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 > 正文内容

雌凤与凡鸟:曹雪芹笔下王熙凤的命运谶语

生成红楼梦图片 (2)(1).png

《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图画中,王熙凤的形象极具张力——一片寒光凛冽的冰山上,栖息着一只“雌凤”;而判词开篇便以“凡鸟偏从末世来”定调,用拆字法将“凤”解作“凡鸟”。一为雌凤,显其权势锋芒;一为凡鸟,藏其庸常本质。曹雪芹以这组看似矛盾的意象,完成了对王熙凤最精准的人格画像与命运预判,字字珠玑却不见脏字,尽显文字艺术的辛辣与深刻。

雌凤:错位的荣光与致命的矛盾

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凤为雄,凰为雌”是既定认知,曹雪芹偏以“雌凤”喻王熙凤,这份刻意的违和感,本身就是最精妙的隐喻。“凤”的意象自带尊贵与强权属性,自武则天将“凤”与女性最高权力绑定,改中书省为“凤阁”后,“凤”便成为女强人权力的象征——这恰是王熙凤在荣国府的真实写照。作为荣国府的实际管家,她手握人事与财务大权,协理宁国府时以“钉钉子”式的铁腕整肃乱象,从定规矩到查亏空一气呵成,将原本混乱的府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弄权铁槛寺时,她一句“这个不难”便包揽诉讼,轻松赚取三千两白银,其杀伐果断的行事风格,确有“凤”的威仪与魄力。
但“雌”字的限定,又让这份荣光从根源上充满矛盾。其一,权力属性的错位。男权社会中,家族权力本应由男性掌控,王熙凤的强势恰是“凤上龙下”的阴阳倒置,明指她与贾琏的夫妻失衡,暗喻贾府男性权威的全面衰退。贾琏作为荣国府嫡子,却在妻子面前沦为“妻管严”,甚至需要借债度日,这种“牝鸡司晨”的格局,既让王熙凤获得了权力,也为她埋下了众叛亲离的隐患。其二,身份根基的缺失。武则天能以“凤”自居,源于她稳固的政治根基与子嗣保障,而王熙凤虽有“凤”的野心,却无对应的资本——她无嫡子傍身,这在宗法社会中是最致命的缺陷,如同“凤为雄鸟焉得生子”的悖论,让她精心构建的权力大厦始终岌岌可危。其三,生存环境的对立。判词图画中“冰山”的意象极具深意,冰山虽看似坚固,实则遇暖即融,恰如贾府这座王熙凤赖以生存的靠山。她这只“雌凤”立于冰山之上,看似高高在上,实则脚下早已暗流涌动,随时可能坠入深渊。

凡鸟:才华的异化与本质的回归

如果说“雌凤”是王熙凤的自我认知与外在表象,“凡鸟”则是曹雪芹为她揭下假面后的本质画像。“凡鸟”二字取自“凤”的繁体拆字,却不止于文字游戏——它暗合《世说新语》中的典故:吕安拜访嵇康未遇,便在门上题“凤”字,以“凡鸟”讥讽嵇康兄长嵇喜的平庸。曹雪芹化用此典,既点出“王熙凤”的名字,更直指其“有才无德”的庸常本质。
判词“都知爱慕此生才”并非虚言,王熙凤的才干在贾府中无人能及。她记忆力惊人,荣国府上百口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皆了然于胸;她应变能力极强,林黛玉初入贾府时,她一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既夸了黛玉,又捧了贾母,瞬间化解场面的拘谨。但这份惊人才华,最终却沦为满足私欲的工具。她放高利贷盘剥府中众人,甚至挪用月钱填补亏空;为保住自身地位,她设计逼死尤二姐,手段狠辣不留余地;抄检大观园时,她借势打压异己,将府内矛盾搅得愈发激烈。她的“才”从未用于维系家族根基,反而成为加速贾府衰败的催化剂。
“凡鸟”的寓意,在王熙凤的命运流转中愈发清晰。“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判词,勾勒出她从掌权到失势的全过程:初嫁时贾琏对她百依百顺,是为“从”;掌权日久夫妻生隙,贾琏渐生冷淡并开始发号施令,是为“令”;最终“人木”相合为“休”,她被夫家抛弃,落得“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结局。曾经的“雌凤”威仪荡然无存,终究回归为一只在末世风雨中挣扎的“凡鸟”。这份从云端跌落泥潭的落差,恰是对她“机关算尽太聪明”的最辛辣嘲讽。

笔墨如刀:曹雪芹的批判与悲悯

从“雌凤”到“凡鸟”的意象转换,曹雪芹完成了对王熙凤的立体塑造,也展现了其“骂人不带脏字”的文字功力。他既不回避王熙凤的才华与魄力,用“雌凤”承认她在男权社会中的独特价值;也不宽恕她的贪婪与狠毒,以“凡鸟”戳破她权力幻梦的虚妄。这种褒贬交织的笔法,让人物脱离了非黑即白的扁平设定,成为《红楼梦》中最鲜活复杂的艺术形象之一。
更深层来看,这组意象亦是对贾府末世命运的隐喻。王熙凤作为贾府的“管家婆”,她的兴衰与家族的存亡紧密相连。“雌凤”立于冰山的画面,不仅是她个人的命运谶语,更是整个贾府的缩影——表面的荣华富贵如同冰山,看似威严实则脆弱,而依附其上的“凤凰”们,终究会随冰山的消融一同覆灭。曹雪芹对王熙凤的批判,从来都不止于个人品行,更包含着对封建末世贵族阶层腐朽本质的深刻洞察。
当“雌凤”的荣光散尽,“凡鸟”的本真显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女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挽歌。曹雪芹用“雌凤”与“凡鸟”的辩证,完成了对人性、权力与命运的终极叩问,这正是《红楼梦》超越时代的魅力所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ushu263.com/post/423.html

分享给朋友:

“雌凤与凡鸟:曹雪芹笔下王熙凤的命运谶语” 的相关文章

秦可卿卧室:通向太虚幻境的梦之甬道

秦可卿卧室:通向太虚幻境的梦之甬道

秦可卿的卧室,原是《红楼梦》里现实与虚幻的第一道折痕。那房里的陈设,哪一样不是浸着繁华与虚妄 —— 武则天当日镜室里的宝镜悬在壁上,赵飞燕舞过的金盘盛着荔枝,甚至寿阳公主的梅花、同昌公主的绣被,全是些 “昨日繁华” 的残影。宝玉一踏入这屋,便像被拽离了贾府的朱楼画栋,坠入一片软绵的迷障,连袭人劝他...

当星星落进成人世界:《小王子》里的童真与救赎

当星星落进成人世界:《小王子》里的童真与救赎

《小王子》从不是一本只给孩子读的童话。圣埃克苏佩里用一架迫降沙漠的飞机、一颗B-612小行星,还有一个顶着金色卷发的小男孩,悄悄撬开了成人世界的硬壳——让我们在忙碌的“正经事”里,重新看见爱、孤独与生命的本质。它最锋利的地方,是用童真的眼睛戳破成人的荒诞。小王子造访的六颗星球上,住着追名逐利的国王、...

《撒旦探戈》:在绝望泥沼中奏响的荒诞与救赎之歌

《撒旦探戈》:在绝望泥沼中奏响的荒诞与救赎之歌

“那是一个充满绝望的地方,可奇怪的是,竟也有某种奇异的希望在角落里暗自涌动。”《撒旦探戈》便诞生于这样矛盾又混沌的土壤,当你翻开书页,就如同踏入那个被雨水浸泡、满是泥泞的小村庄,跟随着村民们荒诞又悲凉的生活轨迹,开启一场对人性、社会与希望的深度探寻。 独特结构,奏响命运探戈旋律 《撒旦探戈》...

地坛:一场与命运的温柔和解——《我与地坛》书评

地坛:一场与命运的温柔和解——《我与地坛》书评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从不是一本单纯的“写景散文”,而是一个被命运重创的灵魂,在一方古园里袒露的生命独白。当21岁的他被截去双腿,地坛成了他“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残垣断壁、草木虫鸣,默默承接了他所有的痛苦、迷茫与不甘,也悄悄陪他完成了一场从“为什么活”到“怎样活”的漫长觉醒。...

在轮回里叩问人性——《莫言〈生死疲劳〉书评》

在轮回里叩问人性——《莫言〈生死疲劳〉书评》

莫言的《生死疲劳》从不是一本荒诞的“动物小说”,而是一部借六道轮回之壳,装着中国农村半个世纪沧桑的史诗。当被冤杀的地主西门闹,带着满腔不甘先后转世为驴、牛、猪、狗、猴,最后变作一个“大头婴儿”,这六次轮回不仅是他个人的复仇与救赎,更成了一面镜子,照见土地变革中人性的贪婪、坚韧、荒唐与温暖。书中最震撼...

围城内外:一场关于人性与选择的永恒困局——《围城》书评

围城内外:一场关于人性与选择的永恒困局——《围城》书评

钱钟书的《围城》从不是一本单纯的“爱情小说”,而是用辛辣幽默的笔触,剖开婚姻、事业与人生的层层困局。当方鸿渐带着留学“假文凭”的窘迫回国,在爱情与婚姻的漩涡里辗转,在事业的起落中挣扎,那句“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便成了戳中无数人内心的精准注解——可《围城》的深刻,远不...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