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 > 正文内容

错看的“靠山”:王子腾与贾雨村实为贾家的“依附者”,而非“撑腰人”

IMG_24644.webp

在《红楼梦》的权力网络中,许多读者误以为王子腾是王夫人、王熙凤的“硬靠山”,贾雨村是贾家扶持的“忠犬”,实则不然。细究原著便会发现,王子腾的仕途进阶始终与贾家的势力捆绑,贾雨村的官场沉浮全靠攀附贾家钻营——二人从不是能为贾家“撑腰”的强者,而是依托贾家生存的“依附者”;当贾家失势,他们非但不会雪中送炭,反而会成为压垮贾家的“落井下石者”。

一、王子腾:借贾家“姻亲跳板”上位,从未真正“撑腰”

王子腾能从“京营节度使”一路升至“九省都检点”,看似是自身能力出众,实则离不开贾家这座“姻亲靠山”的助力。他与贾家的关系,本质是“互相借势”,且他对贾家的“依附性”远大于“支撑力”。

首先,王子腾的仕途起点,源于贾家的“勋贵光环”。王家虽也是“四大家族”之一,但论根基与影响力,远不及“开国功臣之后”的贾家。王夫人能嫁入荣国府、成为贾政正妻,王熙凤能以王家女儿身份执掌荣国府管家权,本质是王家借联姻攀附贾家;反过来看,王子腾能进入京城权力核心,也离不开贾家在朝堂上的隐性背书——毕竟,“荣国府姻亲”的身份,是他初期立足官场的重要资本。若贾家早已败落,王子腾未必能获得“京营节度使”这样的关键职位。

其次,王子腾对王夫人、王熙凤的“支持”,始终停留在“表面人情”,从未有过实质性的“撑腰”。王熙凤在荣国府管家时,面临贾琏偷娶尤二姐、贾赦强索石呆子古扇、赵姨娘暗中作祟等诸多困境,王子腾从未出面干预;王夫人在抄检大观园、应对贾母不满时,也从未得到王子腾的任何助力。更关键的是,当贾家经济亏空、政治失势的危机逐渐显现时,王子腾选择的是“明哲保身”——他调任“九省都检点”远离京城,看似是升官,实则是与贾家保持距离,避免被贾家的颓势拖累。这种“自保优先”的选择,恰恰说明他从未将贾家的安危视为己任,更谈不上“撑腰”。

最后,王子腾的结局也印证了他对贾家的“依附性”。原著虽未写完,但脂砚斋批语暗示王子腾“暴病而亡”,而这一时间点恰好与贾家抄家前夕重合。这一安排绝非巧合:王子腾的倒台,本质是贾家政治势力崩塌的“连锁反应”——当贾家失去在朝堂的话语权,作为“贾家姻亲”的王子腾也失去了权力依托,最终落得“身死权灭”的下场。他从始至终,都是贾家权力网络的“附属品”,而非“支撑者”。

二、贾雨村:靠贾家“钻营上位”,实为反噬贾家的“中山狼”

贾雨村常被误认为是贾家的“门下走狗”,但“走狗”尚且有“忠诚”的伪装,贾雨村却是典型的“中山狼”——他靠贾家的扶持重返官场,却在贾家失势时反咬一口,成为加速贾家覆灭的“帮凶”。

贾雨村的仕途,每一步都离不开贾家的“投喂”。他最初是穷困潦倒的书生,靠甄士隐的资助才得以进京赶考;后来因贪酷被罢官,又是靠林如海的举荐、贾政的“力挺”,才得以复职为“应天府”,并顺利审理“薛蟠打死冯渊”一案。可以说,没有贾家的扶持,贾雨村永无出头之日。但他对贾家的“感激”,不过是表面文章——审理薛蟠案时,他明知薛蟠理亏,却为了攀附贾家与薛家,故意“徇私枉法”,将命案不了了之;此后他一路升官,靠的也是不断利用“贾家姻亲”的身份钻营,从未真正为贾家做过任何有益之事。

更致命的是,贾雨村在贾家失势时的“反噬”。根据脂砚斋批语与原著伏笔,贾家抄家的直接导火索之一,便是贾雨村的“落井下石”。他在贾家政治失势后,不仅不伸手相助,反而主动向皇权揭发贾家的“贪腐”“违律”之事(如王熙凤放高利贷、贾赦卖官鬻爵等),以此撇清自己与贾家的关系,换取自身的仕途安全。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恰恰暴露了他“依附者”的本质——他依附的从不是“贾家”,而是“贾家的权力”;当权力消失,他便会毫不犹豫地抛弃甚至摧毁曾经的“靠山”。

贾雨村的角色,本质是封建官场“趋炎附势”者的缩影。他与贾家的关系,不是“主仆”,而是“利益交换”——贾家需要他作为“外廷助力”,他需要贾家作为“晋升跳板”。当利益纽带断裂,所谓的“门下之情”便荡然无存。他从未是贾家的“走狗”,而是将贾家视为“垫脚石”的“投机者”。

三、本质:四大家族的“利益捆绑”,终究抵不过“树倒猢狲散”

王子腾与贾雨村的行为,本质反映了《红楼梦》中“四大家族”权力网络的脆弱性——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过是利益捆绑的假象;当危机来临,每个个体都会优先考虑自身安危,昔日的“盟友”与“门下”,都会变成“陌路人”甚至“敌人”。

贾家的悲剧,正在于误将“姻亲”与“扶持者”当成了“靠山”。他们以为王子腾的升官能为家族添助力,却不知王子腾本就是依附贾家的“附属品”;他们以为贾雨村的感恩能换来回报,却不知贾雨村是只认利益的“中山狼”。这种对“权力关系”的误判,让贾家在危机来临时孤立无援——王子腾自顾不暇,贾雨村反咬一口,最终只能走向“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曹雪芹塑造王子腾与贾雨村这两个角色,并非为了写“家族恩怨”,而是为了揭露封建官场与世家关系的“虚伪本质”:在权力与利益面前,所谓的“亲情”“恩情”“门谊”都不堪一击;每个依附者都是潜在的“反噬者”,每个看似坚固的“靠山”,都可能是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结语:错把“依附”当“支撑”,是贾家的致命误判

王子腾从未给王夫人、王熙凤真正“撑腰”,贾雨村也绝非贾家的“门下走狗”——二人都是依托贾家权力生存的“依附者”,他们的存在,本就是贾家权力的“镜像”:贾家强盛时,他们围绕在侧;贾家衰落时,他们便会四散而去,甚至反戈一击。

贾家的悲剧,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源于对“权力关系”的误判——他们高估了王子腾的“支撑力”,错信了贾雨村的“忠诚度”,最终在孤立无援中走向覆灭。而这,也正是曹雪芹想通过这两个角色传递的深意:封建世家的“繁华”,终究是建立在利益捆绑的沙堆之上;当潮水退去,所有的“靠山”与“门下”,都会露出其“趋利避害”的本质,只留下“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读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dushu263.com/post/405.html

分享给朋友:

“错看的“靠山”:王子腾与贾雨村实为贾家的“依附者”,而非“撑腰人”” 的相关文章

当星星落进成人世界:《小王子》里的童真与救赎

当星星落进成人世界:《小王子》里的童真与救赎

《小王子》从不是一本只给孩子读的童话。圣埃克苏佩里用一架迫降沙漠的飞机、一颗B-612小行星,还有一个顶着金色卷发的小男孩,悄悄撬开了成人世界的硬壳——让我们在忙碌的“正经事”里,重新看见爱、孤独与生命的本质。它最锋利的地方,是用童真的眼睛戳破成人的荒诞。小王子造访的六颗星球上,住着追名逐利的国王、...

《撒旦探戈》:在绝望泥沼中奏响的荒诞与救赎之歌

《撒旦探戈》:在绝望泥沼中奏响的荒诞与救赎之歌

“那是一个充满绝望的地方,可奇怪的是,竟也有某种奇异的希望在角落里暗自涌动。”《撒旦探戈》便诞生于这样矛盾又混沌的土壤,当你翻开书页,就如同踏入那个被雨水浸泡、满是泥泞的小村庄,跟随着村民们荒诞又悲凉的生活轨迹,开启一场对人性、社会与希望的深度探寻。 独特结构,奏响命运探戈旋律 《撒旦探戈》...

在苦难里扎根的生命——《活着》书评

在苦难里扎根的生命——《活着》书评

余华的《活着》从来不是一本贩卖苦难的书,而是一首写给生命本身的赞歌。它以最朴素的语言,讲了最沉重的故事:福贵从家底殷实的地主少爷,跌落到一贫如洗的境地,亲手送走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最后只剩一头老牛作伴。翻开书页时,你会觉得福贵的人生像一场不断向下坠落的梦,可合上书才发现,这场“梦”里...

在荒诞岁月里拥抱自由——《王小波〈黄金时代〉书评》

在荒诞岁月里拥抱自由——《王小波〈黄金时代〉书评》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从不是一本单纯的“情爱小说”,而是用最直白的文字,在压抑荒诞的时代背景下,撕开的一道自由裂缝。当21岁的陈清扬被贴上“破鞋”的标签,当知青王二在云南的荒山野岭里消磨青春,两人看似放纵的情感纠葛,实则是对规训的反抗,是对“人该如何活着”的倔强追问。书中最鲜明的,是王小波用幽默消解沉...

平凡里的滚烫人生——《平凡的世界》书评

平凡里的滚烫人生——《平凡的世界》书评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从不是一本“宏大叙事的史诗”,而是用细腻到骨子里的笔触,在黄土地的沟壑与时代的褶皱里,描摹出千万个普通人对生活、爱情与理想的执着坚守。它没有惊心动魄的剧情,没有超凡脱俗的英雄,只有孙少安在砖窑烟火里的摸爬滚打,孙少平在煤矿黑暗中的躬身前行,田晓霞在理想与现实间的热忱奔走——这些平...

在自我囚笼里,撕开人性的褶皱——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

在自我囚笼里,撕开人性的褶皱——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

当文学作品热衷于塑造“理性英雄”“理想主义者”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却在《地下室手记》里,将笔锋对准了一个“反英雄”的灵魂——地下室人。这个蜷缩在圣彼得堡地下室里的无名叙事者,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光鲜的身份,甚至连基本的“理性”都在自我拉扯中支离破碎,却用最尖锐的自白,撕开了人性深处“理性与欲望”“自尊...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