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讲述曾国藩:从穷乡僻壤的山村寒士到封侯拜相

讲述曾国藩:从穷乡僻壤的山村寒士到封侯拜相

曾国藩(1811- 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祖籍湖南衡阳,清朝初年迁湘乡县荷塘乡大界里,嘉庆十三年移居白杨坪(今属双峰县攸永乡)。本文将以时间顺序来讲述曾国藩的传奇故事。

讲述曾国藩:从穷乡僻壤的山村寒士到封侯拜相

曾国藩降生之时,正值清王朝步入“大乱将起”的“衰世”。他所生活的时代,封建王朝“内忧”日急,“外患”迭至。然而,这位自称出身闭塞山乡的“寒士”,一生仕途顺利,虽间有不甚如意之时,但自科场得志,即步步登高,年未及40,便官至二品,祖上 诰封三代,儿子荫任六品”。

讲述曾国藩:从穷乡僻壤的山村寒士到封侯拜相

1833年,22岁,中秀才,与衡阳金溪庙欧阳沧溟的女儿结为秦晋。翌年,人湖南最高学府岳麓书院读书,乡试中第36名举人。1838年,27岁,京都会试中第38名进士,殿试三甲第42名,朝考一等第3名,试卷进呈道光皇帝旻宁,拔置第2名。不久,改翰林院庶吉士,开始了仕宦生涯。他自知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始进之年,将原名子城改为国藩。

讲述曾国藩:从穷乡僻壤的山村寒士到封侯拜相

曾家前此五六百年间,只有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经过17次考试,在43岁时才摘掉童生的帽子,为曾氏家族挣得第一名秀才。曾国藩27岁会试得售,既是他个人一生的重大转机,也是他与家族的极大荣耀。对此,他极为珍惜,并暗下决心,要以此为基础,做一番大事业。人仕后10余年京官生涯,刻苦磨砺,发愤进取,屡获升擢。1849年,即升任礼部侍郎,官阶二品。同年秋、冬,奉旨兼署兵部右侍郎、左侍郎。

1850年,道光帝驾崩,新帝咸丰即位,加恩群臣,曾国藩祖上“浩封三代,儿子荫任六品”;妻子应得封典,奏请转封了叔父母。是年,曾国藩39岁。

讲述曾国藩:从穷乡僻壤的山村寒士到封侯拜相

1852年,曾国藩奉旨赴江西主持乡试,途中惊闻母亲江氏辞世,改服回籍奔丧。次年春,奉旨去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团练,经年余苦心经营,练成湘军水陆兵升17, 000人。从此,他弃绝京官生涯,走上了另外一.条发展道路。

1854年2月,奉命率所部湘军北上迎战太平军。出征途中,发布《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号召、动员封建地主阶级紧急行动起来,拱卫“名教”,力保“圣道”,设法扑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燃起的漫天烽火。

讲述曾国藩:从穷乡僻壤的山村寒士到封侯拜相

自奉旨出师至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10 年间除1857年3月至1858年6月年余时间丁父忧在家守制,曾国藩鞍马劳顿,全力与太平军为敌。期间,虽数次濒临绝境,几度遗书家人安排后事,但他凭借刚愎、顽固的个性和坚忍耐劳的作风,以及对封建礼法的耿耿忠心,百折不回,终于将席卷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镇压下去,令垂死的清王朝出现了所谓“中兴”局面,因而也消除了满洲贵族的种种疑虑,邀得了莫大恩荣: 1860年6月,赏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 8月,实授两江总督,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11月,朝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四省巡抚、提督以下悉归节制;次年,授协办大学士; 1864年7月,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开有清300年“文臣封侯”的先例。

讲述曾国藩:从穷乡僻壤的山村寒士到封侯拜相

1865年5月,捻军在山东曹州府高楼寨地方全歼清军僧格林沁所部11,000余人,京师震动。清廷于5月下旬5日之内连颁五道上谕,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北上剿捻。然而,此时曾国藩行将暮年,身体衰朽不堪,且部下湘军已裁撤殆尽,虽迫于朝命,勉强就道,但竭力支撑近两年时间,终于自认剿捻无功,1867年3月退回两江总督原任。

1867年5月,补授体仁阁大学士。是年底,赏云骑尉世职。次年,调任直隶总督。年余时间,整饰吏治,清理讼案,治理永定河,颇具成效。清理讼案一项,注销辖区旧讼案12, 000余起,具结新案28, 121起,“多年淹滞尘牍,为之拂试一清”;治理永定河,费时四月,顺利完工,与当地民生关系甚大。

讲述曾国藩:从穷乡僻壤的山村寒士到封侯拜相

1870年,轰动一时的天津教案发生,曾国藩奉旨查办,屈从法国侵略者,拟杀百姓20人,充军25人,遭社会舆论强烈谴责。是年9月,调任两江总督。

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病死两江总督任所。讣至京师,朝廷震惊,“辍朝三日”,随即追赠太傅,予谥文正,人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并命于湖南、江宁、安徽、湖北省城建立专祠,各立功省份,一并建祠,生平,事迹,宣付史馆。长子曾纪泽承袭一等侯爵,其余子孙亦各有封赏。

讲述曾国藩:从穷乡僻壤的山村寒士到封侯拜相

曾国藩活动的时代,清王朝“内忧”、“外患” 交至,阶级、民族矛盾纵横交错,社会历史急剧变动。他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为清王朝提出了一整套解决内外矛盾的路线、方针、策略,并取得一定成效。因而,自他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时起,百数十年间,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对其作出了绝然然不同的评价。还在他有生之年,即有人誉其为“中兴名臣”,有人骂他是“曾屠户”;死后,则或褒其是“勋高柱石”的一代“圣贤”、 “古今完人”,或斥其为“遗臭万年”的“汉奸”、祸国殃民的“罪魁戎首”。但是,无论是谁,对曾国藩的学问和能力却都是首肯的。毛泽东在1917年至黎锦熙的信中,也极力推崇曾氏为有“大本大源”之人。在今天,对曾国藩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体系,无疑应该进行严肃的批判,而他的修身之道、处世之方、治家教子之法,以及在这些方面获得成功的历史事实,却是无法也无须抹杀的。

讲述曾国藩:从穷乡僻壤的山村寒士到封侯拜相

曾国藩生平文字,后人辑为《曾文正公全集》百数十卷。内有奏稿、诗集、文集、书札、批牍、杂著、求阙斋日记、读书录、孟子要略、年谱、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经史百家简编、鸣原堂论文、家书等。1859年又有《曾国藩未刊信稿》问世。近年来,湖南岳麓书社则重新编定《曾国藩全集》出版发行。其修身处世之道,治家教子之法,主要集中蕴含在他的书札、日记和家书里。

曾国藩生逢“衰世”、“乱世”,由一名穷乡僻壤的山村“寒士”而封侯拜相,被封建地主阶级誉为一代“中兴名臣”,其修身处世功夫内涵十分丰富,要而言之,大致可概括为立志自强、倡行勤俭、贵坚忍、重有恒、崇虚静、尚谦谨数端,我也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阐述曾国藩的优良品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4445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