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传着一句话:“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

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传着一句话:“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

每每说起故宫、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都仿佛便看见了中国建筑的一座座高峰。

可你相信吗?这些建筑竟然都由一个家族主持设计。 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传着一句话:“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

“样式雷”是人们对雷氏家族的尊称,“样式房”就是清代皇家建筑设计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建筑设计院。

雷家八代传人,在清王朝样式房工作了260年。 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六十岁老人北漂的决心开始。

在南京,生活着一个木匠,名叫 “雷发达” 。他是江西人,不过早在明清朝代更迭期间,便跟随长辈来到南京。

他精通 “楠木作” 技艺,在江南四大名木“楠、樟、梓、椆”中,楠木最为名贵,而“楠木作”意味着他拥有着高超的木工手艺和描图绘画能力。

1683年,他听见北京传来消息,皇帝正在招募各地的能工巧匠进京,要大规模修建宏大气派的皇家建筑。

雷发达想到更大的舞台施展拳脚,于是,他决心北上,即便此时,他已经64岁了。

因为有能力、肯吃苦,所以他被顺利录用,加入到修缮皇城宫殿的工程中。随他一同前来的 长子雷金玉 ,也得到了极优越的教育资源,从国子监毕业后,考取了一个低阶官职。

但无奈,朝廷编制已满,他在等待的时日里,选择先跟父亲学习,成为楠木作匠人。

生活看似一成不变,但命运在暗中为他准备了一个机会。

年轻的康熙在游过江南后,便对旖旎精巧的园林念念不忘。 于是他决定,就在北京西郊,明代清华园的旧址上,建造清帝国的第一座皇家离宫——畅春园。

雷金玉果断报了名,他熟练的“楠木作”技艺,加上不同于普通工匠的学识,让他在严苛的考核中脱颖而出,顺利加入了皇家畅春园工程。

畅春园的正殿叫“九经三事殿”,这是园内最高大的单层殿堂,相当于紫禁城中的太和殿,康熙决定亲临它的“上梁典礼”。没想到,竟险些发生事故。

负责操作上梁对接的技术员当着皇帝的面,似乎特别紧张,榫卯一直悬而不合。

大梁有些摇晃,千钧一发之际,雷金玉纵身攀爬上脚手架,出现在大殿最高处。他挥打着锤子,汗水飞舞,大梁稳当而落。

皇帝记住了这个矫健沉着的身影,立即召见雷金玉, 赐他为内务府总理钦工处的掌案,赏授七品官及俸禄。

于是便留下一个传说,“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微照命,金殿封官 ”。

康熙常在畅春园理政居住,平均每年会呆一百多天。

后来,四皇子联名兄弟向康熙申请,在畅春园旁边建一座宅园,这便是圆明园的雏形。没过多久,雷金玉应召充任圆明园楠木作 “样式房”掌案,相当于今天的首席设计师。

雷家,因为雷发达的选择,开始“发达”了;因为雷金玉,即将走上金玉之路。

岁月流逝,康熙在心爱的畅春园中去世。雍正称帝后,希望把圆明园扩建成原来的五倍。

满头华发的雷金玉肩负着巨大压力,但依然用极强的创造力完成扩建。后来,雍正帝,还命皇子弘历(乾隆)亲书“古稀”二字匾额,赠贺他的七十大寿……他获得了太多超出工匠身份的嘉奖。

雷金玉去世后,几个大儿子没有承父业,样式房掌班之位落于旁人。然而,雷金玉六夫人张氏怀抱幼子到工部衙门泣诉,据理力争:希望雷声澂能参与竞选样式房掌班,当然,是在通过考核之后。

成年后,雷声澂不负众望,成为样式房担任楠木作事务的负责人,也成为第三代样式雷传人。

可因为没有接受过父亲亲手指点,雷声澂在家族中不算有杰出成就,但他也建造了承德避暑山庄,还把儿子雷家玮、雷家玺、雷家瑞,培养成了三位大师。

活在盛世的三兄弟,得以纵情施展才华。乾隆六下江南,沉醉园林景致,于是京西便建起了三山五园。

兄弟中雷家玺最出色,成为样式房掌案。他设计了万寿山、玉泉山、香山……还有清漪园,也就是后来的颐和园,又扩建了承德避暑山庄。

他还开启了雷家为皇帝设计陵墓先河——嘉庆的“昌陵”。

雷家玺去世时,儿子雷景修才22岁。父亲担心他难胜重任,便将掌案一职移交给同事郭九。

道光年间国力衰微,很难大兴土木,样式房工作几乎停滞,雷家生活也十分拮据。

雷景修的儿子雷思起,很小就帮父亲一起养家,一边去木厂挣外快,一边学习营造知识。

等到雷景修46岁了,掌案一职才回到雷家。 “样式雷”的名称,给人一种“掌案”都是雷家世袭,职位易得的错觉,但其实都要经过层层选拔,竞争上岗。 第三代雷声澂和第五代雷景修,皆是如此。

雷景修在职期间,先后参与设计清西陵、慕东陵、圆明园……掌案的职位也顺利交到雷思起手中。

没想到英法联军再次踏入京城,圆明园被放肆劫掠,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雷思起想到样式房中的建筑图档,冒着危险和儿子把它们转移到家中。

▲ 圆明园盛时原貌

画纸、烫样,还有各种详细的说明和归档,足足用了三间房, 也是这小小三间房,装着清王朝绝大部分建筑宝藏。

几年后战乱渐息,第六代传人雷思起迎来了最难搞的“甲方”,慈禧。

她希望雷家给她建一座陵寝。起初的图纸中,慈安和慈禧皇太后地宫处于同一座陵墓,大多数建筑共用。可两位皇太后关系微妙,慈禧否定了方案。

于是,他把陵寝调整为两个规制一模一样,又各自独立。两位太后对此很满意。

而在慈禧四十大寿前一年,她希望重修圆明园,房间不能少于3000间,并要在一年内完成。

雷思起和儿子雷廷昌,勘察地形、规划布局、绘制画样。然后按比例,把 庭院山石、树木花草、水池船坞……用草纸板、浆糊等材料,制成缩微的立体模型,再熨烫成烫样。

甚至其中部件都能自由拆卸,因为要便于皇帝太后观看,反复修改。

后来,皇家赐予雷思起二品顶带,雷廷昌三品顶戴,这是历史上的工匠所得最高品级。

但巨额的财政亏空,大臣三番五次的反对,让圆明园重修无疾而终。

定陵、定东陵、惠陵和西苑……高强度的工程,让雷思起重病去世。

后来,雷廷昌建了天坛、重修颐和园,完成得又省又好。

他的儿子雷献彩,建了光绪崇陵、摄政王府……随着清王朝倒台,“样式房”消失,“样式雷”八代传承终结。

回望雷家参与的一个个建筑:

 

一坛(天坛)、二宫(北京故宫、承德离宫及外八庙)、二陵(清东陵、清西陵)、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五园(圆明园、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

 

尽管许多都已化作灰烬,但幸好留下许多烫样、画样。这是我们 能通向过去的世界,见证中国半部建筑史的钥匙。

20世纪初,在西方世界中有一个“建筑之树”的说法,希腊与罗马建筑是主干,一直影响着世界建筑。而中国建筑虽然成熟得早,但后来却没什么发展。

就像李约瑟难题说的,“中国重实践轻理论,重经验轻实验。”而中国古建筑,也曾被认为只靠经验,没有设计。

而打破一切,还多亏朱启钤,他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在召集林徽因、梁思成等人加入之前,还干了一件大事。

他发现有人在售卖一批绘制精细的皇家建筑图纸和制作精良的建筑模型。原来,这是雷献彩的两个兄弟,已穷途末路,无奈变卖家产。

朱启钤抢救性的买下这些资料,小心翼翼翻阅。

▲万方安和,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于雍正初年

他看见一个“卍”字,那是“万方安和”的基座,承载着雍正帝的佛家理解。

他还看见慈禧慈安陵寝的图纸,上面布满方格,每一个交点旁都写着“上xx、下xx”的码子。把这些码子换算成今天的数字,再输入电脑系统,就能得到一个立体模型。

这便是“平格法”,相当于古时候的“等高线地形图”。

多年后,天津大学的王其亨教授意识到, “样式雷图样”是中国古建筑有设计、有规划、有方法的证明。

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2007年《清代样式雷图档》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也位列其中。

这些记忆永不流逝,而是被样式雷家族和千千万万的工匠,凝固成了中国建筑,他们后来在世界遗产中占有1/6。

今天,当我们漫步颐和园东堤,不知是否发现对岸的玉峰塔,好像一直跟着我们,静静注视我们。

是因为东堤是一个圆弧,圆心正好是塔的位置。

学者们说:“那是中国古建筑在和环境对话。”或许,也是 样式雷家族的匠人穿越百年,在和我们对话。

参考资料:

纪录片《样式雷》. 中国广播电视总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8033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