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北宋的禁军制度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根源上避免农民起义

从北宋的禁军制度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根源上避免农民起义

从北宋的禁军制度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根源上避免农民起义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在历朝历代可谓是屡见不鲜,诸如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东汉的黄巾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元朝的红巾军起义、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清朝的白莲教起义等等。

这些起义要么是使所在王朝元气大伤,酿成亡国之祸,诸如黄巢起义失败二十三以后,唐朝灭亡。要么直接导致王朝亡国,诸如明朝亡于李自成之手。

可以说大型的农民起义虽然并不是每次都可以起到改朝换代的作用,但往往是拉开所在朝代灭亡的序幕。意味着这个王朝统治力下降,对于帝国控制大崩溃的开始。

这可以说是历朝历代都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农民起义的本质在于,因为土地兼并等社会矛盾日益严重,老百姓实在没有活路,才揭竿而起的,然后帝国其他有野心的人或势力,趁机以此来进行颠覆帝国统治的活动。

但古代王朝对于土地兼并这个问题根本是无解的,因为皇权不下县。他们统治的基础往往在于地方的士绅,而一般进行土地兼并的就是这些士绅还有大官僚,指望朝廷对这些维护统治的人下手,是没多少可能的,然后一年年下来,到了正常大一统王朝的后期,也就是二百多年发展之下,土地兼并严重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自然也就来了,而那些发展了二百多年的势力,自然也会趁机兴风作浪了。

从北宋的禁军制度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根源上避免农民起义

但历朝历代对于这个矛盾问题也不能说是无解的,聪明人总是有的,那便是宋安之今天要说的募兵制之下的北宋禁兵。

关于北宋禁军,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其实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官职看似威风凛凛,其实也就是属于低级士官阶层,在当时这种教头还有很多的,但北宋的禁军是真的有八十万,甚至巅峰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北宋禁军为什么这么多呢?

今天宋安之以防微杜渐的角度来说说禁军数量之多的因素,毕竟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大家也都知道,就不侧重说重文轻武这方面了。

北宋开国以后,沿袭了晚唐五代以来的募兵制度,全国军队分为禁兵、厢兵、乡兵、蕃兵四种。其中禁兵为正兵,主要担负着守卫和征战的职责,也就是说对内可以守卫京师等重地,对外可以征战四方,而厢兵次之一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视为禁兵的替补部队。

在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制度之中,禁兵和厢兵主要的兵源在于“失职犷悍之徒”。

何为犷悍之徒呢?

从北宋的禁军制度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根源上避免农民起义

以字面意思来看,犷悍是指身体魁梧,孔武有力之人。但一般是意指那些不稳定分子,不务正业喜欢游手好闲或者说好高骛远之人,因此被招于禁兵和厢兵之中,使地方上稳定分子转化为军队一员。

还有一种“失职”情况,就是遇有灾年,大规模的招募灾民入伍。

诸如宋仁宗天圣九年,淮南地区发生了灾荒,很多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聚众造反。朝廷经过商议以后,以收“失职犷悍之徒”这个传统政策,下令到灾区收纳灾民为兵。并且特意下诏,关于禁兵和厢兵所要求的身高什么的都废除,大规模的收纳灾民于军队中就好了。

还有庆历八年,河北地区爆发水灾,朝廷依旧是采取老办法,下令“河北水灾,其令州县募饥民为军”。

通过以上禁兵和厢兵的兵源主要招募方式,可以看出北宋王朝在招募禁兵和厢兵之时,通过“失职犷悍之徒”是有意识的将一些潜在的反抗政权的力量,诸如地方上的不稳定分子还有灾民等,都通过招募为兵的方式转化为维护政权的力量。

在这里大家注意一下,一般来说招募的流民,质量好的自然充为禁兵,不好的都是充为厢兵。

不过禁兵的质量难免会受到影响。诸如在宋仁宗时期,还将很多地方的厢兵升级为禁兵,这对于禁兵整体水平自然也所影响。

而这个政策的制定者自然是宋太祖赵匡胤了,关于这个政策,宋太祖曾经评价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

从北宋的禁军制度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根源上避免农民起义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想要通过这种方法来在根源上避免农民起义,使农民起义没有生长的土壤。

以历史结果来看,北宋肯定当然有农民起义爆发,毕竟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杜绝一切不好的情况。但并没有像其他朝代那般破坏力惊人,不至于酿成亡国之祸,可以说是相当成功了。

但弊端也很明显,可以说招募制度也是北宋积弱乃至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所谓的顾头不顾尾,挖空心思注意对内了,结果造成对外一塌糊涂的情况。

接下来宋安之来大概说说北宋募兵制度的弊端。

首先因为“养兵”制度,北宋的主力部队禁军越来越多,因此造成了庞大的财政负担。而像次一等厢兵,享受的待遇远不如禁军,对于国家负担自然轻了很多,但也是一种负担,而且更要命的是禁兵的数量是北宋四大兵种中最多的一个。

在宋太祖时期禁军19万。宋太宗时期禁军35万。宋真宗时期禁军43万。宋仁宗时期禁军82万。

这还是没有加上厢军,如果加上厢军,以宋仁宗时期来看,禁军加厢军共有125万之多,可以说是北宋军队数量的巅峰了,虽然之后有所减少,但是差不多也有百万之众。

从北宋的禁军制度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根源上避免农民起义

大家想想北宋只是大致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五代十国,并非是大一统王朝,只是正统王朝。单以疆域来说比之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都不如,虽然北宋农业、商业发达,还有对于南方的开发及其地方的控制,都比之一千多年前的秦朝强上太多太多了,但疆域之小是不争的事实,以如此之小的疆域来养活百万军队,其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像北宋名臣蔡襄在《强兵篇》就说道:臣约一岁总计,天下之入不过缗钱六千余万,而养兵之费约及五千万。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一分给郊庙之奉国家之费,国何得不穷,民何得不困。

虽然蔡襄的统计只是大概,不一定准确,但可以看出当时北宋朝廷因为养兵的费用负担巨大,甚至很是窘迫的情况。

说完巨大的财政负担再说说募兵制对于农业生产的破坏。

在古代科技落后,人力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但通过以上两种北宋招募禁兵和厢兵的方式可以看出,朝廷在平时招收不稳定分子,灾年大规模招收灾民,因此造成了农民大规模当兵的情况。

诸如这些灾民,成为禁兵和厢兵以后,自然不会再回去当受苦的农民,所以这样一来,北宋的农业生产缺乏人力,自然是大受影响了。

从北宋的禁军制度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根源上避免农民起义

最后再说一个关键,那便是这种募兵制度造成了禁军战斗力低下的情况。

大家想想,北宋重文轻武本来就很要命了,因为五代十国的重武轻文,所以不断造成武将作乱的情况,因此宋朝对于武将的猜忌和打压在历代是出了名的,这样一来,军队战斗力肯定直线下降。

而北宋独树一帜的“养兵”政策更是使已经没有多少下降空间的军队战斗力,再次下降。

因为北宋重点是“养兵”,防止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威胁统治,所以自然会从一而终的。因此这些流民之类的被招入军队,是仰食于官,在年老以后也不会被淘汰,相当于终身制的职业兵。

这种情况自然会造成军队中出现一批老弱病残,这些人平常吃朝廷的,喝朝廷的,遇有战事的时候,往往会临阵退缩,乃至临阵脱逃,这么一带动节奏,甚至会造成军队的大崩溃,使其不攻自破,其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于是到了北宋末年,逃兵是很正常的情况,诸如河北、河东这些频繁发动战事的地方,逃亡的兵力竟达到十之八七。

从北宋的禁军制度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根源上避免农民起义

靖康之耻之际,老将种师道带兵勤王,在陕西东凑西凑,也就是凑了一万五千人而已。

再加上这里面存在着历朝历代的弊端之吃空饷的情况,所以军队战斗力低下不说,大规模出现逃兵也是正常现象。

正因为如此,所以北宋靖康之耻之际,看似天下禁军数量很多,并且勤王军队不少,但是及时到达的没有多少。像靖康元年,开封城下看似有二十万护国大军,实际上恐怕连半数都不到,也就是几万人。

指望禁军这种战斗力,还有大规模逃兵的情况,北宋会发生靖康之耻也是不难理解的。所以说禁军是北宋积弱乃至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所谓以史为鉴,宋太祖以“养兵”方式试图进行釜底抽薪,杜绝农民起义来使社会稳定虽然很聪明,使人感觉很惊艳,并且成果不错,但对比其造成的各种弊端,就是有些得不偿失了,反倒显得有些小聪明了。

所以这个历史充分证明,不论是朝廷亦或个人,都是需要平衡全面发展的,单一只考虑一件事情,不顾及其他,往往是虽略有成果,但却是顾头不顾尾,会造成其他方面的严重失衡的。

从北宋的禁军制度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根源上避免农民起义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来源: 宋安之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7086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