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半百
案头的台历又撕到了最后几页,指尖抚过泛黄的纸边,忽然惊觉,人生的刻度早已悄然漫过“五十”这个数字。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总盼着日子快些走,好去闯未历的山河;如今倒爱坐在窗前,看晨光慢慢爬上晾衣绳,听楼下老槐树的叶子被风拂得沙沙响,连时光的脚步,都像是被拉长了。 不再执着于“必须怎样”。年轻时为一份报表熬到深夜,为一次晋升辗转难眠,总觉得人生要像拧紧的发条,一刻也不能松。如今倒想通了,报表里的数字再漂亮,不如回家时桌上温着的一碗粥;职位再高,不及周末陪老伴去菜市场挑几颗水灵的青菜。衣柜里的衣服越穿越素净,应酬时也敢笑着说“喝不了酒”,那些曾以为要用力抓住的东西,渐渐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 开始懂得和自己和解。眼角的皱纹不再想着用面霜遮住,鬓角的白发也懒得一次次染黑——那是岁月刻下的印记,每一道都藏着故事:是陪孩子第一次学自行车时的慌张,是父母病床前日夜的守护,是和爱人走过风雨的踏实。偶尔也会想起年轻时的遗憾,比如没去成的远方,没说出口的道歉,但心里已没有波澜,只当是人生这本书里,几页略带褶皱的篇章,翻过去,仍是明朗的天。 更爱亲近寻常的暖。傍晚时会去公园散步,看孩子们追着泡泡跑,听老人们凑在一起唱老歌,自己也会跟着哼几句,调子跑了也不在意。周末会把旧照片翻出来,和爱人一起数:这张是孩子满月时拍的,你看你当时笑得眼睛都没了;这张是那年去海边,你非要和浪花比谁跳得高。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照片上,暖得像那时的风。 年过半百,不是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而是推开了一扇新的窗。窗外没有了年轻时的轰轰烈烈,却有了细水长流的安稳。不再追赶时光,而是学着和时光并肩走,看春花开,听秋雨落,把剩下的日子,过成一首慢悠悠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