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散文 | 王小王:原来我写的都是自己

散文 | 王小王:原来我写的都是自己

王小王 原名王瑨,1979年生于吉林省白城市。小说、诗歌及文学评论散发于《人民文学》《钟山》《花城》《山花》《大家》《诗刊》等,有作品被《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等转载,并入选各类年度选本。短篇小说集《第四个苹果》入选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曾获得《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年度奖、《广西文学》评论奖、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小说主奖等奖项。主编《新实力华语作家作品十年选》(四卷本)。现居长春,供职于《作家》杂志。

原来我写的都是自己

王小王

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拖沓懒散,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成为一个野心家。那澎湃的野心在我对着电脑一个字一个字敲打连缀成一篇小说时鼓荡着我,在我阅读一部好小说时浸润着我,我全部的自豪感与优越感都为文学而生,没有它,我便觉得自己平庸而丑陋。也就是说,我的野心没有丝毫现实意义,但却更为庞大和坚硬,因为文学是全人类的宝顶,是神赐的权杖,向它攀附,没有肮脏,只有荣光。

写作让我无数次重生,我对我笔下的人物说,我要变成你——一次又一次地变成他者,这就是权柄。阅读好的小说让我重置时空,我对我读到的人物说,原来你就是我——一点一点地体察到普世的人类的大魂魄,这就是权柄。不论小说在别处是什么,可在我心中,小说就是一项伟大的权力,掌握它,你就能造世界,也许比七天长,也许用不上七天;掌握它,你就能代表人类向自己提问,也许有解,也许没答案;掌握它,你就能对复杂而庞博的社会现实进行细部的显微,也许是丑恶,也许是希望;掌握它,你就能对爱情、性、战争、罪恶、孤独、仇恨、痛苦、享乐、发展和毁灭、自然和生死的本质与变异进行考察,也许并无成果,不过,也或许可向这世界奉献某些启迪。我们在创作与阅读中找到与自己心心相通的同类,结党而不营私——小说这项权力与别的不同,它有无数席位,可容所有向往它的人并驾齐驱——在现实的荒芜痛楚中,我们通过共同热爱的那类小说获得最根本的抚慰和最高级的职位。

当我有了一个故事,通过小说的形式将它讲出来的时候,我原以为,我写的是别人,可在多次的写作实验中,我终于明晰了,原来我写的都是自己。每个人的内心都包含着所有别人,人的个体相加,组合成了人类,而也是人类的共同,造就了人的个体。个人在人类之内,人类也在个人之内。

你生活在都市的楼宇街市,可你也并非不懂得土地的意义;你在平淡中谈自己的恋爱,可你也深感另一种爱的悱恻惊心;你能够叱咤风云,但你心里其实也藏匿着小人物的沧桑无奈;你是一个身体健全的人,可你也能领悟缺失者的伤痛;你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东方国度,可你也不是不懂旧时一个西方小姐紧衣蓬裙下那具身躯的渴求。我们其实什么都知道,可是我们又甚显无知,因为不知道自己知道。小说是这样一种事物,它拨开世界与自我之间的迷雾,让你的心灵一点一点地透射光亮,知己知彼,由己及人,懂得,理解,原谅,进而对整个人类产生一种宁静但不冷漠,深厚但不偏执的情感。

不管你看起来多么宽厚通达、仁爱高洁,但其实,那些所有的阴霾,如狡黠、自私、恶毒、变态、自大、虚伪、势利、懦弱、空虚、嫉妒,你一样都不会缺,否则便不会被留在这里。反过来,不管你的行径为人被斥为如何的丑恶粗鄙、卑劣秽污,但你也并不要以为那些美好和真诚的东西没有藏在你灵魂的某个角度中,你照样什么都有。小说又是这样一种事物,它能让你回到自身,摆脱蒙蔽,勇敢地直视本我,找到,认知,省察,从而对自己不高看,不轻蔑,不过分希求也不放弃,感受到从内而外的新生。

没有一种现实的权职能够有小说这样的能力,所以向它追索,当是世间最大的野心。自从有了这样的野心,我感到福祉降临。

唯一遗憾的是,小说,这最神妙的事物守护着我的生命,我却不知道得到这样的恩赐,到底应该感谢谁。

首届华语青年作家获奖感言:

做“无中生有”的事

《倒计时》的写作是一次艰难的自我突破,这突破不是文学上的,而是生理上的。因为这个小说写到“死亡”,而我对“死亡”的恐惧之深已达到切实产生生理反应的地步,只要想到死,便从心脏开始瞬间发散出一种尖锐的冷,浑身凉透,颤抖,虚脱,痛苦得难以承受,恨不能马上死去。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死亡本身,从我知道死这件事的时候开始,三十多年,我的恐惧没有多一分,也没有少一分,它已变成了一个与死亡一样恒定而必然的存在。我甚至觉得死亡是这世界的唯一主题,你可以怀疑一切,唯一确定的就是死亡。如果换一种说法,就是“无”。其实我怕的,我们怕的,不是肉体的死,而是自我的“无”。“无”不只装下天地河山,也容纳宇宙苍穹,对于小小的人类来说,它太庞大了。它也许是世界之始,也是世界之终。也或许,世界根本无始无终。但不管怎样,你绕不开“无”。“无”究竟是什么,我们却永远无法知道。是的,就算你能知晓一切,但除了“无”。很奇怪,无,也就是不存在,其本身却是巨大的真实的存在。人类终其一生,除了延续自身的存在,对“无”的探索是最重要的事。哲学家赋予“无”各种各样的解释,可这似乎很可笑,无论看起来多么精准的概念,都是自造的另一种事物,而不是那个真正的“无”。“无”不仅无法面对,也无法解释。而小说做出了另一种姿态,它不雄辩,也不顺从,它以虚构的“有”抵挡现实的“无”,它是人性向神性的崇敬与追随,是无中生有的神力在人间的唯一显现,对我来说,小说就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艺术,它以特殊的方式使我得到救赎。

在《倒计时》的写作过程中,我多次被死亡之“无”压抑得几近崩溃,不由自主地,我在小说中安排了死亡之“有”。有一种态度,有一种信念,有一种尊严,有一种悲悯。在死亡的那一时刻,在正面向“无”,背面向“有”的那一瞬间,我只能尽力去描绘,去充实,去纪念,去爱那个我看得见的背影,从而向“无”发出螳臂当车的渺小抗衡。

得知获奖时,我正在看这一期的稿子,从正身陷其中的那个无中生有的世界中挣扎出来,面对这个喜讯,那一刻,我的心里不是喜悦,而是感动。我感动于我们所有人向“无”所做出的这种无用又辉煌的抵抗。进行文学创作的人,为文学创作提供呵护的人,无数条螳臂擎在空中,在“无”向人类碾压的巨轮下,它们共同撑起了短暂的、脆弱的避难所。今天我以一个文学创作者的身份领奖,但我不能忽略自己的另一个身份,作为一名文学编辑,我深深体会文学刊物办刊的艰难,也同时深刻感受到这份工作的光荣与责任。在中国的文学现场,文学期刊克服着一个个“无”的困难,做出无中生有的伟业。感谢《倒计时》的原发刊物《人民文学》,感谢我的家园《作家》杂志,感谢为中国文学操碎了心的评委们,以及所有给我培养、给我信念的文学期刊以及所有使我有勇气在文学之路上走下去的师友们。

(本文有删节)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6225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