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评 > 正文内容

《山花烂漫时》:用真实笔触,绘就教育逐梦长卷

IMG_24060.webp

在众多影视作品热衷于虚构奇幻情节时,《山花烂漫时》却以一股质朴而震撼的力量脱颖而出,它将镜头对准现实,聚焦“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的传奇人生,用23集的篇幅,为观众呈现了一段充满热血、汗水与希望的教育逐梦之旅,豆瓣评分高达9.4,成为国产剧中的口碑佳作。

人物:有血有肉,平凡与伟大的交融

张桂梅校长的事迹广为人知,要将其搬上荧幕并塑造出鲜活的形象并非易事,稍有差池便会陷入神化或脸谱化的误区。但《山花烂漫时》做到了,它笔下的张桂梅,是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她幽默乐观,骑着摩托车家访时,同行好友突然肚子疼找简易茅坑的情节,让人忍俊不禁,尽显她的不拘小节,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可面对阻碍女孩受教育的难题,她又展现出无比的愤怒与坚定抗争的决心,和媒婆吵架劝回辍学学生谷雨的片段,把她对学生的爱和泼辣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为女高四处奔波筹款却屡屡碰壁时,她的脆弱和无助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那一刻,观众深切感受到她一路走来的艰难与不易,也正因这些不完美的瞬间,人物更加立体丰满,极易引发共情。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张桂梅的温柔与耐心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她亲自打饭、耐心辅导、给予鼓励,生动诠释了教育工作者塑造灵魂的使命。饰演张桂梅的宋佳演技精湛,从外形到神态、语气、动作全方位高度还原,将张桂梅的坚韧、温柔、执着与幽默演绎得丝丝入扣,让人仿佛看到了真实的张桂梅校长就在眼前。

除了主角,剧中的其他人物也都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像出生于繁华都市,却毅然奔赴山区支教的丁笑笑,她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初心;内心迷茫犹豫但又委屈不甘的谷雨,她的挣扎与成长是众多山区女孩的缩影;还有不好相处但愿意做实事的副县长,他从最初对张桂梅理念的不理解,到逐渐被感召,人物的转变自然流畅 。这些配角共同构成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山区教育群像,他们的故事相互交织,让观众看到了教育事业背后无数人的付出与努力。

叙事:波折起伏,梦想照进现实的征程

该剧在叙事上大胆创新,充满巧思,开篇以寻找辍学女孩谷雨切入,迅速抓住观众眼球,让观众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这个女孩的命运以及背后隐藏的故事 。之后,剧情围绕女子高中的创办历程徐徐展开,筹集资金时飞机上向企业家拉赞助,争取用地时深夜拜访教育局局长,招老师时“连哄带骗” ,挨家挨户劝说家长……每一个情节都充满了波折与挑战,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张桂梅校长的创业现场,为她的每一次成功而欢呼,为她的每一次挫折而揪心。

在紧张的主线叙事中,该剧还巧妙地穿插了许多温馨的场景,比如筹款失败回校看到学生玩耍时的欣慰笑容,让节奏张弛有度,凸显出女高大家庭的温暖 。同时,叙事风格融入了幽默元素,张桂梅与基层干部因观念不同产生的有趣争执与误会,既增加了剧情的观赏性,又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人物间的个性差异与相互理解,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避免了沉重感。

主题:多元深刻,教育力量的深度挖掘

《山花烂漫时》的主题深刻而多元,从个人层面清晰展现了教育改变命运的力量。以谷雨为例,她在张桂梅的帮助下进入女高,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并成为一名教师,彻底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让观众真切地看到知识如何为山区女孩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

从社会层面来看,该剧揭示了教育在打破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张桂梅“不让一个女孩掉队”的理念,不仅改变了山区家长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更让众多女孩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当一批又一批女孩走出大山,她们带回的知识和新观念也逐渐改变了山区的文化氛围,让更多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

此外,该剧还探讨了教育推动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在欠发达地区,像张桂梅这样的教育者,为孩子们提供了接触外界的机会,毕业生们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回馈家乡,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未来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山花烂漫时》无疑是一部成功的主旋律作品,它以真实生动的人物、创新精彩的叙事和深刻多元的主题,让观众看到了教育、女性、信仰的力量,激励着人们勇敢追求梦想,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它不仅是对张桂梅校长个人事迹的深情礼赞,更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启示录,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重新感受到坚守与奉献的力量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ushu263.com/post/156.html

分享给朋友:

“《山花烂漫时》:用真实笔触,绘就教育逐梦长卷” 的相关文章

《生万物》:土地叙事下的时代褶皱与人性叩问——一部争议中探寻乡土深度的年代剧

《生万物》:土地叙事下的时代褶皱与人性叩问——一部争议中探寻乡土深度的年代剧

在国产年代剧创作日益追求“史诗感”与“烟火气”平衡的当下,聚焦20世纪鲁南农村的《生万物》以“土地”为核心命题,试图剖开农耕文明的肌理,还原特定历史阶段下农民的生存图景与命运沉浮。这部剧自开播起便裹挟着赞誉与争议:有人盛赞其对乡土细节的还原、对人性复杂的刻画;也有人诟病其历史真实感的偏差、人物塑造的...

《沉默的真相》:向光而行的荆棘之路,撕开黑暗的勇气史诗

《沉默的真相》:向光而行的荆棘之路,撕开黑暗的勇气史诗

在国产悬疑剧的坐标系里,《沉默的真相》从未止步于“破解谜案”的表层叙事。它以一场看似清晰的“地铁抛尸案”为起点,像一把钝刀般层层剖开司法系统的阴影、底层人物的挣扎与理想主义者的牺牲,最终在黑暗与光明的拉扯中,写就了一曲关于“坚守”与“真相”的悲壮挽歌。当剧情落幕,留在观众心中的不只是案件的答案,更是...

《功勋》:于岁月褶皱里立精神丰碑,在凡人叙事中见家国信仰

《功勋》:于岁月褶皱里立精神丰碑,在凡人叙事中见家国信仰

在国产主旋律剧集的创作谱系中,《功勋》从未将“功勋”二字塑造成遥不可及的符号。它像一把温柔的刻刀,剖开八位共和国功勋人物的人生肌理,避开了“从出生到落幕”的全景式传记套路,转而以“关键人生切片”为锚点,将实验室的微光、稻田的泥泞、战场的硝烟、基层的尘土,都揉进叙事里。这里没有无所不能的“英雄模板”,...

《觉醒年代》:于历史烽烟处见赤诚,在精神觉醒中照未来

《觉醒年代》:于历史烽烟处见赤诚,在精神觉醒中照未来

在国产历史剧的创作长河里,《觉醒年代》从未将“历史”塑造成冰冷的文字或遥远的符号。它像一把锋利的刻刀,剖开了清末民初的时代肌理——从巴黎和会的屈辱到五四运动的激昂,从《新青年》的创办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每一个场景都浸透着“救亡图存”的焦灼,每一句台词都饱含着“唤醒国人”的赤诚。它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与...

铁血丹心照河山:《亮剑》里的英雄主义与精神回响

铁血丹心照河山:《亮剑》里的英雄主义与精神回响

2005年首播的《亮剑》,早已超越一部普通抗战剧的范畴,成为刻在国产影视史上的“精神IP”。它没有用华丽的特效堆砌战争场面,也没有塑造“高大全”的完美英雄,而是以粗粝的质感、鲜活的人物和滚烫的精神内核,让“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呐喊穿越数十年时光,至今仍在观众心中激荡。即便在抗战剧层出不穷的今天,《亮剑...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