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不狠命关紧身后的门

雨竹叶枫3周前 (10-04)文学

新对话 (8)(1).png

每一扇被我们推开的门后,都藏着一段独特的岁月 —— 或许是青涩的遗憾,或许是未竟的缘分,或许是跌倒时沾满尘土的脚印。有人习惯在转身时狠命甩上门,仿佛要将所有不快与过往彻底隔绝,却不知那震耳的关门声里,也可能碾碎了未来的微光。身后的门从不是该被决绝抛弃的过往,而是该被温柔对待的生命印记,留一扇虚掩的门,才是对人生最清醒的善待。

身后的门里藏着成长的养分,狠命关上便会错失自我沉淀的契机。苏轼一生辗转黄州、惠州、儋州,仕途屡屡受挫,却从未将 “失意” 的门狠狠钉死。在黄州,他写下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是对贬谪的逃避,而是从过往的困顿中汲取豁达的力量;在惠州,他 “日啖荔枝三百颗”,于逆境里品出生活的甜。若他当初因乌台诗案便狠命关上 “仕途理想” 的门,自怨自艾、一蹶不振,便不会有那些穿越千年仍能慰藉人心的词句,更不会有那个在苦难中不断丰盈的灵魂。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如土壤,哪怕是贫瘠的过往,也藏着滋养未来的养分,狠命关门只会让我们失去扎根成长的可能。
狠命关上身后的门,往往会斩断潜在的转机与缘分。项羽垓下之围后,望着滔滔乌江,一句 “无颜见江东父老” 便拔剑自刎,亲手关上了所有翻盘的门。他忘了江东子弟曾随他浴血奋战,忘了卷土重来的可能,那扇被狠命关上的 “退路之门”,让一代霸王的传奇永远停在了乌江畔。反观生活中,有人因一次职场争执便愤然离职,拉黑所有旧同事,却不知多年后新公司的合作项目恰需旧人脉搭桥;有人因朋友间的小矛盾便恶语相向,彻底断绝往来,却忘了当初彼此扶持的温暖。人与人、事与事之间的联结本就微妙,狠命关门的瞬间,或许就错过了能改写人生的契机。
留一扇虚掩的门,是接纳过往的智慧,更是给未来留有余地的通透。曾国藩初带兵时屡战屡败,甚至写下遗书欲自裁,却始终没把 “领兵打仗” 的门彻底关上。他在奏折里写下 “屡败屡战”,在失败中复盘战术、调整心态,最终平定太平天国,成为晚清 “中兴四大名臣” 之一。这份不轻易放弃的清醒,正是源于他对 “过往” 的包容 —— 不将失败视作耻辱的烙印,而是当作修正方向的指南针。就像老屋里的旧门,不必时刻敞开,却也不必钉死,偶尔推开缝隙,或许能看见阳光落在积灰的旧物上,想起曾经的勇气;或许能听见门外传来久违的呼唤,重续一段珍贵的缘分。
人生从不是一条单向奔赴的直线,那些被我们轻轻带过的门,或许某天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敞开。狠命关门是对过往的否定,更是对未来的设限;而留一扇虚掩的门,不是懦弱的妥协,而是对生命多一份的敬畏与期待。愿我们都能学会温柔对待身后的每一扇门,让过往成为支撑前行的力量,让未来始终保有无限的可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ushu263.com/post/14.html

分享给朋友:

“不狠命关紧身后的门” 的相关文章

散文《雨水谣》

散文《雨水谣》

廊檐下一串新酿的玉珠摇晃,敲在浸透青苔的石板上,脆生生碎了满院。母亲放下糊了一半的纸鸢,抬手掀起蒙着白霜的玻璃,任潮湿的季风钻进来缠上衣角——到底是东风解冻,吹面不寒了。地气在看不见的地方氤氲,老瓦当缝隙里渗出晶莹的茸毛。祖父握了半冬的旱烟管插进腰带,踩着松动的冻土往菜园去,铁锹剖开酥软的泥浪,深处...

散文《中秋夜话》

散文《中秋夜话》

暮色把天染成淡紫时,月亮就慢慢爬上来了。不是突兀的圆,是像被谁用手轻轻托着,从楼顶的檐角漏出一点银辉,再缓缓滚成满轮,悬在老槐树的枝桠间。阳台的竹椅早被爸爸擦干净了,竹篾缝里还留着去年夏天的阳光味。妈妈端来瓷盘,里面码着三种月饼:五仁的是给爷爷的,他总说带点芝麻香才够中秋;莲蓉蛋黄的归我,咬开时能看...

小说:迟到的懂得

小说:迟到的懂得

林雨薇把最后一口牛奶推远时,对面的云杰刚好夹起一块清蒸鱼——是她从前最爱的口味,现在却觉得没什么滋味。结婚七年,客厅的挂钟走得比日子还快。曾经挤在沙发上看一部老电影能笑到肚子疼,如今晚餐时只剩碗筷碰撞的声响,她刷着手机,他扒着米饭,像两个合租的陌生人。“我们分床睡吧。”林雨薇放下手机,声音轻得像落在...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的灵魂,是曹雪芹以毕生心血塑造的女性群像核心。她们或才情卓绝,或温婉端庄,或精明干练,却都困于封建时代的枷锁,最终走向各自的悲剧,成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时代缩影。### 核心人物:才情与命运的交织- **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是灵秀才情的化身,...

洛水惊鸿,千古怅惘:《洛神赋》里的美与遗憾

洛水惊鸿,千古怅惘:《洛神赋》里的美与遗憾

曹植的《洛神赋》从不是一篇简单的“艳情赋”。他以洛水为幕,以笔墨为绣,将一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从神话里唤醒,却又在“恨人神之道殊兮”的叹息里,让这场相遇归于怅惘。这篇辞赋,藏着中国文学里最极致的“美”,也藏着最绵长的“遗憾”,让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仍会为那抹洛水之上的身影心动,为那份求而不得...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