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年少不懂徐福贵,读懂已非少年人,浅谈《活着》下的生命意识形态

年少不懂徐福贵,读懂已非少年人,浅谈《活着》下的生命意识形态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生与死”的话题。在庄子哲学中,“生死”与“道”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天地万物的发展遵循“道”,而“道”又是一种虚无的东西。

自然是一个不断变现发展的过程,人之生死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生死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将生死看作是“向死而在”,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

年少不懂徐福贵,读懂已非少年人,浅谈《活着》下的生命意识形态

生与死,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道: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年少时,我不懂生死,更不懂米兰·昆德拉所说的这句话意思,多年后,当我读余华的《活着》,终于明白了其中的话语意味。

人生,本身已经肩负着沉重的负担,对《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来说,他的生命是沉重的,而又因为越显沉重,所以更显真实。

年少不懂徐福贵,读懂已非少年人,浅谈《活着》下的生命意识形态

01 《活着》——生命苦难的叙述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小说以《活着》命名,却向人们描述了一个个死亡的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本是地主家的大少爷,他放荡不羁,好赌成性,游手好闲,最终把家产全都败光,父亲活活被气死,母亲也得病不治身亡。最后,他从一个享受富贵的公子哥变成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贫农。

年少不懂徐福贵,读懂已非少年人,浅谈《活着》下的生命意识形态

然而,这都只是悲苦命运的刚刚开始。结婚成家之后的福贵,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儿子有庆还未长大成人,就因为抽血过多而丢了性命,之后,女儿凤霞因难产而死,女婿因工伤而死,妻子因病而死,最后,连仅剩的唯一亲人,外孙苦根也因为吃多豆子而被撑死。

沉重的命运打击,接踵而来的人生苦难,一次次将福贵推向了苦难的深渊,但是他还是以坚韧的品格,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

人为什么活着?

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年少不懂徐福贵,读懂已非少年人,浅谈《活着》下的生命意识形态

“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它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活着的,有呼吸的个体,更代表了一切有灵魂的事物。“活着”,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词,诉尽了人生的一切意义。

从人的本性来看,每个人都希望活着,每个人都惧怕死亡。因为害怕死,有庆成了县长夫人的“替罪羊”。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庆的死,是另一种活着的转变,只是这种体现超越了人性道德伦理本身的界定。

有的人为了活着,损人利己,而有的人活着,却彰显了人性的伟大,生命的伟大。福贵的一生是可悲的,但他从来没有丧失对生命尊重的情感,如当他得知县长是自己曾经的战友时,他放弃了与之一拼到底的念头,只说:“春生,你欠我的,下辈子还我”,从中,我们看到了福贵这位悲苦的男人身上的人性善良。对福贵而言,生命都理应受到善待与尊重。

年少不懂徐福贵,读懂已非少年人,浅谈《活着》下的生命意识形态

福贵,用一生在践行着什么是活着,活着就是尊重、敬畏生命,包括别人,也包括自己,更包括世间的万物。老年的福贵,花了多年辛苦攒下来的钱,买了一头牛,看着牛,他不禁感慨,“牛真是可怜,替人干了一辈子。”从中,我们看到了福贵对万事万物的悲天悯人之心。

02《活着》的生命价值凸显

《活着》,一部叙述人类命运的苦难史,文中运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采用了平铺直叙的创作手法,向人们展现了福贵一生的苦难。而无尽苦难的背后,却蕴藏着一股巨大的生命力,正是这种强大的生命意识形态力量支撑着福贵继续走下去。

这正如《许三观卖血记》里的主人公,许三观,在面对一个个人生苦难时,靠卖血渡过,文中表现了人在面对绝境时的强烈求生欲望。

年少不懂徐福贵,读懂已非少年人,浅谈《活着》下的生命意识形态

“苦难是人生常态,活着就是胜利。”但凡还有一丝活着的希望,就不要放弃,哪怕是一次次的卖血。

《活着》小说以一种人文情感表达了对死亡的认知,对生存的关怀。活着,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的责任感,在余华的笔下,福贵是一个个体,而在大众眼中,福贵是千千万万个你我。

年少不懂徐福贵,读懂已非少年人,浅谈《活着》下的生命意识形态

文中说“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人是为活着而活着”。

福贵身边的亲人,接连着离开,这是生命中不可逆转的事实,福贵,在面对苦难时,只能坚强地选择面对,并以生命的延续承受和包容现实所赋予的一切。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从《活着》这部小说看,福贵就是“英雄”,一个饱经沧桑之后,仍然能够热爱生命的“英雄”。

年少不懂徐福贵,读懂已非少年人,浅谈《活着》下的生命意识形态

或许,有人会问,为自己而活着的人,难道不叫自私?怎叫英雄?

其实,生与死一样沉重,甚至有时候生比死来得更为沉重,活着本身就是一场负重前行的修行。人的一生,不可避免要接受各种苦难的磨练,而生则是其中的一种考验。

在某种意义上说,生要比死更难。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生,却需要一世的胆识。

03《活着》的哲学意义

  • 对生命个体的反思

年轻时的福贵,整日吃喝玩乐,完完全全是一个纨绔子弟。而他的这些所作所为,最终酿成了大错,他不仅害了自己,更害了家人,败光家产后的福贵,人生厄运也渐渐降临在他身上。在他几十年的人生岁月里,他看着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死去,显然,福贵为自己年轻时的挥霍无度、放荡不羁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年少不懂徐福贵,读懂已非少年人,浅谈《活着》下的生命意识形态

在面对人生苦难和惩罚时,他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渐渐明白了“活着”的意义。在巨大的苦难面前,他的活着既是生命的号召力,也是一场灵魂的救赎。

在经历过堕落、颓废等人性恶的放纵之后,在面对一次次死亡过后,他认识到了善待生命的重要性,他重拾了人性宽容、善良、博爱的品质,重新担负起了活着赋予的生命责任。

  • 对生命个体的关爱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反思生命的过程中,升华到热爱每一个生命。珍爱生命,珍惜时光,以一种活着的方式来彰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最大肯定。

年少不懂徐福贵,读懂已非少年人,浅谈《活着》下的生命意识形态

小说《活着》中的福贵,在某种程度上和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很相似,西西弗斯受到众神惩罚而被要求每天推着巨石上山顶,然而由于石头太重,每到山顶,石头又滚了下山,就这样,西西弗斯每天都在做同样一件事。

面对人生的巨大苦难,面对着自己无力改变的厄运,西西弗斯选择了一种超越自我的方式来实现了生命的价值,那就是善待生命,珍惜人生的一分一秒,在重复而沉重的劳动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年少不懂徐福贵,读懂已非少年人,浅谈《活着》下的生命意识形态

福贵在面对一个个人生苦难时,他曾反抗过命运,但是最终发现一切都是徒劳的,最后,他对生命有了新的领悟,那就是以活着的方式关爱自我生命,他说:“这样反倒也好,风光的人,到头来命都丢了”、“我认识的人挨个死了,我还活着”

一木君说

余华《活着》这部小说,以时间为刻度,叙述了徐福贵的一生,他的一生,是悲苦的,更是不幸的。徐福贵见证了无数次的死亡,见证了亲人的一个人人离去,但他依旧还坚强地活着,透过福贵的一生,我们看到了人世间的苍凉,更看到了生命的力量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将走向死亡,乔布斯曾说:「死亡是最伟大的发明。」没有死亡就没有学习和传承,没有死亡也就没有新生和创造。

死亡,是无法抵抗的,但人类在通向死亡的路上,可以更为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人只为活着而活着”。因为活着是生命赋予给我们的责任,活着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一切万物的张力对抗,“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人生本就需要去承受现实给予的一切,包括幸福与苦难。

参考资料:
余华.《活着》.上海文艺出版社
陈嘉映.《存在与时间》读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刘欣宇.万千中国家庭的缩影——论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与《活着》
韩丽艳.生命的伦理:爱与善的哲学:余华《活着》的伦理学阐释

文 | 一木君

图片 | 网络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一枚热爱写作的有志青年,写过上千份稿子,码过几百万文字,梦想做一个有温度的创作者。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一木MU。】

年少不懂徐福贵,读懂已非少年人,浅谈《活着》下的生命意识形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9833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