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白银“身价”看清朝社会,浅谈货币因素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从白银“身价”看清朝社会,浅谈货币因素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明史陈文传》记载:”云南产银,民间用银器贸易,视内地三倍。”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用银进行贸易。不过,我国虽也产银,但仅为少量。自古以来,中国一直都是一个贫银国家。少到什么程度?我们大体可以从《明实录》银课收入中略知一二。

从白银“身价”看清朝社会,浅谈货币因素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明实录》银课收入

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白银主要从日本进口。而到了明朝时期,随着国内商品竞争力的增强,我国的海外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内获得白银的途径也变得更广。隆庆帝即位时期,美洲、欧洲等世界各地的经商者相继来到中国做生意,他们带来了大量的黄金白银,用以换取中国的茶叶、丝绸等抢手商品。

从白银“身价”看清朝社会,浅谈货币因素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数据统计表明,在15世纪中期到16世纪中期,由海外流进国内的白银数额高达3亿3千万两,而在这其中,我国与日本贸易所获得的白银数额最多,达2亿两,仅次于日本之后的,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为8千多万两和4千多万两。

我国与西班牙和葡萄牙贸易量如此高,主要得益于当年世界白银的大规模开采。

我们都知道,哥伦布远航是为了寻找黄金,向外进行殖民扩张。之后,随着银矿被发现和开采,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白银。根据学者研究,16-18世纪,美洲地区共产出将近14万吨的白银,而西班牙殖民者从美洲地区掠取的白银就高达10万吨。

从白银“身价”看清朝社会,浅谈货币因素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随着哥伦布远航,殖民者的对外扩张,拉丁美洲这块富含白银矿藏的土地被发现后,殖民者对其进行了疯狂的开采、挖掘。随着全球化贸易的发展,大量的白银不断流入我国。

海外贸易带来的巨额白银,大大改变了当时国内的社会状况,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在于白银成为了当时流通货币的第一选择。万历年间,“一条鞭法”的推行更是将白银的货币职能发挥到了极致,那个时候,白银在贸易活动中得到普及,并成为了商人买卖交易的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

从白银“身价”看清朝社会,浅谈货币因素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古代铜币

到了19世纪之后,拉丁美洲民族反压迫意识越来越强烈,人民纷纷觉醒,起来反抗,自此白银采矿业一度被暂停,白银产量也随之剧减,这就意味着流入我国的白银数量也因此而减少。

到了晚清时期,随着殖民主义入侵,我国的白银不再是流入减少而已,更是向流出转变,且严重外流。我们都知道,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又是开放通商口岸,又是割地赔款,仅《南京条约》一共就赔款了两千一百万。

从白银“身价”看清朝社会,浅谈货币因素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南京条约》签约现场

另外,根据统计,在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从我国沿海地区掠夺了现金和白银高达7302894元银元,就单单这两项加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漏卮。另外,再加上其他的赔款等,最终导致 “银贵钱贱”的社会问题越为严重。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那时的中国,“天朝的白银几近涸竭”

《纪银钱价值》中记载:”今银价每两二千,较昔平时钱价益倍之,较贵时几及三倍。”

晚清时期,“银贵钱贱”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由于银价一路飙升,人们手上的钱币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百姓手中的购买力降低,社会经济萧条

通常情况下,进行大宗的贸易多用银来代替钱,但是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政府身上,因为政府有银库,实力强,小老百姓无法比。清朝时期,主要的流通货币为制钱和银两。制钱单位为文,一串为一千文,相当于银一两。在那个时代,老百姓主要是用铜钱来交易。若是没有钱,那就拿自家的东西换成钱,再拿钱去购物,比如文献资料记载农民以“谷帛易钱,以钱购物”。

从白银“身价”看清朝社会,浅谈货币因素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清朝百姓

自从银价上涨,老百姓的手中的购买力也随之下降。那些做小本生意的小商贩,本身的资金就不足够,加上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很难抵抗市场经济风险。在银价上涨的情况下,生产经营商无法通过价格差来获得低薄的利润,就会直接停止了商业贸易活动。大批的人不做生意,社会经济随之变得萧条。

从白银“身价”看清朝社会,浅谈货币因素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二、“赋役皆用银”,赋税负担加重

“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在1821年到1836年间,等同数额的银两可以买到一石(大概100斤)的粮食,而到了1850年,则可以买到一石五斗六升的粮食,在这短暂的数十年时间里,农民的赋税负担比原来的提升了40-55%。

从白银“身价”看清朝社会,浅谈货币因素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嘉道年间银钱比价、银购买力、钱购买力变化趋势折线图

银价上涨“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农业的影响也极为严重。

“银币耗,农夫织妇,毕岁勤动,低估以售之,所得之钱,不可输赋。”

农夫织妇,整年辛勤劳作,忙忙碌碌,不知付出多少血汗才获得丁点的粮食,拿去低价卖出,所换来的钱财,不足于交赋税。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农民生活多么艰苦。种田本身就是一件极为辛苦的事情,既要生产投入,还随时要面临着天灾带来的颗粒无收,粮食减产的风险,另外还有沉重的赋税压着,老百姓苦不堪言。

从白银“身价”看清朝社会,浅谈货币因素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另外,清朝时期,老百姓交纳赋税,只能交银不能直接给钱文。由于通货膨胀严重,制钱价值一再跌了又跌,最终,老百姓被沉重的赋税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与此同时,随着“银贵钱贱”的问题越演越烈,官僚和地主为了摆脱负担,将债务转移到贫困的农民百姓身上,这更是大大加重了农民百姓的负担。

三、在手工业方面,“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

根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一共有一万两千多台纺织机,而到了19世纪80年代时,仅剩五千多台而已。由于税收未减,百姓手上的实际收入又大幅度降低,在日益高涨的银价局势下,薄弱的小农经济根本没有办法维系正常的生产,为此手工业受到沉重打击也不可避免地发生。

总而言之,清朝的“银祸”,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当年,中国用丝绸、茶叶等换取来的白银,最后自己一分都没有捞着,反而赔了个精光,全都归入到了他人口袋。从某种意义来看,中国是被抢穷的。“银贵钱贱”对整个清朝社会的影响巨大,这样的影响涉及到了社会、经济、民生等方方面面。由于国库亏空,负债累累,清政府一度陷入”税金不能入库,国家濒于破产”的危险境地,老百姓更是深受苦难。由于赋税沉重,官僚地主、商人压迫剥削严重,百姓民不聊生,被逼上绝路的群众百姓,铤而走险,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可以说,货币因素,即”银贵钱贱”的因素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参考资料
庆朝.《东华续录》
《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苏州织造李煦奏折》.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第四十五辑
中国近代金融史编写组.中国近代金融史
刘秋根著:《明清高利贷资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文 | 一木君

图片 | 网络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一枚热爱写作的有志青年,写过上千份稿子,码过几百万文字,梦想做一个有温度的创作者。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一木MU。】

从白银“身价”看清朝社会,浅谈货币因素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983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