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雨竹叶枫1周前 (10-18)文学

image_1760781919619.jpg


暮色刚漫过窗棂,父亲就蹲在院子里生炉子。红泥捏的小火炉是前几年乡下亲戚送的,肚腹圆滚滚,炉口描着圈浅青纹,久不用,炉身上落了层薄灰。他用枯树枝引火,再添几块碎煤,火苗“噼啪”舔着炉壁,很快把红泥烤得暖融融的,连空气里都飘着点炭火气。


我在屋里拆酒坛的封泥。新酿的米酒是母亲上个月埋在桂花树下的,揭开封布时,满室都是清甜的香,酒液澄黄,表面浮着层细碎的绿泡沫——这就是白居易说的“绿蚁”了。我用粗瓷碗盛了两碗,碗沿沾着酒渍,亮晶晶的,端到炉边时,父亲正用铁钎拨弄炉里的煤,火星子溅起来,落在青砖地上,又很快灭了。


“等会儿再喝,先烤两个红薯。”父亲说着,从竹篮里拿出两个红心红薯,埋进炉边的炭火里。红薯皮很快被烤得发皱,甜香混着酒香飘过来,勾得人胃里发馋。我把瓷碗放在炉沿上温着,看酒里的绿蚁慢慢散了,酒气袅袅地缠上炉口的青烟,在昏黄的灯光里缠成软乎乎的雾。


窗外的风渐紧,刮得窗纸“沙沙”响,炉子里的煤却烧得正旺,红泥炉身泛着暖红的光,把两人的影子映在墙上,忽大忽小。父亲端起碗,和我的轻轻碰了一下,“叮”的一声,酒液晃出些在碗沿。抿一口,温酒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得胸口都热了,连带着连日的疲惫都散了大半。


红薯烤好了,父亲用铁钎挑出来,剥掉焦黑的皮,露出里面橙红的肉,冒着热气。我咬了一口,甜得流蜜,烫得直哈气,父亲在旁边笑,说我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急脾气。炉子里的火还在烧,酒碗里的酒慢慢见了底,窗外的夜色更浓,却一点都不觉得冷——原来最暖的不是炭火,也不是温酒,是这样的冬夜,有个人陪着,炉暖酒温,把寻常的日子,过成了诗里的模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ushu263.com/post/65.html

分享给朋友: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的相关文章

散文《正月谣》

散文《正月谣》

窗台上最后一枝腊梅暗香未散,檐角的冰棱便开始断断续续滴起珠子。雪沫子刚在青砖地上写完了除夕的笔画,东风拐过江南的桥头,驮着春联的红云往北游。裁红纸的姑婆总在年根儿染红指腹,满院竹竿晒着绉纱的腊肠,油亮亮悬在褪色的楹联旁。小表哥拎来浆糊罐,踩着吱呀木凳贴倒福,歪头的金鱼灯笼在穿堂风里游弋。灶房漏出的甜...

小说:风过留声

小说:风过留声

整理书房时,和风的指尖蹭过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纸页间掉出张便签,上面是他多年前的字迹:“风是铃的骨,铃是风的魂——致风铃”。窗外的风铃叮当作响,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只存在于屏幕另一端的姑娘。他们是在一个诗歌论坛认识的。和风爱写风,写它掠过麦田的弧度,写它掀动窗帘的温柔;而网名叫“风铃”的姑娘,总在他...

小说:未拆封的书签

小说:未拆封的书签

林舟第37次在加班后遇见苏晓时,她正站在便利店的暖柜前,指尖捏着一盒热牛奶,银镯子滑到手腕中央,晃出细碎的光。 “又加班?”她先开口,声音里带着刚从空调房出来的微哑,像浸了温水的棉花。 林舟点头,目光落在她手里的牛奶上——她总买这个牌子,说睡前喝能睡得香。他跟着取了盒一样的,指尖碰到暖柜...

夏末的纸飞机

夏末的纸飞机

高三(2)班的后窗总飘着香樟叶的影子,张云鸿的视线总越过三排课桌,落在林雨薇的马尾上。她写题时会咬笔尾,阳光落在她摊开的数学练习册上,把步骤里的辅助线染成暖金色。 张云鸿的笔袋里藏着张便签,是上周捡的——林雨薇写漏的物理公式,字迹清瘦。他每天翻笔袋时都要摸一摸,像揣着颗不会化的糖。 梁洁...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儿群像与时代悲歌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的灵魂,是曹雪芹以毕生心血塑造的女性群像核心。她们或才情卓绝,或温婉端庄,或精明干练,却都困于封建时代的枷锁,最终走向各自的悲剧,成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时代缩影。### 核心人物:才情与命运的交织- **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是灵秀才情的化身,...

散文:秋来

散文:秋来

风是先知道秋的。清晨推窗时,不再有夏末的黏腻,风裹着一丝凉,像刚从井里捞上来的布,拂过胳膊时,会让人下意识把衣领拢一拢——秋就这么悄没声地来了。 巷口的桂树是藏不住的。前几日还只是满树深绿,不知哪夜起,细碎的米黄就缀满了枝头,风一吹,香就漫开了。不是那种冲鼻的香,是缠人的,绕着鼻尖转,勾着人往...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