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IMG_24372.jpg

爱从不是拥抱,是松开。

像黄昏里交握的指缝,光漏得越多,越看清掌纹的走向——原来每一条路,都指向各自的远方。

我们曾在同一盏灯下读书。

你的睫毛在纸上投下一排细碎的浪,我偷偷用铅笔描下它们,以为这样就能把瞬息的潮声据为己有。

后来那页纸被风吹走,像一封没写完的信,飘出窗口,飘进夜里,连告别都来不及。

再后来,我们学会在人群里并肩而不牵手。

地铁的轰鸣替我们说出所有仓促的台词,一站接一站,玻璃门上映出两张忽明忽暗的脸。

门开时,你往左,我往右,像两滴水各自汇入更大的雨,谁也没回头,怕一回头就看见自己碎成涟漪。

原来长大不是变得坚强,是学会把哽咽调成静音。

我把想说的话折成纸船,放进你的口袋,却忘了你穿的是一件没有口袋的外套。

那些船在风里漂,最终搁浅在日历的某一页,变成一块褐色的锈,轻轻一碰就疼。

也曾深夜打电话,听你的声音穿过电流,像月亮穿过云。

你说“保重”,我说“晚安”,然后同时挂断——两个动作像两把剪刀,把中间那根线“咔嚓”剪断,只剩耳膜里长久的盲音,像雪落进井里,没有回声。

爱到最后,是两个人一起把“我们”拆开。

像拆一件旧毛衣,找到线头,轻轻一拉,整件就散了。

你收好你的针脚,我团起我的线球,各自抱走一堆零度的温暖。

如今我走在很长的路上,风把影子吹得斜斜的,像一段未完成的副歌。

偶尔抬头,看见月亮挂在天上,像一枚褪色的邮票,贴在夜的信封。

我才明白:分离不是失去,是把彼此寄给更辽阔的地址。

而爱,原来不是并肩,是目送;不是拥有,是归还。

它像一场雪,落在肩上,我们以为会白头,却只是化成水,顺着衣襟流下去,凉一下,就干了。

从此天各一方,两不相欠。

只在极偶尔的清晨,枕畔残留一粒盐的涩,提醒我——

你来过,我走过,

我们曾把同一段时光,

活活走成了两岸。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ushu263.com/post/277.html

分享给朋友: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的相关文章

叶绿亦有千重意

叶绿亦有千重意

“不能花开,就请叶绿”,这句朴素的话语,藏着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洞察。世人多羡花开时的明艳夺目,却常忽略绿叶在角落的默默坚守。实则花有花的绚烂,叶有叶的担当,接纳 “不能开花” 的现实,用心活出 “叶绿” 的精彩,恰是对生命最真诚的尊重。从自然规律来看,绿叶本就是生命存续的根基。牡丹虽艳,若无碧叶吸收阳...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散文:炉暖酒温夜色浓

暮色刚漫过窗棂,父亲就蹲在院子里生炉子。红泥捏的小火炉是前几年乡下亲戚送的,肚腹圆滚滚,炉口描着圈浅青纹,久不用,炉身上落了层薄灰。他用枯树枝引火,再添几块碎煤,火苗“噼啪”舔着炉壁,很快把红泥烤得暖融融的,连空气里都飘着点炭火气。我在屋里拆酒坛的封泥。新酿的米酒是母亲上个月埋在桂花树下的,揭开封布...

《菩萨蛮》词牌及经典词作深度赏析

《菩萨蛮》词牌及经典词作深度赏析

“菩萨蛮”是中国古典词坛极具影响力的词牌之一,其起源与唐代音乐文化紧密相连。据《唐国史补》记载,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入朝,使者梳高髻、戴金冠、穿锦绣服饰,形象酷似佛教中的菩萨,教坊遂依此创作《菩萨蛮》曲,后逐渐演变为词牌。其格律定型后,以**双调四十四字**为核心范式,上下阕各四句,通常采...

山水间的“醉”与“醒”——《醉翁亭记》的旷达哲思与民生情怀

山水间的“醉”与“醒”——《醉翁亭记》的旷达哲思与民生情怀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21个“也”字串联全篇,似信笔挥洒却暗藏章法,将滁州的山水之美、宴游之乐与民生之安熔于一炉。这篇诞生于欧阳修贬谪滁州时期的佳作,绝非单纯的山水游记,而是一位文人政治家在失意中坚守初心的精神宣言——“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的是山水,醒的是民心,藏的是“与民同乐”的济世情怀。一、笔墨...

滕王阁上的锦绣辞章与少年意气——品《滕王阁序》

滕王阁上的锦绣辞章与少年意气——品《滕王阁序》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初唐骈文的巅峰之作,更是一篇融山河之美、宴饮之盛与人生之叹于一体的千古绝唱。上元二年,年少的王勃途经洪州,恰逢滕王阁宴集,他临席挥毫,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让一场文人雅聚永载史册。这篇辞藻华美却不空洞、意境开阔又含深情的短文,既展现了初唐的蓬勃气象,更藏着...

《周南·关雎》:华夏情诗的起点,礼乐文明的初声

《周南·关雎》:华夏情诗的起点,礼乐文明的初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作为《诗经·国风·周南》的开篇,这四句诗如同一幅清新的河洲画卷,历经三千年岁月冲刷,依旧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爱情咏叹。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情诗范本,更藏着先秦礼乐文明中“爱而有礼”的深层密码,让“君子求淑女”的美好意象,成为刻在华夏文化基因里的浪漫符号。...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