而已。”


“那陈默……”


“我跟他谈过了。”林晚喝了口热可可,“他说,他不想因为自己,让我们变成陌生人。其实我们都清楚,比起他,我们更怕失去的是彼此,对吧?”


苏晓点点头,眼泪掉在热可可的杯子上,晕开一小片水渍。巷口的梧桐树,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风一吹,光秃秃的枝桠间,露出一角干净的天空。


后来,陈默去了外地读研,偶尔会给她们发消息,说那边的天气,说新认识的朋友。林晚搬回了梧桐巷,周末还会去苏晓的画室,两人一起画画,一起吃麻辣烫,只是再也没提过陈默的名字。


有一次,苏晓在整理画册时,翻到了那张被酒弄脏的画。她把画铺在桌上,用画笔在旁边添了两棵并排的梧桐树,树叶挨在一起,在阳光下晃着。林晚凑过来看,笑着说:“还是你画得好,比以前更暖了。”


苏晓抬头,看见林晚眼里的光,和她们第一次遇见陈默那天,一模一样。她忽然明白,有些爱情会过去,但有些友情,会像梧桐巷的树一样,不管经历多少风吹雨打,根永远都连在一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ushu263.com/post/20.html

分享给朋友:

“小说《梧桐巷的第三个人》” 的相关文章

不狠命关紧身后的门

不狠命关紧身后的门

每一扇被我们推开的门后,都藏着一段独特的岁月 —— 或许是青涩的遗憾,或许是未竟的缘分,或许是跌倒时沾满尘土的脚印。有人习惯在转身时狠命甩上门,仿佛要将所有不快与过往彻底隔绝,却不知那震耳的关门声里,也可能碾碎了未来的微光。身后的门从不是该被决绝抛弃的过往,而是该被温柔对待的生命印记,留一扇虚掩的门...

庚子春的记忆(组诗)

庚子春的记忆(组诗)

◎病毒里的春光又是新的一天。挂钟“当”地响了八下敲醒肺叶里涡流般的呼吸他轻轻咳了几声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房间往垃圾袋里喷洒消毒液,绑紧然后贴上纸条:已消毒,请勿打开扔掉垃圾后,摘下口罩在微博上敲下自我隔离后的第八篇日记“火神山医院马上建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这么写着的时候他感觉那些微小的文字像卯足力量...

小说:旧笔记里的雨

小说:旧笔记里的雨

深秋的雨把老书店的玻璃浇得模糊,陈屿推开门时,风铃还和十年前一样,叮铃响得发涩。他缩了缩衣领,目光不自觉飘向最里面的书架——高中时,林晚总在那儿蹲着找旧诗集,马尾扫过他手背,像片轻得抓不住的叶子。“麻烦让让。”清软的声音撞进耳朵,陈屿猛地回头,撞进一双熟悉的眼睛。林晚抱着本《聂鲁达诗选》,发尾烫成了...

小说:红烛

小说:红烛

红烛的光在窗纸上晃,把苏晚的影子拉得细细长长。她指尖攥着真丝睡裙的下摆,指腹蹭过绣着的并蒂莲,连呼吸都放得轻。门轴“呀”地响了声,陆时衍走进来。他刚送完最后一波宾客,墨色西装上还沾着点酒气,却先伸手把窗台上的风灯调暗了些——怕那光太亮,晃得她不自在。“累了吧?”他声音比平时低,带着点哑。苏晚抬头时,...

散文:入秋的第一杯奶茶

散文:入秋的第一杯奶茶

楼下奶茶店的玻璃门上,不知何时贴了张浅黄的纸,写着“秋日限定·桂花乌龙奶芙”。风卷着第一片梧桐叶飘过时,我站在柜台前,指尖触到冰凉的玻璃,忽然想起去年今日,也是这样的天气,闺蜜攥着热奶茶的杯套,把半杯分给我——“入秋得喝这个,暖。” 取餐时,店员递来的杯子裹着米白色杯套,指尖捏着软乎乎的,暖意...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暮色刚漫过窗棂,父亲就蹲在院子里生炉子。红泥捏的小火炉是前几年乡下亲戚送的,肚腹圆滚滚,炉口描着圈浅青纹,久不用,炉身上落了层薄灰。他用枯树枝引火,再添几块碎煤,火苗“噼啪”舔着炉壁,很快把红泥烤得暖融融的,连空气里都飘着点炭火气。我在屋里拆酒坛的封泥。新酿的米酒是母亲上个月埋在桂花树下的,揭开封布...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