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散文:二十年

image_1763330689404.jpg

巷口的梧桐落了第三场叶时,我推开了“老时光”的玻璃门。风铃还是当年的铜铃,叮当地晃,把阳光抖成碎金,落在靠窗的老座位上——那里坐着个穿米白针织衫的人,指尖捏着马克杯的柄,和我记忆里十七岁那个攥着半块奶油面包跑过操场的姑娘,叠在了一起。 她抬头时,我先看见眼角的纹,像被阳光晒软的棉线,轻轻弯着。“还是爱迟到。”她笑,声音比电话里沉了点,却还带着当年讲题时的软调,“刚还跟老板说,你肯定要踩着点来。”我才发现她面前摆着两杯热可可,杯沿沾着圈奶泡,和二十年前在教室后墙偷偷分喝的那杯,一模一样。 桌上摊着本旧相册,翻到某页时她指尖顿住。照片里两个扎马尾的姑娘挤在樱花树下,校服袖口沾着粉笔灰,其中一个的书包带还歪着——是我。“你当时非要爬树摘樱花,结果树枝断了,摔在花坛里,校服裤沾了满腿泥。”她指着照片里我的裤脚,眼睛亮起来,“我还帮你藏了半节课,怕班主任骂。”我忽然想起那天她把自己的外套系在我腰上,说“就说我不小心弄湿的”,风把她的刘海吹得乱乱的,却比樱花还晃眼。 聊到后来,窗外的梧桐叶又落了几片,阳光斜斜地扫过她的发梢,我才看见她鬓角藏着的几根白丝。“去年带孩子去咱们母校,操场翻新了,原来的老槐树还在。”她搅了搅杯里的可可,“我站在树下,总觉得能听见你喊我去小卖部买冰棍的声音。”我喉头有点发紧,从包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当年她借我的那本数学笔记,封皮上还留着她画的小太阳,“一直没敢丢,总觉得说不定哪天能还给你。” 离开时,她帮我拢了拢围巾,手指碰到我手腕时,还是当年那样暖。“下次别等落叶了,春天来,咱们去看老槐树开花。”她站在巷口的梧桐树下,风把她的针织衫吹得轻轻晃,像当年站在教室门口,喊我“快点,要上课了”。 我走了几步回头,她还站在那里,朝我挥着手。阳光落在她身上,把二十年的时光揉成了软乎乎的糖,甜得人眼眶发湿——原来有些重逢,不是突然的遇见,是两个人都攥着旧时光的碎片,慢慢等,等风把碎片吹到一起,拼成原来的模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ushu263.com/post/425.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散文:秋天的山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散文:二十年” 的相关文章

散文:秋窗听雨

散文:秋窗听雨

晨雾还没散时,雨就落下来了。不是夏天那种急吼吼的泼洒,是秋特有的绵密,像谁把装着水的棉絮轻轻抖开,雨丝细得能钻进窗纱的纹路里,悄没声儿地打湿窗台上那盆半枯的吊兰。 我披了件薄针织衫坐窗边,看雨把窗外的世界泡成软乎乎的水墨画。楼下的法国梧桐早落了半树叶子,剩下的也被雨浸得发沉,风一吹,叶片上的水...

散文:入秋的第一杯奶茶

散文:入秋的第一杯奶茶

楼下奶茶店的玻璃门上,不知何时贴了张浅黄的纸,写着“秋日限定·桂花乌龙奶芙”。风卷着第一片梧桐叶飘过时,我站在柜台前,指尖触到冰凉的玻璃,忽然想起去年今日,也是这样的天气,闺蜜攥着热奶茶的杯套,把半杯分给我——“入秋得喝这个,暖。” 取餐时,店员递来的杯子裹着米白色杯套,指尖捏着软乎乎的,暖意...

与世界温柔相待:藏在时光褶皱里的柔软

与世界温柔相待:藏在时光褶皱里的柔软

清晨推开窗时,第一缕阳光正落在窗台的薄荷草上。叶片上的露珠还没来得及滚落,被光染成了细碎的银粒,风一吹,便顺着叶脉轻轻晃,像怕惊扰了刚睡醒的晨光。我忽然想起去年深秋,这株薄荷差点被冻枯,我裹着厚外套把它挪到暖气旁,每天用温水浇半杯,后来竟从枯茎旁冒出了新芽。原来温柔从不是轰轰烈烈的举动,是在寒夜里为...

雨落时,思念便漫了上来

雨落时,思念便漫了上来

今日的雨是从清晨的雾里钻出来的,先是一两滴打在窗纱上,轻得像谁的指尖碰了碰,后来便密了,织成一张软乎乎的网,把整个院子都罩在里面。我坐在藤椅上,看雨丝落在去年栽的月季上,花瓣颤巍巍接住水珠,又轻轻抖落,忽然就想起外婆常说的那句 “雨是天上的人想凡间了,才掉下来的”。那时候我总歪着头问 “天上的人是谁...

锦绣辞章里的千年长叹——评《滕王阁序》

锦绣辞章里的千年长叹——评《滕王阁序》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篇作于二十六岁的即兴之作,以惊世才情冠绝千古,既是骈文艺术登峰造极的标杆,更是初唐文人精神世界的鲜活缩影。它如一幅立体的画卷,将景、情、理、志熔于一炉,字字珠玑间藏着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即便跨越千年,仍能让读者在文字间感受到震撼与共鸣。一、文辞之美:...

方寸陋室中的精神广厦——评《陋室铭》

方寸陋室中的精神广厦——评《陋室铭》

刘禹锡的《陋室铭》,以短短八十一字,将“简陋之居”升华为“精神圣殿”。它既是唐代铭文的精品,更以极简的文字,道尽了中国文人“安贫乐道、坚守本心”的处世哲学,成为跨越千年仍振聋发聩的精神坐标。一、以“小”见“大”:极简文字里的境界升华《陋室铭》最精妙之处,在于用“小篇幅”承载“大境界”,以“物之陋”反...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