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这个地方,留下了中国人太多的血和泪。唐朝时期,唐朝军队在这里和日本发生了白江村之间;明朝时期,发生了万历援朝之战;清朝时期,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新中国时期又爆发了朝鲜战争。但是,这个地方却不是中国的一个省,这让我们感到十分的可惜。
今天的朝鲜和韩国,并非古朝鲜。古朝鲜是指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以及高句丽,是中国东北的民族政权。而今天的朝韩,实际上是韩族建立的。韩族在汉代分为马韩、辰韩、弁韩,并称“三韩”,位于今天的韩国一带。韩族建立最早的国家是新罗,后来联合唐朝灭了百济、高句丽,疆域逐渐北移。之后又经历了高丽、李朝两个阶段,在李朝时期,朱元璋赐名为“朝鲜”,历史证明这个赐名比较错误,应该赐名“韩国”。新罗、高丽、李朝都是中国的藩属国,这一点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美国人画的清朝地图
清朝在皇太极时期,先后两次对李朝发动战争,使得朝鲜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清朝对朝鲜向来都是十分优待的,基本不干预其内政。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日本的崛起,朝鲜又开始出现危机。日本向来将朝鲜半岛作为对外扩张的第一步,希望以此为跳板,进攻中国大陆。清朝此时对朝鲜的态度也是比较模糊,只满足于中国对朝鲜名义上的宗主权。1876年,日本和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这表明朝鲜开始拥有单独行使外交的权力,清朝的宗主权开始摇摇欲坠。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认为一方面满足于朝鲜的称臣纳贡,一方面不希望在朝鲜花费精力,于是选择息事宁人。
1879年,日本直接吞并了清朝的另外一个藩属国——琉球,这让李鸿章感到了一丝危机,担心朝鲜成为第二个琉球,于是开始干预朝鲜事务。实际上,李鸿章的干涉主要在于外交上,他要求各国在和朝鲜签订条约时都必须承认清朝是朝鲜的宗主国。于是朝鲜就相继和西方各国签订了条约。1882年,朝鲜发生了“壬午兵变”,此时李鸿章丁优离任,代理李鸿章事务的张树生在驻日公使黎庶昌的建议下出兵朝鲜,平定了叛乱。但是清朝依然没有废除朝鲜的外交权,于是朝鲜又和日本签订了济物浦条约,日本获取了在朝鲜驻扎军队的权力。
李鸿章重新接任后,继续在朝鲜驻兵六营。不过,此时清朝在朝鲜的地位却明显动摇起来。首先,朝鲜开放之后,朝鲜兴起了开化党的改革主张,提出依靠日本,脱离清朝;其次,中法战争胜利后,李鸿章居然和法国签订条约,导致越南沦陷给法国,天朝体系受到严重冲击。第三就是日本加强对朝鲜的渗透。1884年,朝鲜爆发了日本和开化党策划的“甲申政变”,被驻扎朝鲜的袁世凯镇压。但是李鸿章不敢向日本问罪,只是含糊了事。日本则乘机和朝鲜签订了《汉城条约》。第二年,李鸿章又和日本签订了《天津条约》,约定两国同时在朝鲜撤兵。这其实就是实际上承认了朝鲜的独立地位,然而李鸿章却为这个条约沾沾自喜,他认为达到了不动干戈的目的。
面对朝鲜危机,清朝内部有许多意见。何如璋上书总理衙门《主持朝鲜外交议》 ,提出了两策:上策是要按照西藏、蒙古的例子,在朝鲜设置办事大臣,控制朝鲜的内政、外交大权;下策是朝鲜联合诸国以制沙俄, 但朝鲜必须以中国属国的身份与各国缔约,缔约也必须中国代为主持。1880年,黄遵宪提出《朝鲜策略》,本义就是要在朝鲜设省。盛宣怀、袁世凯主张派遣“监国”到朝鲜,控制朝鲜的一切大权,“莫若趁此民心尚知感服,中朝即特派大员,设立监国,统率重兵,内政外交,均为代理,则此机不可失也。”
袁世凯
李鸿章在听了很多建议,他想加强对朝鲜的控制,但是又不敢废除朝鲜国王,也不敢派遣监国,他主张以夷制夷,利用俄国的势力来牵制日本。但是袁世凯却在朝鲜自行做起了“监国”,他不听李鸿章的劝告,控制着朝鲜的各个方面。“监督朝鲜之政治,凡朝鲜内政外交之权,渐归于中国之掌握。税关监督, 政治顾问,皆中国之所推荐,又置商兵巡警二种, 以为军事上之援助。一时中国之在朝鲜之势力,已压倒日俄两国矣。”
不过袁世凯在朝鲜的所作所为,激化了朝鲜和清朝的矛盾,也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小编查阅了相关的史料,并没有看到张謇、袁世凯等人提出在朝鲜设省的建议,许多网文并不可信。网上流传张謇的《朝鲜善后六策》,其中有“请援汉玄菟、乐浪郡例,废为郡县;援周例,置监国”的句子,然而,张謇的《朝鲜善后六策》早就已经没有原文了,到底写了什么没人知道。况且,这篇《朝鲜善后六策》是呈现给朝鲜国王看过的,其国王十分同意,也得到了许多朝鲜大臣的赞同。那么,这篇文章肯定不是提出设省,不然国王看了就不会如此赞赏了。
1894年,中日爆发了战争,最终中国失败。日本钦点李鸿章去日本马关签订了条约,将台湾、辽东等地划给了日本,同时规定清朝必须承认朝鲜的独立。从此,朝鲜就被日本控制了。李鸿章一生,主张“海防”,放弃新疆,然而他防住了谁?他把越南送给了法国,这次失败后又被迫把朝鲜、台湾给了日本。我想,他防住了左宗棠,防住了冯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