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洛水惊鸿,千古怅惘:《洛神赋》里的美与遗憾

雨竹叶枫1周前 (10-17)文学

image_1760706607987.jpg

曹植的《洛神赋》从不是一篇简单的“艳情赋”。他以洛水为幕,以笔墨为绣,将一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从神话里唤醒,却又在“恨人神之道殊兮”的叹息里,让这场相遇归于怅惘。这篇辞赋,藏着中国文学里最极致的“美”,也藏着最绵长的“遗憾”,让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仍会为那抹洛水之上的身影心动,为那份求而不得的怅然叹息。


它最惊艳的,是将“美”写成了“活的风景”。曹植笔下的洛神,从不是扁平的“美人符号”:她有“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神采,有“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的娇羞,抬手时“攘皓腕于神浒兮”,转身时“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他不用直白的夸赞,而是借秋菊、春松、流风、回雪这些自然意象,让洛神的美有了光影、有了动态、有了温度——仿佛你站在洛水之畔,真能看见她踏着清波而来,衣袂翻飞间,连空气都染着兰草的香气。这种“以景喻人”的笔法,让“美”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了可感、可触、可忆的画面,也让洛神成了中国文学里“神性之美”与“人性之柔”的极致融合。


而辞赋深处,藏着的是曹植的“心曲”。有人说,洛神是曹植对亡妻甄氏的思念,也有人说,她是曹植对理想、对政治抱负的隐喻——无论哪种解读,都绕不开“求而不得”的核心。彼时的曹植,历经兄弟相残的猜忌,承受着“圈禁”般的境遇,满心才华无处施展,满腔理想沦为泡影。他笔下的洛神,“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却终究“人神殊道”,只能“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最后在“泪流襟之浪浪”中挥手作别。这场相遇,多像曹植的人生:他曾渴望靠近“光明”(无论是爱情还是理想),却被现实的“鸿沟”(人神之别、权力之隔)阻断,只能将所有的眷恋与不甘,都倾注在洛水的烟波里。所以,《洛神赋》的“怅惘”,从来不是儿女情长的小悲小伤,而是一个有才之人在命运碾压下的无奈与呐喊。


更难得的是,它让“遗憾”有了“诗意的重量”。曹植没有写“求而得之”的圆满,反而将“离别”写得淋漓尽致:从“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的叹息,到“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的悲戚,再到“遗情想像,顾望怀愁”的余味,每一笔都带着“未尽”的怅然。但这份遗憾,没有变成沉重的痛苦,反而因洛神的美、因洛水的澄澈,有了一种“哀而不伤”的诗意——就像洛水之上的薄雾,朦胧间更显动人;就像未完成的乐章,余韵里更让人牵挂。这种“以美衬憾”的写法,让《洛神赋》超越了一般的抒情赋,成了中国人对“遗憾”的一种审美表达:有些美好,正因无法拥有,才更显珍贵;有些相遇,正因短暂,才更让人铭记。


千年来,《洛神赋》早已不只是一篇辞赋。它成了一种“文化符号”——顾恺之据此画出《洛神赋图》,让洛水惊鸿跃然纸上;后世诗人反复化用“洛神”意象,让那份怅惘在诗句里流转。而我们读它,读的不只是曹植笔下的美人,更是那份对“美”的执着追求,对“遗憾”的温柔接纳。就像洛水永远在流淌,《洛神赋》里的美与怅惘,也永远在打动着每个曾为“得不到”而心动、而叹息的人——因为它告诉我们:有些相遇,哪怕只有一瞬,也足以照亮往后漫长的岁月;有些遗憾,哪怕藏在心底,也能酿成诗意的酒,让我们在回味里,读懂生命的柔软与厚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ushu263.com/post/53.html

分享给朋友:

“洛水惊鸿,千古怅惘:《洛神赋》里的美与遗憾” 的相关文章

雪域囚徒,诗中情僧:仓央嘉措自述

雪域囚徒,诗中情僧:仓央嘉措自述

我叫阿旺洛桑仁青・仓央嘉措,藏语里这名字意为 “音律之海”。可这海从未真正辽阔过,多半是困在布达拉宫的高墙里,拍打着戒律与情愫的礁石。康熙二十二年的春日,我生于门隅的白嘎尔宫,父母都是虔诚的红教信徒。那里的阳光是暖的,青稞田是绿的,连风里都飘着情歌的调子。十五岁前,我是计美多吉・协加衮钦,会跟着阿爸...

散文《中秋夜话》

散文《中秋夜话》

暮色把天染成淡紫时,月亮就慢慢爬上来了。不是突兀的圆,是像被谁用手轻轻托着,从楼顶的檐角漏出一点银辉,再缓缓滚成满轮,悬在老槐树的枝桠间。阳台的竹椅早被爸爸擦干净了,竹篾缝里还留着去年夏天的阳光味。妈妈端来瓷盘,里面码着三种月饼:五仁的是给爷爷的,他总说带点芝麻香才够中秋;莲蓉蛋黄的归我,咬开时能看...

小说:迟到的懂得

小说:迟到的懂得

林雨薇把最后一口牛奶推远时,对面的云杰刚好夹起一块清蒸鱼——是她从前最爱的口味,现在却觉得没什么滋味。结婚七年,客厅的挂钟走得比日子还快。曾经挤在沙发上看一部老电影能笑到肚子疼,如今晚餐时只剩碗筷碰撞的声响,她刷着手机,他扒着米饭,像两个合租的陌生人。“我们分床睡吧。”林雨薇放下手机,声音轻得像落在...

小说:风过留声

小说:风过留声

整理书房时,和风的指尖蹭过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纸页间掉出张便签,上面是他多年前的字迹:“风是铃的骨,铃是风的魂——致风铃”。窗外的风铃叮当作响,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只存在于屏幕另一端的姑娘。他们是在一个诗歌论坛认识的。和风爱写风,写它掠过麦田的弧度,写它掀动窗帘的温柔;而网名叫“风铃”的姑娘,总在他...

小说:旧笔记里的雨

小说:旧笔记里的雨

深秋的雨把老书店的玻璃浇得模糊,陈屿推开门时,风铃还和十年前一样,叮铃响得发涩。他缩了缩衣领,目光不自觉飘向最里面的书架——高中时,林晚总在那儿蹲着找旧诗集,马尾扫过他手背,像片轻得抓不住的叶子。“麻烦让让。”清软的声音撞进耳朵,陈屿猛地回头,撞进一双熟悉的眼睛。林晚抱着本《聂鲁达诗选》,发尾烫成了...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