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读《逍遥游》悟庄子的精神自由

image_1761285533680.jpg

翻开《庄子》首篇《逍遥游》,北冥鲲鹏的巨影便破壁而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跨越山海的宏大想象,不仅勾勒出先秦诸子中最瑰丽的文学图景,更藏着庄子对“自由”最深刻的追问——何为真正的逍遥?两千多年后重读此文,仍能在汪洋恣肆的文字间,触摸到那份超越世俗束缚的精神微光。

《逍遥游》的精妙,首在以“大小之辩”破世俗之见。庄子笔下,既有“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也有“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的蜩与学鸠;既有“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也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小物。世人常以“大”为贵、以“小”为贱,或如蜩鸠般嘲笑大鹏“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却不知二者本质并无高下——大鹏需借海运之风方能展翅,蜩鸠依赖榆枋之力才可栖身,皆为“有所待”。庄子以这般鲜明的对比,戳破了世俗对“大小”“强弱”“寿夭”的执念:若困于外在的尺度评判,便永远跳不出“有所待”的枷锁,更遑论逍遥。

而真正的逍遥,恰在“无待”的精神超越。当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当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世人或许已视之为自由,但在庄子眼中,宋荣子仍未脱离“誉”与“非”的牵绊,列子仍需依赖“风”的助力——二者皆有“所待”,算不得真正的逍遥。直至文末,庄子才揭开逍遥的真谛:“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所谓“无待”,并非脱离天地万物的虚无,而是不被外物裹挟、不被欲望束缚,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以精神的独立遨游于无穷之境。就像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不是对抗规律,而是与规律相融,最终达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自在——这份自在,源于内心对“物我之分”的超越,对“功利之念”的放下。

《逍遥游》的不朽,更在于它为后世困于世俗的灵魂,开辟了一处精神栖居地。古往今来,多少人在功名利禄的樊笼中挣扎,在成败得失的漩涡中焦虑,而庄子的“逍遥”恰如一剂清醒剂:它不教人防避现实,却教人以“大视野”看世事——若能如大鹏般“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便不会为眼前的得失斤斤计较;若能如大椿般“以久特闻”,便不会为短暂的荣辱耿耿于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皆可看作对“逍遥”精神的践行——他们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在世俗的羁绊中,守住了内心的“无待”,活出了精神的自由。

今天再读《逍遥游》,我们或许不必真的去追寻“御风而行”的奇幻,却仍能从庄子的文字中汲取力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被效率裹挟、被评价绑架,常常在“有所待”的焦虑中迷失自我。而《逍遥游》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从不依赖外在的拥有,而源于内心的通透——当我们不再执着于“要得到什么”“要成为什么”,学会顺应本心、接纳规律,便能在平凡的日子里,寻得那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的逍遥,让精神如北冥鲲鹏般,挣脱樊笼,遨游于无穷之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ushu263.com/post/121.html

分享给朋友:

“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读《逍遥游》悟庄子的精神自由” 的相关文章

散文《正月谣》

散文《正月谣》

窗台上最后一枝腊梅暗香未散,檐角的冰棱便开始断断续续滴起珠子。雪沫子刚在青砖地上写完了除夕的笔画,东风拐过江南的桥头,驮着春联的红云往北游。裁红纸的姑婆总在年根儿染红指腹,满院竹竿晒着绉纱的腊肠,油亮亮悬在褪色的楹联旁。小表哥拎来浆糊罐,踩着吱呀木凳贴倒福,歪头的金鱼灯笼在穿堂风里游弋。灶房漏出的甜...

小说:迟到的懂得

小说:迟到的懂得

林雨薇把最后一口牛奶推远时,对面的云杰刚好夹起一块清蒸鱼——是她从前最爱的口味,现在却觉得没什么滋味。结婚七年,客厅的挂钟走得比日子还快。曾经挤在沙发上看一部老电影能笑到肚子疼,如今晚餐时只剩碗筷碰撞的声响,她刷着手机,他扒着米饭,像两个合租的陌生人。“我们分床睡吧。”林雨薇放下手机,声音轻得像落在...

小说:未拆封的书签

小说:未拆封的书签

林舟第37次在加班后遇见苏晓时,她正站在便利店的暖柜前,指尖捏着一盒热牛奶,银镯子滑到手腕中央,晃出细碎的光。 “又加班?”她先开口,声音里带着刚从空调房出来的微哑,像浸了温水的棉花。 林舟点头,目光落在她手里的牛奶上——她总买这个牌子,说睡前喝能睡得香。他跟着取了盒一样的,指尖碰到暖柜...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的灵魂,是曹雪芹以毕生心血塑造的女性群像核心。她们或才情卓绝,或温婉端庄,或精明干练,却都困于封建时代的枷锁,最终走向各自的悲剧,成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时代缩影。### 核心人物:才情与命运的交织- **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是灵秀才情的化身,...

月照春江,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里的时空与深情

月照春江,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里的时空与深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不是一首普通的乐府诗。它以春江为纸、月色为墨,将自然之壮阔、人间之柔情、宇宙之哲思揉成一汪澄澈的月光,漫过千年时光仍未褪色——那句“孤篇盖全唐”的赞誉,赞的不只是辞藻的清丽,更是它把“景、情、理”织成一张网,让每个读它的人,都能在月色里看见自己的悲欢与追问。它最动人的,是把“...

组诗:中秋组章

组诗:中秋组章

## 1. 窗台上的月亮 月光没敲门 就溜进阳台 落在多肉的叶片上 积成小水珠—— 像谁没擦干净的 去年的月光 晾衣绳上的衬衫晃了晃 是风在扯 还是月光想 借件人间的衣裳 贴贴烟火气 我把手机放在窗台 屏幕亮着时 它也想凑成圆 和天上的那轮 碰个响 ##...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