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赤诚昭日月,忠魂炳千秋——读《出师表》有感

image_1761285308218.jpg

灯下重读诸葛亮《出师表》,未及过半,已觉字里行间似有温热气流涌动。这篇诞生于三国乱世的奏表,没有辞赋的华丽铺陈,没有策论的锐利锋芒,却以一腔肺腑之言,穿越一千八百余年的时光,仍能叩击世人的心灵。它是一位老臣对幼主的临终托付,是一个谋士对知遇之恩的终极回报,更是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图腾,早已超越了文体与时代的界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出师表》的动人,首先在于其“剥去粉饰见真心”的质朴与坦诚。诸葛亮开篇便直面蜀汉的危局:“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没有半句虚言粉饰,不回避国力衰微的现实,这种“不欺君、不避祸”的直言,正是古代臣子最难能可贵的品格。他回忆自己的过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直白道出早年的淡泊之志;继而讲述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的知遇之恩,又提及“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生死时刻——没有夸张的渲染,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平静地叙述过往,却让“士为知己者死”的赤诚跃然纸上。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在表文中不仅言“事”,更重“人”与“责”。既为后主规划北伐大业,明确“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战略目标;又细致安排朝中事务,将“斟酌损益,进尽忠言”的责任托付给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贤臣,甚至连“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细节都反复叮嘱。这种“事无巨细、虑及长远”的恳切,不是权臣对幼主的操控,而是老臣对家国的牵挂——他知道自己此去北伐,归期难料,唯有将朝堂内外的大小事宜一一厘清,才能让年轻的后主在复杂局势中站稳脚跟,才能让“兴复汉室”的大业多一分希望。

若说质朴与恳切是《出师表》的“骨”,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坚守,便是它的“魂”。彼时的蜀汉,国力远逊于占据中原、兵强马壮的曹魏:人口不足百万,兵力仅十余万,而曹魏坐拥数州之地,人口数百万,军队数十万;且后主刘禅资质平庸,朝中虽有贤臣,却无如先帝般能统摄全局的领袖。诸葛亮何尝不知北伐之难?他在《后出师表》中曾坦言“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他清楚地知道,北伐或许是“以卵击石”,但不北伐,蜀汉只能坐以待毙。

这份清醒的认知,让他的坚持更添悲壮。彼时他已年近五旬,常年为军政操劳,身体早已积劳成疾,却仍选择亲率三军出征。“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寥寥数语,道尽了他的焦虑与压力:他怕辜负先帝白帝城托孤的信任,怕对不起蜀汉军民的期盼,更怕“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誓言最终沦为泡影。于是,他在表文中立下军令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不是故作姿态的表忠心,而是将自己的名节、性命与北伐大业紧紧捆绑的担当。此后数年间,他五次北伐,鞠躬尽瘁,最终病逝于五丈原,用生命践行了表文中的承诺。

千百年来,《出师表》之所以能流传不朽,正因它触及了中国人心中最朴素也最珍贵的价值追求。它让我们看到,何为“忠”——不是对君主的盲目服从,而是对家国大义的坚守;何为“信”——不是随口说说的承诺,而是用一生去践行的誓言;何为“责任”——不是逃避困难的推诿,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都曾从《出师表》中汲取力量:岳飞北伐时,曾在军帐中手书《出师表》,以“还我河山”的壮志呼应诸葛亮的“北定中原”;文天祥在狱中写下《正气歌》,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气节,延续着“鞠躬尽瘁”的精神;即便到了近代,在民族危亡之际,仍有无数仁人志士以“兴复中华”为己任,这其中,何尝没有《出师表》精神的影子?

如今再读《出师表》,我们或许不必再纠结于“兴复汉室”的历史局限,却依然能被那份赤诚与坚守打动。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何为理想与担当;它更像一座灯塔,指引着后人在困境中坚守初心,在迷茫中不忘使命。正如古人所言:“读《出师表》不哭者,其人必不忠。”这份“忠”,早已超越了封建时代的君臣之义,成为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赤诚昭日月,忠魂炳千秋,这便是《出师表》留给后世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ushu263.com/post/120.html

分享给朋友:

“赤诚昭日月,忠魂炳千秋——读《出师表》有感” 的相关文章

我想和你在一起(外二首)

我想和你在一起(外二首)

今夜,清风吹动银河我的小楷笔,点染一片翠把荷花,一朵一朵约上案台等一个人,穿过人间盛景在我的心上,开出明月的光芒 此时的琴箫,像初相遇的欢喜隔着夜色对饮每一颗星都闪着与生俱来的美好你临水的台榭,有喜鹊飞过情愁,不解自开 我的渴望,于风的低唤里迂回在一张宣纸上收拢羽翼每一滴荷露都是...

小说:风过留声

小说:风过留声

整理书房时,和风的指尖蹭过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纸页间掉出张便签,上面是他多年前的字迹:“风是铃的骨,铃是风的魂——致风铃”。窗外的风铃叮当作响,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只存在于屏幕另一端的姑娘。他们是在一个诗歌论坛认识的。和风爱写风,写它掠过麦田的弧度,写它掀动窗帘的温柔;而网名叫“风铃”的姑娘,总在他...

小说:未拆封的书签

小说:未拆封的书签

林舟第37次在加班后遇见苏晓时,她正站在便利店的暖柜前,指尖捏着一盒热牛奶,银镯子滑到手腕中央,晃出细碎的光。 “又加班?”她先开口,声音里带着刚从空调房出来的微哑,像浸了温水的棉花。 林舟点头,目光落在她手里的牛奶上——她总买这个牌子,说睡前喝能睡得香。他跟着取了盒一样的,指尖碰到暖柜...

小说:旧笔记里的雨

小说:旧笔记里的雨

深秋的雨把老书店的玻璃浇得模糊,陈屿推开门时,风铃还和十年前一样,叮铃响得发涩。他缩了缩衣领,目光不自觉飘向最里面的书架——高中时,林晚总在那儿蹲着找旧诗集,马尾扫过他手背,像片轻得抓不住的叶子。“麻烦让让。”清软的声音撞进耳朵,陈屿猛地回头,撞进一双熟悉的眼睛。林晚抱着本《聂鲁达诗选》,发尾烫成了...

夏末的纸飞机

夏末的纸飞机

高三(2)班的后窗总飘着香樟叶的影子,张云鸿的视线总越过三排课桌,落在林雨薇的马尾上。她写题时会咬笔尾,阳光落在她摊开的数学练习册上,把步骤里的辅助线染成暖金色。 张云鸿的笔袋里藏着张便签,是上周捡的——林雨薇写漏的物理公式,字迹清瘦。他每天翻笔袋时都要摸一摸,像揣着颗不会化的糖。 梁洁...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的灵魂,是曹雪芹以毕生心血塑造的女性群像核心。她们或才情卓绝,或温婉端庄,或精明干练,却都困于封建时代的枷锁,最终走向各自的悲剧,成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时代缩影。### 核心人物:才情与命运的交织- **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是灵秀才情的化身,...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