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魏少帝曹芳只是个小孩子,容易“哄骗”,给了司马懿胆子去夺权

魏少帝曹芳只是个小孩子,容易“哄骗”,给了司马懿胆子去夺权

司马懿作为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臣以及晋朝的缔造者,向来是我们无法忽略的一个历史人物,

他的一生,无论在军事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都堪称”赢家”。

他活跃在曹魏朝堂上40余年的光景,先后经历了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执政的三个时期,

是货真价实的“三朝元老”, 却也是曹魏政权的掘墓人

不少人认为,司马懿预谋篡权已久

然而,他在曹操面前显得非常配合,

曹丕在位时期,尽管他权势滔天,从表面上看他也没有什么不臣之举,

甚至面对曹叡这个年轻的帝王,司马懿仍旧是一副曹氏老臣的表现。

如果我们以他的为人“深谋远虑”亦或是“老谋深算”、“隐忍不发”这个角度来理解,

似乎“蓄谋已久”的司马懿取得这样的成果,是顺理成章的,

毕竟魏少帝曹芳只是个小孩子,容易“哄骗”,给了司马懿胆子去夺这个权,

但显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我们不该忽视的因素是魏明帝的身世问题

在谈这个之前,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曹操、曹丕、曹叡这三代曹魏皇帝对司马懿的态度。

早期时候,曹操为何不重用司马懿?

司马懿夺权,为何能成功?魏明帝曹叡的身世问题,值得关注

我们知道曹操的创业过程是十分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人才和精英,先后加入了他的阵营,

比如家乡谯沛的夏侯氏家族、颍川的荀氏家族及郭嘉等人士、河北袁绍的残部、荆州士人、河内司马氏等等,

甚至曹操的“青州军”,其前身还是叛乱东汉的黄巾军。

从这些方面来说,曹操的驾驭能力十分了得,才能将这些出身和来路完全不同的精英们吸纳在自己的阵营中。

然而,并非所有人才对曹操来说是需要他们出力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孔融

孔融是孔子的后代,出身名门又名满天下,他本就不愿意与曹操合作,还讥讽过曹操几次,

但是曹操仍旧摆出一副很宽容的姿态,

以汉献帝的名义将他吸纳在了许县的朝廷中,还让他做了少府。

曹操吸纳这么一个挖苦自己的人是图什么呢?

或许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也就能想明白:为何早期时候,曹操强拉着司马懿“入伙”,却不重用他。

关于曹操对司马懿的两次征辟,《晋书·宣帝纪》也只记了寥寥数语:

汉建安六年, 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 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 不欲屈节曹氏, 辞以风痹, 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 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 又辟为文学掾, 敕行者曰:‘若复盘桓, 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从这段史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两条信息:

1.建安六年(201年),曹操第一次征辟时年22岁的司马懿,司马懿“不欲屈节曹氏”,假装风瘫骗过了曹操;

2.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做了丞相,再次征辟已经29岁的司马懿,还吩咐被派去的人:倘若他再不肯来,就抓他来。司马懿害怕了,只得就职。

实际上这段史料是有争议的

即使司马懿“少有声名”,也不至于让曹操盯着这么个22岁的小青年不放,时隔7年又想起他来,

而且司马懿到了许县也没被曹操安排什么重要官职,

显然,曹操的两次征召图的不是司马懿这个人

据《曹瞒传》说,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早年任尚书右丞时,就举荐过20岁的孝廉曹操为洛阳北部尉。

这样看来,曹操辟举司马懿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报恩之意。

不过,图得更多的,应该是司马懿的家族——河内司马氏,地方上的豪族。

司马懿夺权,为何能成功?魏明帝曹叡的身世问题,值得关注

司马氏这样的家族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力,大体可以从袁绍家族身上看得出来,

家族成员世代为官,人脉交往相当广泛。

司马懿的先祖司马钧, 东汉安帝时为征西将军。继司马钧之后, 其子司马量为豫章太守, 其孙司马俊为颍川太守, 重孙司马防(司马懿的父亲)为京兆尹。

这样的家族岂会轻易就把命运押在曹操身上?

曹操两次辟举司马懿,身份和境况已然不同,

建安六年的时候,曹操还只是挂了个司空的名头,起码他的对手袁绍还活着,很有可能复起,当时的局势还很不明朗;

建安十三年的时候,曹操已经稳定了北方的基业,自封为丞相;刘备尚未形成气候;江东刚由年轻的孙权掌权,这么一比较,曹操的实力要雄厚得多,

因此,司马懿很可能是经过权衡之后,才选择加入曹操的阵营,他们这样的家族不可能置身事外,司马懿也并不是完全不愿意入仕。

曹操的目的未必就是要司马氏家族为己所用,前面说到“文坛领袖”孔融亦是如此,

他们的存在对于曹操来说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与其将他们放在社会上要时刻警惕他们、防止他们引发什么混乱,不如将他们放在自己眼皮底下盯着,

真要让他们参与重要政事,曹操也很难做得到。

在曹操的创业过程中,他最为信任的是本家曹氏和很可能是同宗的夏侯氏,他让他们掌管着最危险也最是依靠的武装权力

即使是为他出谋划策的颍川荀氏家族,曹操也始终不太信任,不曾让他们掌兵。

所以,司马懿跟随曹操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显得相当没有什么存在感,

甚至被曹操打发到了曹丕身边,要知道这个时期曹操还没迹象要将曹丕立为继承人

司马懿夺权,为何能成功?魏明帝曹叡的身世问题,值得关注

不过,司马懿自小就生长在一个政治氛围相当浓厚的家庭中,耳濡目染,

自然深谙权术之道,也懂得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官场中生存下来,

据《晋书》说,司马懿屡遭曹操猜忌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这段史料反映出司马懿与曹操相处时,起初并不懂得伪装自己,

但当他得知曹操对自己起了疑心之后,

一是,凭借着曹丕“每相全佑”的回护;

二是,勤于职守、废寝忘食,大事肯做,小事也肯做,例如喂食曹操所骑的马这样的事,他也自动去做。采取措施,将本性蒙上了胆怯谨慎的伪装,免除了杀身之祸。

不仅如此,司马懿很可能表现为曹氏政权的积极拥护者,巧妙地“骗”过曹氏集团,在其政权内部逐渐扎下根基。

这一点我们也能从史书上找出一些痕迹来: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

这似乎是史书上司马懿头一次随同曹操出征,

当时他还给曹操出了个主意:趁着蜀人未归附刘备之际,从汉中进兵威逼。曹操并未采纳。

不过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称魏王,将曹丕立为魏国太子之后,

让司马懿做魏国的“太子中庶子”了。

等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时,

曹操说,“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

司马懿是怎么回答的?

他说:汉的国运将尽,殿下十分天下有其九,还以臣德服事汉。孙权向您称臣是符合天意人心的,虞、夏、殷、周得天下而不谦让,是怕违背天意,知道命运之所归啊!

既而从讨孙权,破之。军还,权遣使乞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魏武帝曰:“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答曰:“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晋书·宣帝纪》

正是因为司马懿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表示支持曹操,曹操才对他由猜忌逐渐转为信任。

在这之后,曹操就把他调回来,放在自己身边当“军司马”,开始参与机密工作,

司马懿的建议,也逐渐被曹操采纳。

不过,曹操“重用”司马懿的时间并不长,孙权把关羽的首级献给曹操后不久,曹操旧病复发,在洛阳一命呜呼了,

这一年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据《晋书》的记载来看,

当时曹操去世时“朝野危惧”,洛阳的局势比较混乱,替曹家办理丧事这一差事落在了司马懿头上,他将曹操的灵柩运回了邺城。

我们在上一篇就说到,曹操病重的时候就派人去叫曹彰赶快来洛阳,

值得注意的是,曹丕当时是以魏国“王太子”的身份留守邺城。

无论曹操喊回曹彰用意何在,但司马懿把棺柩运送到邺城的时候,分明已经表态给曹彰、曹植等人,接班人不会出现什么变动,仍旧是曹丕这个“太子”。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2416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