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魏少帝曹芳只是个小孩子,容易“哄骗”,给了司马懿胆子去夺权

魏少帝曹芳只是个小孩子,容易“哄骗”,给了司马懿胆子去夺权

曹叡,防备司马懿

司马懿夺权,为何能成功?魏明帝曹叡的身世问题,值得关注

魏明帝曹叡在政绩上颇有建树,不仅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了鲜卑,攻灭了公孙渊。

然而,后世却也常将曹魏政权的动荡,归咎于他临终前的“托孤”不当

我们看曹叡初始登基时的政治安排:

黄初七年十二月,以太尉钟繇为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司徒华歆为太尉,司空王朗为司徒,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为骠骑大将军。

对比一下曹丕临终前的安排,我们不难发现:

1.曹真、曹休领了大司马、大将军的名号,曹氏宗族照旧掌握着兵权;

2.在“三公”这样的位置上,颍川士人钟繇、陈群,曹叡还启用了山东士族华歆、王朗,豪门文士充任三公;

3.司马懿由“抚军大将军”变为了“骠骑大将军”,实际上仍旧是一个“挂名将军”,换句话说,曹叡对司马懿很提防,并且架空了他的权力!

这样的安排,出自曹叡这样约莫20岁左右的年轻皇帝之手,着实让人惊叹,

然而,曹叡的手段岂止高明在这,还有更老道的

他让大司马曹休与大将军曹真分别主持对蜀和对吴的作战,司马懿也被他派打北方少数民族。

钟繇作为太傅没有实权,“三公”的背景注定他们要相互牵制,

等于曹叡摆脱了来自顾命大臣的挟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独立处理政务

难怪曹操会对曹叡说:我基于你可以有三世之业了

司马懿夺权,为何能成功?魏明帝曹叡的身世问题,值得关注

可是,头脑如此清醒的曹叡为何会在“托孤”问题上失策,给了司马懿夺权的机会呢?

通过上述的史料梳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曹叡是个很有主见的人

其实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我们从曹家三代帝王与朝臣之间的对话也可以对比出他们的处事态度:

曹操属于广纳建议;曹丕照着自己喜好来;但到了曹叡身上,他既不反对也不认可,闷头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这就使得曹叡与朝臣之间的关系开始貌合神离起来。

甚至许多军事行动,也在部分朝臣的反对声中开展,但这还不是关键所在,

尤为重要的是曹叡在位后期“是时,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百姓失农时,直臣杨阜、高堂隆等各数切谏,虽不能听,常优容之。”

也就是说,曹叡营建了很多宫殿,遭到大臣反对。曹叡的态度虽然是“常优容之”,但根本就“不听”朝臣的建议

此外从裴注引《世语》的记载来看,曹叡“与朝士素不接”,很少与朝臣接触

“即位之后,群下想闻风采,居数日,独见侍中刘晔”,朝臣想了解一下曹叡这个皇帝,但他根本就不给他们机会。

从表面上看,君臣和谐,

实际上来说,曹叡显得有些“一意孤行”,尤其在朝臣十分关注的“营建宫殿”问题上,采取回避的态度,

或许这在当时算不得什么大事,但是我们梳理史料也能总结出这样一个问题:

朝臣的对曹叡上书建议的焦点,始终都是他铺张浪费的问题,几乎没有人关注要防备权臣夺权的问题。

无论是豪门还是文士,从他们受到的教育角度出发,曹叡的德行很可能会给世人树立一个不良典范,

所以曹叡一天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自然是盯着这个问题不放,

谁还注意过司马懿是不是要搞什么小动作。

那么问题又来了。

曹叡如此精明,司马懿为何壮起胆子有了不臣之心呢?

这就要说到曹叡的身世了,他真的是曹家的骨血吗?

曹叡的身世

司马懿夺权,为何能成功?魏明帝曹叡的身世问题,值得关注

其实发现这个问题的人,正是裴注。

我们先回忆一下曹叡的父母曹丕和甄后的相遇时间:建安九年(204),曹操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占据邺城。

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建安)九年秋八月戊寅,曹操大破袁尚,平冀州,自领冀州牧。

也就是说,曹丕见到甄洛是在建安九年的“秋八月”

按通常来说,

即使曹丕与甄洛在秋八月成婚,曹叡起码要等到十个月后才出生,也就是205年

我们再看陈寿在《三国志·明帝纪》中对曹叡生平记载的最后部分是这样写的:

即日(景初三年,239年),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

简单用数字加减法来算:

239-205=34岁

亦或者,239-204=35岁

那为何陈寿犯了这样一个明显的错误,说曹叡去世时是36岁?

不仅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作注的裴松之也议论道:

臣松之按: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文帝始纳甄后,明帝应以十年生,计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时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可强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

这种情况有两个可能:

1.陈寿笔误,算错了;(陈寿就生活在曹叡的时代,怎可能对这样基本的问题弄错?)

2.陈寿有什么想告诉我们的。

鉴于陈寿在西晋为官的情况,不排除有些问题使用了“曲笔”,

如果第二种假设成立,那陈寿想说什么?我们知道甄洛本是袁熙的妻子,

这是不是意味着,曹叡是袁家的骨血呢?

司马懿夺权,为何能成功?魏明帝曹叡的身世问题,值得关注

当然,这都是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我们先将此事当作一个方向,继续推理下去。

看看陈寿是否留下了其他“线索”

在魏明帝一朝的记事中,我们发现还有一处尤为显眼的记载:

齐王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

这条记录提醒我们:

1.魏明帝曹叡没有儿子;

2.齐王曹芳是曹叡的养子非亲生子;

3.“宫省事秘”后宫的事情非常神秘;

4.没有人知道齐王曹芳真正的由来。

通常我们将第3点“宫省事秘”与曹芳的身世联系在一起,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也分析过,

曹芳即使不是曹叡的亲生儿子,但很大可能是曹家的骨血,否则曹家也不会让异姓孩子继承皇位,

话说回来,无论曹芳是谁的儿子,似乎不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那么陈寿为何要如此“八卦”,悄悄告诉我们“宫省事秘”呢?其实一段历史时期里有什么“秘事”也不是稀奇现象,也不单单出现在魏明帝一朝。

陈寿的用意何在?

如果,陈寿“宫省事秘”莫非暗指魏明帝的身世?

作为编纂史书的人,陈寿是有机会收集到很多私密资料的,是不是他知道了什么?却无法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

令人疑惑的是,如果曹叡不是曹家的骨血,为何曹操“生而爱之,常令在左右”?

若从曹操喜爱养子、继子来说,或许说得过去,但实质上不足以说明什么。

不过曹丕的反应就值得推敲了,

曹丕是在临终前才决定将皇位传给曹叡,由于多个儿子死在了他前头,当时他只有四个选择:

一个是长子曹叡;

一个是东海王曹霖,为仇昭仪所生;(生年不详)

一个是曹礼,母为徐姬,据说曹丕有意将他立为太子,死于魏明帝继位后的第三年;(生年不详)

一个是曹邕,母为苏姬,与曹礼同一年去世。(出生于208年?)

从年龄上来看,除了曹叡,曹丕的其他三个儿子在他去世时(226年)也不至于幼小,说他们不具备驾驭朝臣的能力是不够准确的,

那么曹丕为何还是选了曹叡,曹叡即为长子,又为何不早早就立他为太子?

是否关系到曹家血脉问题呢?

让人奇怪的还有一点,魏明帝无子,这并不是说他没儿子,而是三个儿子早夭,

若说曹操、曹丕都有不少儿子早夭,这似乎不算什么大惊小怪的事,

可曹叡是在他24岁那一年(太和三年七月),宣布收养儿子!

不奇怪么,才刚24岁就判定自己无法养育儿子了,因此决定抱养两个

除了曹丕、曹叡比较怪异的态度,后宫中的卞太皇太后(曹丕、曹植生母)的态度也很奇怪:

是时讹言,云帝已崩,从驾群臣迎立雍丘王植。京师自卞太后群公尽惧。及帝还,皆私察颜色。卞太后悲喜,欲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将何所推?”(《魏略》)

就是说曹叡去长安时(228年),当时传言他去世了,朝臣们都想拥立曹植为帝,

等曹叡回到洛阳后,卞太后悲喜,欲推始言者”,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场变乱的发起者是卞太后。

卞太后为何如此积极地推动这场“变乱”呢?

这个时期,曹叡的儿子还在世(卞太后于230年去世;曹叡的长子曹冏于226年去世;次子曹穆228年出生,229年去世;三子曹殷231年出生,232年去世)

我们不排除卞太后有不想让曹叡之子继位的想法,

也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曹叡的儿子太年幼;二是,她根本就不想让不是曹氏骨血的孩子继位。

如果这种假设成立,曹叡三个儿子都没活多久就去世(曹家的原因),以及他这么年轻就抱养孩子到显得合理了。

再回顾曹叡的性格,不和朝臣来往,很有可能也是因为身世的缘故,没有把握自己会成为继承人,所以一直疏远朝臣。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猜测,不过这关系到曹家的政权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2416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