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内容

庚子春的记忆(组诗)

邓红琼3周前 (10-05)文学

生成时光尽头意境图片(1).png

◎病毒里的春光


又是新的一天。挂钟“当”地响了八下

敲醒肺叶里涡流般的呼吸

他轻轻咳了几声

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房间

往垃圾袋里喷洒消毒液,绑紧

然后贴上纸条:已消毒,请勿打开


扔掉垃圾后,摘下口罩

在微博上敲下自我隔离后的第八篇日记

“火神山医院马上建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这么写着的时候

他感觉那些微小的文字

像卯足力量的麦芒儿,刺破疫魔的面具


那么多陌生人留下的祝福

焕发着人性的光芒

他灰暗的世界,涌来潺潺水声

倒映不再年轻的身影

而身体里的回音,正撞开春天的闸门

漂洗那些零落的忧伤


◎叩问春天


反复写到的樱花

迟迟不开。更多鸟雀

披着雨水,试图啄开时间的蝴蝶结


万物寂静,每一次拔节

都暗藏玄机

那些逆行的人,正用一指阳光

激活他乡的灯火


而我们,仿若一群失陷的蚂蚁

有着相同的心跳与悲悯

在每一个清晨

用敏锐的触角,叩问春天 


◎祭


夜幕下,城市是一个迷

星光与灯火

静静地,等待一场命定的分别


记忆,占据整个夜晚

他想起,那被月光绾起的云鬓

和低头莞尔的美丽


不敢询问流星的去处

只在心里

把一个“爱”字,写了一遍又一遍


空寂的万巷,用一种特殊的语言

把樱花举起

天使的翅膀,掠过长江黄河


河山静默

听一声鸣笛,划过庚子年4月4日的长空


◎清明雨


夜闭上眼睛,我却在夜晚

借一粒星光,剔骨求源


天堂拥挤,安顿花开花落

却无法,让一滴泪轻落故里


想把一生挚爱,交给远行的人

而时间薄凉,总是隔着几重山 

焚烧过的旷野

没有人知道,还要跋涉多久


一场雨,淅淅沥沥

渗入泥土,所有隐秘

替人间,触摸根脉纠缠的岁月


◎陌上花开


4月8日,一只千年黄鹤撞开江城的门

谁在风尘里仰望

谁又在热泪里拥抱


76天的煎熬,是幸存者


对无辜者的悲吟

也是万千繁星共守的一次见证

我们必须相信

春天的脚步越走越有力

那些遗留在风中的祈祷

正一寸寸翠绿


走在陌上,阳光晃动着鸟鸣

每一朵花,都将故事打开

等一只只蝴蝶

交出生命的唇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ushu263.com/post/27.html

标签: 邓红琼诗歌
分享给朋友:

“庚子春的记忆(组诗)” 的相关文章

我想和你在一起(外二首)

我想和你在一起(外二首)

今夜,清风吹动银河我的小楷笔,点染一片翠把荷花,一朵一朵约上案台等一个人,穿过人间盛景在我的心上,开出明月的光芒 此时的琴箫,像初相遇的欢喜隔着夜色对饮每一颗星都闪着与生俱来的美好你临水的台榭,有喜鹊飞过情愁,不解自开 我的渴望,于风的低唤里迂回在一张宣纸上收拢羽翼每一滴荷露都是...

如果可以(外二首)

如果可以(外二首)

如果可以,我真想把你变成我诗歌里的一个符号在我茂密的思念里听我,啼啭鸟鸣深处的春光当我忧伤时你沉默在花开的记忆里掬起细雨里的蔷香陪我,在月色下沉沦 如果可以我想携带花朵一样盛开的火焰穿过生命的荒野暖你胸口的冷让每一寸隐秘而柔软的痛楚被最后一滴泪温柔地,消融 此刻,期盼每分每秒都慢...

小说:迟到的懂得

小说:迟到的懂得

林雨薇把最后一口牛奶推远时,对面的云杰刚好夹起一块清蒸鱼——是她从前最爱的口味,现在却觉得没什么滋味。结婚七年,客厅的挂钟走得比日子还快。曾经挤在沙发上看一部老电影能笑到肚子疼,如今晚餐时只剩碗筷碰撞的声响,她刷着手机,他扒着米饭,像两个合租的陌生人。“我们分床睡吧。”林雨薇放下手机,声音轻得像落在...

洛水惊鸿,千古怅惘:《洛神赋》里的美与遗憾

洛水惊鸿,千古怅惘:《洛神赋》里的美与遗憾

曹植的《洛神赋》从不是一篇简单的“艳情赋”。他以洛水为幕,以笔墨为绣,将一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从神话里唤醒,却又在“恨人神之道殊兮”的叹息里,让这场相遇归于怅惘。这篇辞赋,藏着中国文学里最极致的“美”,也藏着最绵长的“遗憾”,让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仍会为那抹洛水之上的身影心动,为那份求而不得...

月照春江,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里的时空与深情

月照春江,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里的时空与深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不是一首普通的乐府诗。它以春江为纸、月色为墨,将自然之壮阔、人间之柔情、宇宙之哲思揉成一汪澄澈的月光,漫过千年时光仍未褪色——那句“孤篇盖全唐”的赞誉,赞的不只是辞藻的清丽,更是它把“景、情、理”织成一张网,让每个读它的人,都能在月色里看见自己的悲欢与追问。它最动人的,是把“...

散文:人间烟火

散文:人间烟火

傍晚的风里最先飘来的,是巷口包子铺的香。蒸笼掀开时白雾裹着肉香往街面上漫,老板娘手快,用竹夹子夹起刚熟的包子,喊一声“小心烫”,接过钱的手还沾着面粉,却笑得热络。我站在对面等红绿灯,看买包子的人排着短队,有放学的孩子踮着脚够塑料袋,也有下班的人揣着两三个,脚步都比平时轻快些——这一口热乎气,像是能把...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