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散文 | 李丹崖:好麻不怕沤

散文 | 李丹崖:好麻不怕沤

在皖北乡下,老辈人在教训小孩子要吃苦时,都会说这样一句话:好麻不怕沤!

“沤”这个字,恐怕没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很难理解。譬如,把水和秸秆一同放到田里,长时间浸泡发酵,叫“沤田”,其实,沤的过程,也就是制作草木肥的过程;把成捆的麻秆系好,放到乡间的沟渠里去沤,谓之“沤麻”。

麻是旧时乡间较为常见的一种作物。细长的麻秆,葱绿的叶子,匀称地长在乡间的沟渠之畔,在初夏的阳光里,尽显葱绿,远远地望上去,一排排葱碧,煞是惹人喜欢。

我总觉得,麻就好像是乡间长大的人。麻到了成年,麻秆上逐渐出现了粗糙的纹路,就好比一个人到了中年,额头上逐渐生了沟壑。皱纹之于人是成熟和阅历的象征,越年长,皱纹越多,资历越老,越讨人尊重;麻身上的纹路,代表着麻的韧皮纤维,越粗糙也就越成熟。纹路的多少,往往决定了一株麻是否称职。

人在老迈之后,生命就会终结,死亡之后,往往要讲究“入土为安”。麻又何尝不是如此,麻老了,会被人用镰刀割下来,去掉叶子,用一根稍细一些的麻条子扎成捆,埋到乡间沟渠的淤泥里去沤。沤过了十天左右,麻皮与麻秆脱离,被扒下肉身,丝丝缕缕地被揭下来,清水滤一遍。沤麻,对于麻来说,是换得它生命涅槃的一场修道。

而麻与人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旧时的乡间没有尼龙绳,麻绳就是最常用的捆绑工具,除了用来捆绑,麻的用途还很多。譬如,被变成麻鞋,在皖北地区,称之为“龙窝”,乡人多会自我娱乐呀,如此粗糙磨脚的麻鞋,给取了这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再譬如,在中国人的传统里,长辈亡故,需要披麻戴孝,也离不开麻的掺和。

当然了,除此之外,麻和喜庆的事物也有诸多联系。《诗经》中讲:“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古时候,年轻人竟然是在麻田里来约会的,葱碧的麻叶,粗糙的麻秆,留下了古时年轻人多少卿卿我我和甜言蜜语。

在故乡亳州的乡间,往往一位少年的成长也伴着一株麻的成长。麻长歪了,要被农人割下来,孩子们稍有挫折就打退堂鼓,就要被长辈拉到一块麻田里训诫,你要学做一棵麻,好麻不怕沤,不光沤不烂,而且越沤越有价值。被训诫的孩子们,点头如雨,似那风里起伏的麻。

在我童年的印象中,有多少麻,就有多少顽皮的少年,他们都是摔不烂的破毡帽,以麻为图腾,在乡间倔强生长。犹记得旧时乡间,每到夏末,就有许多少年,拿着被扒了皮的麻秆,在黄昏的风里追逐嬉戏。当然,他们也把心底的秘密,用铅笔写到光滑的麻秆上,埋到屋后的园子里,据说,这样做,就能梦想成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8168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