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李白牺牲时,年仅39岁:革命即将成功,个人无论生死,我都觉得很坦然

李白牺牲时,年仅39岁:革命即将成功,个人无论生死,我都觉得很坦然

1950年9月,上海公安经过多方调查,终于抓获前国民党特务叶丹秋。据叶丹秋交代,他曾在两年前带队破坏中共在上海的一处秘密电台。

这一秘密电台的负责人,就是中共“十大红色特工”之一、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原型——李白烈士。

1948年12月31日的深夜,上海黄渡路107弄15号的三楼的一间小房子内,隐约还有亮光,李白正在向延安发送一封绝密军事情报。

他还不知道,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向他袭来。

国民党淞沪警备司的第二稽查大队,早已将107弄包围,正在挨家挨户搜查。

妻子裘慧英发现不对劲,赶紧进屋叮嘱丈夫:

“快藏好机器,敌人开始大搜查了!”

听到这话,李白先是一怔,接着他不顾危险,又埋头继续工作起来。

情况危急,站在一旁的裘慧英焦急万分。但她十分清楚丈夫的性格,在敌人的魔爪下生活了十几年,李白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直到她看到丈夫将最后几段电文输入,把撕烂的电文底稿扔进了下水道,裘慧英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敌人的脚步声。李白镇静地拆除了发报机,裘慧英帮着整理天线,然后藏在阁楼的地板下,上面盖满了煤球。做好了掩蔽,李白又把年仅4岁的儿子藏进楼下房间。

李白夫妇刚刚和衣睡下,一帮特务就破门而入。他们一进门,就翻箱倒柜地搜查起来。不幸的是,藏在地板下的机器被翻了出来。

敌人伸手一摸,发现机器的零件还有丝丝热气,厉声喝道:

“这是怎么回事?”

“我过去是修电器的,丢了工作,现在在家里帮人修理收音机。”

李白镇定地回答道。但敌人并没有放过他,当即对他拳打脚踢。这天深夜,李白遭到特务逮捕,关进了监狱。这不是他第一次被捕。

1910年5月,李白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为家里太穷,他13岁就辍学,在一家染坊当学徒,吃尽苦头。

听说共产党帮穷人打天下,刚刚15岁的他毫不犹豫入了党,投身革命,还参加过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1931年6月,李白被部队选送到瑞金,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结业后,他就成了红军最早期的发报员之一,后来曾担任红五军团无线电台台长,还跟着中央红军走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虽然年纪轻轻,但李白早已是身经百战的老革命。

1937年,国共合作期间,李克农是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处长,他把李白带到了上海,秘密筹建敌后电台。李白的特工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经历过长征,过惯了戎马生活的李白,来到上海这个花花世界,十分不习惯。为了掩护身份,他对外要假装富贵人家的“大少爷”,学着每天吃饭、喝茶都有人伺候,对此他感到十分别扭。

日军占领上海后,李白情绪激动地向上级请示,要上前线去打鬼子。

他说:“我的战友都在前方流血战斗,可是我却在这里过安逸的生活,我心里十分不安啊!”

筹建秘密电台,显然比上战场打鬼子更重要,上级没有同意他的请求。李白也意识到肩上的重担,于是潜心钻研电子技术。

1938年春天,建台工作总算完成。相距2000多公里的上海和延安,终于被无线电波连在一起。当李白终于从“嘶嘶”的电流声中,接收到延安信号的那一刻,他的心情无比激动。

此后,在日寇和伪军、军警、特务横行的上海,李白克服种种困难,用无线电波架起了一座连接上海和延安的“空中桥梁”。潜伏敌后的李白,为抗战时期的革命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转眼到了1939年,李白在上海已经待了两年多。他29岁还是单身,这与他的社会身份不符。人到中年没有家室,就很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

组织上考虑到李白的安全,得给他找个“对象”了。

找谁呢?这个人必须是经过考验的党员,而且还要是年轻貌美、背景干净。经过组织的慎重考虑,找到了裘慧英。当时她才22岁,是普益绸厂的女工。裘慧英当即表示,愿意服从组织的安排。

李白也同意了,此后他们就扮成了一对“假夫妻”以迷惑敌人,掩护李白的真实身份。经过长期的朝夕相处,两人日久生情,假戏也就成了真。

在两人相识的第二年,他们申请结婚,得到组织批准。这一年,李白30岁。1945年12月,他们的唯一的儿子李恒胜出生。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讲到,在日军占领上海时期,李白夫妇因电台暴露而被捕,遭受日军的各种严刑拷打。电影中描述的,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那是1942年9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有一天深夜,日本宪兵闯入了李白夫妇的住所,他们搜出了一台发报机,李白夫妇当即被逮捕。

李白被关进监狱,宪兵反复看了他的手,狞笑说:“你是老资格了。”在狱中,李白受尽了酷刑,但是他咬紧牙关,什么也没说。

鬼子同样也不会放过裘慧英,两个特务拿铁板压住她的腿,逼她招供。她强忍剧痛喊道:“让我去死吧,我什么也不知道!

有个女特务冷笑道:“不用打她了,让她看着她丈夫受刑,看她说不说实话!”

裘慧英被拖到了李白的房间。李白正被绑在老虎凳上,剧烈的疼痛,让豆大的汗珠从他脸上滴落。

敌人咆哮道:“你给谁发报?延安方面还是重庆方面?”

李白咬牙切齿地说:“没什么好讲的!”敌人问不出什么,又用老虎钳拔他的指甲,顿时血流如注。为了保护党的“空中桥梁”,李白夫妇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把电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李白一口咬定是私人商业电台,朋友交给他用来报道黄金价格涨跌情况,做生意赚钱过日子的。当时的上海市场,投机倒把之风盛行,确实有人拿电台来获取商业机密。敌人找不到证据,没法给他定罪。

过了一个月,敌人实在问不出什么,就把裘慧英给放了。

李白则被关押了8个月,直到1943年5月,遍体鳞伤的他在组织的营救下,才得以保释出狱。出狱后,组织上曾征求李白的意见:

“是要去解放区,还是继续留在上海工作?”

他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上海,继续战斗。此后,一封又一封“十万火急”的重要情报经过李白的手,从上海飞往延安,直到抗战胜利。

解放战争中,随着两军在战场上的激烈交锋,军事情报显得更加重要。然而这一时期,国民党特务在上海的活动也更加猖獗,地下工作变得更加艰难。为了安全考虑,李白夫妇多次转移住处。

到了1948年秋天,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转为劣势,兵败如山倒。为了配合解放军夺取最后的胜利,上海华东情报局截获了大量的军事情报,这些密电都转到了李白的手中,由他发送到延安。

蒋介石得知情报泄露,大发雷霆,严令军统特务在上海大肆搜捕。

有一天深夜,李白正在埋头发报,突然灯泡突然熄灭了,信号也随之中断。他起身掀开窗帘的一角,发现窗外一片漆黑。

几分钟后,灯泡又亮了,他继续工作。可这时候,灯泡又熄灭了,李白心里猛然一惊:分区停电!多年的经验,让他立马判断出敌人在开关电源,搜寻目标。但是军情紧急,耽搁不得,他继续发报。

这次意外,也暴露了李白电台的大概位置。

1948年11月,北平中共地下电台被敌人破坏。报务员叛变投敌,来到上海协助特务侦查我军地下电台。敌人一步一步,锁定了李白电台的位置。

直到12月31日的那天深夜,李白正在发送国民党绝密的“江防计划”。预感到自己被捕,在发完电报后,他又连续发了三个“再见”。

几分钟后,国民党特务冲进来,逮捕了李白。敌人为了“诱降”李白,放了他的妻子裘慧英和4岁的儿子。

国民党特务的酷刑,和日本鬼子一样狠毒。他们对李白进行各种惨无人道的折磨,用了30多种刑具,对他连续逼供了30多个小时。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李白始终威武不屈,没有透露任何情况;敌人又以高官厚禄诱降他,甚至拿他妻儿的性命作为威胁,李白还是不为所动。

李白的坚守,保护了地下党组织的秘密,保护了预备电台,为后来的上海解放做出重要贡献。

1949年3月,裘慧英带着孩子到上海警备司探监。此时的李白遍体鳞伤,双脚都已经断了,还拖着沉重的锁链,由两名难友架着走出来。

裘慧英看到丈夫被折磨得不成人样,心如刀绞,肝肠欲裂,竟说不出一句话。天真的孩子叫了声:“爸爸,你什么时候来抱我?”李白眼含热泪地说:“孩子乖,爸爸会来抱你的。”

5岁的孩子,哪里知道爸爸内心的痛苦呢?

听到父子俩的对话,裘慧英犹如万箭穿心。然而她还没顾得上和丈夫说几句话,就被狱警赶了出来。

在李白牺牲前一周,裘慧英再次带着孩子来探监。

自知难逃一死,李白平静地对妻子说:“事到如今,天快亮了。革命即将成功,个人无论生死,我都觉得很坦然。”夫妻诀别,抱头痛哭。

5月5日,蒋介石下达了对李白等人“坚不吐实,处以极刑”的密令。5月7日,特务头子毛森将李白、秦鸿均、张困斋等12名地下党员,秘密押送到上海浦东的戚家庙,残忍杀害。

李白牺牲时,年仅39岁。他被害时,距离上海解放仅有20天。

上海解放后,裘慧英并不知道李白已经遇害。她带着儿子奔走在上海的各大监狱,寻找丈夫李白的下落,但是他就像人间蒸发一样。

直到6月20日,有关部门根据当地老百姓提供的信息,找到了李白等人的遇害地点。在戚家庙的后面,挖出12具烈士的遗体,每具遗体都是五花大绑,弹痕累累,惨不忍睹。

经过家属辨认,其中穿长衫的就是李白。

李白遇害的真相被揭开,时任上海市场的陈毅火速给李克农写信通报情况,他悲愤地在电文中写道:“血债要用血来偿还!残害李白同志的反革命分子,我们定要向他们讨还这笔血债!”

为了给李白报仇,陈毅下令:缉拿真凶!

专案人员经过一年多的侦查,抽丝剥茧,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终于发现了残害李白等同志的元凶首恶——前国民党特务叶丹秋。

原来自知罪大恶极的叶丹秋在解放后一直逍遥法外,他利用当特务时掌握的伪装技术藏匿身份,妄图逃脱人民的审判。

侦查人员找到其情妇董素芬,说要给叶丹秋送几件珠宝。贪婪的董素芬不知是计,打电话给叶丹秋。侦查人员顺藤摸瓜,将叶丹秋抓获。

叶丹秋抓获后,在大量的认证、物证面前,他主动交代了破坏李白秘密电台的罪行。1951年1月,叶丹秋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1957年,李克农提议:“要拍一部电影,表现战斗在敌人心脏的英雄李白。”八一电影厂根据李白为原型,拍摄了《永不消逝的电波》,风靡一时。

1983年,李白等12名烈士的遗骸迁葬到龙华烈士陵园。在这里,还长眠着1600位烈士的忠魂。他们倒在了黎明前,没能看到为之奋斗一生的新中国,但是他们的革命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来源:博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9693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