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诸葛亮不仅被怀念了四十年,直到一千七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在怀念他

诸葛亮不仅被怀念了四十年,直到一千七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在怀念他

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二月一日,陈寿将整理完成的《诸葛氏集》呈献给了晋武帝司马炎,并附上了一篇“进诸葛氏集表”,

陈寿在这一篇“表”里简述了诸葛亮一生的事迹,畅论他一生的功业,

还提到诸葛亮死后“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粱、益二州的百姓仍十分怀念他,

陈寿觉得,即使《甘棠》颂扬召公、郑人歌颂子产,也不可与此种情形相比。

这篇“表”中的“至今”,指的是陈寿上表的一年,也就是公元274年,

这一年与诸葛亮去世的公元234年,相距了整整40个年头,

后来的历史证明,诸葛亮不仅被怀念了四十年,直到一千七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在怀念他。

有人觉得,这是因为老百姓们喜欢的是《三国演义》里“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用鲁迅先生的话说,简直是“多智而近妖”了,

所以一千七百多年后,诸葛亮能把刘备的昭烈庙“抢”成了武侯祠,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实际上,诸葛亮哪里有什么呼风唤雨的能力,

他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妖人”,他吃的是人间烟火,读的是人间的圣贤书,

虽说他辅助孱弱的刘备与曹操、孙权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这不是一个平凡的人能做得到的,

但在三国历史上,他也不是唯一有这等才能的人,

老百姓喜欢诸葛亮,绝非是《三国演义》能够鼓吹出来的,

他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世人敬仰,在于他的为人。

“躬耕陇亩”做了农夫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还是一个流落到荆州南阳郡的27岁“待业青年”,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这倒不是因为他想追求“隐世”的生活,而是生活所迫,

原本诸葛亮的家境还是不错的,

他出生在徐州琅邪郡的一个官宦家庭里,其父诸葛珪是兖州泰山郡丞,一家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然而,诸葛珪在诸葛亮8岁那年因病去世了(公元189年),

家中顶梁柱的崩折,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那一年,诸葛亮的长兄诸葛瑾刚刚不过15岁的年纪,根本无力抚养年幼的弟弟妹妹们,

只得带着8岁的诸葛亮、年幼的诸葛均,以及两个妹妹,跟随叔父诸葛玄一同生活,

后来诸葛玄将他们带到了豫章郡(公元195年)。

诸葛玄初为刘表的属吏,后奉刘表之命出任为豫章太守,

不过诸葛玄刚当上豫章太守没多久,就被曹操派来的朱皓赶走了,一家人就此搬到了荆州襄阳,

诸葛瑾拜别叔父转往江东做了孙权的部下,

不久之后诸葛玄病死(公元197年),没有一官半职的诸葛亮再次失去了依靠,

为了糊口,他干脆带着弟弟妹妹前往襄阳县之西二十里的南阳隆中,“躬耕陇亩”做了农夫

一边耕种、一边读书,就此长住了下来。

十年躬耕苦读,胸怀报国志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其实按照诸葛亮的家世才学,以及他的胞兄诸葛瑾在东吴站稳了脚跟,这情况来说,

诸葛亮并不是没有奔头,起码谋个一官半职也是不成问题的,

可他就在隆中待了下来,这一待就是十多年,为的是十年磨一剑吗?

比起同龄人来说,诸葛亮的志向很远大,时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

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诸葛家的这个小青年实在太狂妄了,

管仲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乐毅当年也把半死不活的燕国撑了起来,

如今这一“乳臭未干”的小子以为自己能够匡扶汉室不成?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比起诸葛亮,他的三位同学石韬、徐庶、孟建看起来却靠谱得多,

此前诸葛亮说他们三个人将来可以做到刺史、郡守,

三人当时反问诸葛亮的志愿时,诸葛亮却不肯回答,只是笑着不说话。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即使诸葛亮没有回答,但三个人何尝不知道诸葛亮的志愿,他们与世人的看法不同,

尤其是徐庶,他对诸葛亮从不研读经书,却在每天晚上“抱膝长啸”这一幕实在太有感触了,

十年躬耕苦读,胸怀报国志,却不知谁是可托终生的明主,诸葛亮的苦恼自不必说。

所以,后来徐庶在南阳新野遇到客居此地的刘备时,忍不住向他推荐: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当然,这在《襄阳记》里却是另一种说法,

据说是刘备前去拜访“冰镜先生”司马徽,向他请教对当时局势的看法,司马徽就将“卧龙”诸葛亮以及“凤雏”庞统推荐给了刘备,

其实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了解诸葛亮这个山野闲人能力的,无非是他的同学、以及他常来往的庞德公、司马徽几人,

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分歧,大概在于是谁看破了汉末政治的形势,了解到刘备有相请诸葛亮的政治需要,

其实也没什么要紧的,

总之,刘备是“三顾茅庐”说服了诸葛亮出山

为人忠厚的”卧龙“先生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倒不是诸葛亮架子大,诸葛亮在当时必然有了一些声名,也算是对“明君”诚意的考验吧,

没几把刷子能被别人称为“卧龙”么,

否则听说诸葛亮要娶妻,黄承彦这个混迹在上层名士圈子里的人,能写信给诸葛亮为女儿求嫁么,

虽然后世笑称诸葛亮娶了个“丑妻”,

但实际上黄老爷子只是谦虚一下说自家女儿长相一般而已,并不是说诸葛夫人真的丑,

毕竟史书上说诸葛亮长得一表人才,

家中女儿没个倾城之姿确实称不上与诸葛亮是“郎才女貌”,

可能当时不少人家可能也想把女儿嫁给诸葛亮,偏偏让黄家抢先了一步,

于是妒火中烧,纷纷开始挑毛病,还弄出一条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这一传就传到了今天,

其实无论诸葛夫人丑不丑,诸葛亮对自家夫人很好,一生也没纳过小妾,

诸葛亮不仅对妻子很好,他对养子诸葛乔与亲生子诸葛瞻,也是一视同仁的。

诸葛夫人在婚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生育,

诸葛亮的胞兄诸葛瑾担心弟弟绝后,就将自己的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了他,

不过就在诸葛亮北伐的前一年(公元227年),诸葛夫人生下了他们的儿子诸葛瞻,

这时诸葛亮不仅是蜀国丞相,刘禅也已将他封为了武乡侯,

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因为亲生儿子出生,就打算改掉诸葛乔爵位继承人的地位,

此外,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而让儿子受到过什么“优待”,

他在北伐的时候,诸葛乔也一同跟着蜀军将士们在山谷里奔走吃苦,

这是诸葛亮为人忠厚的一面

不幸的是,诸葛乔于诸葛亮北伐那一年因病去世了,只留下了一个儿子诸葛攀。

后来诸葛攀回到了东吴,因为他的亲大伯,也就是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在东吴被灭族,

诸葛攀回去延续诸葛瑾的“香火”,武乡侯的爵位最终由两岁的诸葛瞻继承,

诸葛亮没经历过诸葛瞻的成长就去世了,

更不知诸葛瞻协同长子诸葛尚在蜀国灭亡前夕壮烈牺牲,一家子为蜀国付出了所有,当然这是后话了。

一生都在忠于信义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刘备去拜访了诸葛亮三次,不见得是《三国演义》所说第三次才见到诸葛亮,有可能去了三次也谈过三次,

他们之间的谈话,我们能在《三国志》里了解一番,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这是诸葛亮见到刘备之后,为他量身打造了“三分天下”的发展方向,并指出现在曹操强悍,并不是能跟他较量的时候,而孙权守着长江这个天险,也是不能打他主意的,

这也亏得刘备遇到了诸葛亮,否则就刘备当时的情况来说,恐怕没几个人混得比他还惨了,奔波了半辈子连个落脚地都没混出来,

遇到诸葛亮后,他才有了方向,打起了荆州和益州的主意。

可惜曹操来得太快,还没等刘备拿下大好的荆州,

曹军就已经开了过来,否则刘备的发展或许远比后来空间大……..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那么,话说回来,

诸葛亮年纪轻轻就将当时的局势分析得清晰明了,可他为什么不去投奔曹操,又或者跟随胞兄转投孙权门下呢?

虽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得比较明白: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卑微),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是一个原因,毕竟刘备混得再惨,好歹也做过左将军、徐州牧,年纪也是一大把了,

肯放下身段前去拜访一个还未闻名天下的小青年,这个举动在当时实在是太稀罕了,

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甘愿为他效劳,也无可厚非,

不过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

实际上诸葛亮的“隆中对”里,有这么一句话道出了真谛:将军既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可见诸葛亮选中刘备,还是冲着他的“信义”,

由此可知诸葛亮自己对于信义是十分看重的,

他跟随刘备走出隆中,一生忠心耿耿、竭力辅佐蜀汉君主、矢志不移,

哪怕刘备临死之前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都未曾做出过取代刘禅的举动,不管刘备这句话是不是带着一丝不信任,

但诸葛亮没有计较,尽管他当时权倾朝野,仍旧对蜀国对刘禅一如既往地出谋出力,

他一生都在忠于自己的信义,直至为蜀国耗干了自己的心血。

不仅限于一个谋臣的角色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现在,我们应该说一说,诸葛亮参加了刘备的阵营之后的事了,

其实诸葛亮走出隆中后,全然不是演义里那一幅诸葛亮轻摇羽扇指点众人的场面,

事实上,史书里并没有写诸葛亮在这期间究竟给刘备出了多少个主意,

诸葛亮的才能也不仅限于一个谋臣的角色,

这个时期在史书上有记录的除了诸葛亮给刘表不受宠的长子刘琦,出过主意让他早点脱身以免落得晋国公子申生的下场之外,

便是他跑到东吴劝说孙权君臣携手抗曹这一件事了,

当时他还没被刘备给予什么重要官职,

刘备夺得荆州南部时,诸葛亮被安排负责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的赋税与军粮,

其实这时的诸葛亮与曹操阵营的荀彧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管“家”的,

有不少人觉得,刘备作战不爱带着诸葛亮,是不是不信任他的能力?

恰恰相反,我们看吕布偷袭兖州的时候,若不是荀彧,曹操差点无家可归,

从这一点来说,

刘备让诸葛亮坐镇后方,才是打从心眼里对他信任又放心,

起码打了败仗,不会再混到寄人篱下的地步,

而刘备拿下成都后,才给予诸葛亮“军师将军”的职位,并且给予他同关羽、张飞二人相同的赏赐,

从这方面也能看出刘备对诸葛亮其实是很重视的,也可以想象其实诸葛亮付出了许多,不见于史书而已。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真正让他发光发亮的,还是他在刘备去世后的一系列表现。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在夷陵之战被东吴打败,退守白帝城,谁料竟得了病还医不好了,

临终之际他派人把诸葛亮召来,将儿子阿斗托孤给了他。

正如前面所说,诸葛亮是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取代阿斗的,可他这样忠于自己信念的人,

又怎么会将自己陷于不忠不义的地步呢?

诸葛亮面临的局势要比以往还差,虽说蜀汉占据着一州之土,可对手曹魏占据得更多,

这种压力,并不是我们后世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能够深切体会的,

如今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有些观点认为,

诸葛亮没有培养好蜀汉的人才,什么事都是“事必躬亲”,导致身后无人继承他的事业,

亦或者说他占着区区一个小益州,还反复北伐,拖垮了蜀汉的国力,

这个复杂的问题,实属没法去讨论,

若是压缩在他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上,倒是可以说一说。

体恤百姓,让他们得以生息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说说蜀汉当时的经济,

从《三国食货志》来看,当初刘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结果成都城里的财物都被将士们瓜分干净了,

导致刘备开始为军用发愁,后来通过铸直百钱才解决这个问题,“直百钱”也可称“直百五铢”,

说是1枚“直百钱”可以当作100枚五铢钱来使用,可“直百钱”的实际重量却只相当于4枚五铢钱,也就是实际价值贬值到了原来的1/25,

这种货币方式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按常理来说,蜀汉会发生民生凋敝的现象,可我们看史书,并不见这方面的记载,

反而好像并没受到影响,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由此可见,诸葛亮作为蜀汉的实际治理者,必然悉心付出过许多才能保证蜀汉的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史书上不乏他采取“闭境勤农,育养民物”的记载,此外为了保证农业丰收,他还十分重视农田水利灌溉事业,

据《水经注》所说,“诸葛亮北征,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

使得成都平原“沟洫脉散,疆理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继续执行诸葛亮的既定国策,直至蜀末,“男女布野,农谷栖亩 ”,农业也未受到根本损伤。

还有“蜀锦”远销吴、魏,诸葛亮还设置了专门管理蜀锦生产的“锦官”,这也是蜀汉一大经济产业,

蜀汉灭亡时,库存锦、绮、彩、绢尚各二十万匹,

反过来说,诸葛亮北伐虽然失败了,但也没拖垮蜀汉的经济,当地的百姓不仅没有活不下去,反而一直生活得很好,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他没因为追求自己的理想,拉着全蜀汉百姓跟他一起吃苦,

他有着自己的信念,但前提还是“安民”,体恤百姓,让他们得以生息

最终做到官吏不敢违法犯纪,人人奋求上进,道不拾遗,强不凌弱,民风淳厚,秩序井然,

这种程度,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单看同一时代的大军阀们,

没有军粮时,从百姓手里夺粮之事也不少见,无怪乎一千七百年后,人们还在怀念诸葛亮了。

诸葛亮的一生,对不起过谁?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我们看《诸葛亮集》里,有这么两个表:

一个叫“弹廖立表”

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诋毁众臣。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诧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胜数。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众人以下识真伪耶?


一个叫“又弹廖立表”

立奉先帝无忠孝之心,守长沙则开门就敌,领巴郡则有闇昧闒茸其事,随大将军则诽谤讥诃,侍梓宫则挟刃断人头於梓宫之侧。陛下即位之後,普增职号,立随比为将军,面语臣曰:「我何宜在诸将军中!不表我为卿,上当在五校!」臣答:「将军者,随大比耳。至於卿者,正方亦未为卿也。且宜处五校。」自是之後,怏怏怀恨。

这是诸葛亮上书给刘禅的表,看起来诸葛亮跟廖立“过不去”了,要把廖立撸到底了。

廖立少年得志,在刘备自称荆州牧之时,做了“从事”,之后做了长沙郡太守、巴郡太守、侍中,后来诸葛亮把他调任为“长水校尉”,廖立不服气,开始碎碎叨叨说“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

批评刘备白白地劳累军士与东吴争夺南方三郡,无功而归;关羽仗恃自己的勇威声名,带兵作战无方,死后连骨头都收不回来;如向朗、文恭,都是平庸之辈…….还跑去找诸葛亮“理论”:我怎么适宜在那些将军中,为啥不奏请我为卿,却只让我当五校?

诸葛亮直言:将军是随考察而定的,至于卿,李严也没有被任命为卿,何况你还只适合当五校

诸葛亮弹劾廖立,是既耿直又不拖泥带水,毫不客气地说廖立当“从此以后,他便怀恨不满”,他这是“一羊乱群”,建议把他削职为民,流放到不毛之地的汶山郡,

最终,廖立老老实实地带着全家人在汶山郡开始了耕养自给的生活……..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照廖立干的事,拉出去斩了都是应该的,诸葛亮已经很对得起他了,是“从轻发落”,

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到汶山,廖立大哭说:我永远也不能回到华夏的文明之乡,而要老死在这个不毛之地。

他已经悔悟了,并且心存着有一天能被诸葛亮召回重新启用的希望,

同他类似遭遇的,还有谎报军粮不足、贻误军机的李平,“罢官,削爵士,徙梓潼郡,复以平子丰为中郎将”,

诸葛亮对李平和廖立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呢?起码能够让人心服口服。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不过,史书上确实记载这么一个人,似乎算是诸葛亮对不起他的人。

这个人就是刘备的养子刘封。

刘封原本是罗侯寇氏的儿子,

刘备刚到荆州的时候,四十好几了还没有儿子,就收养了已经十来岁的寇封为养子,寇封就改姓成了刘封。

刘备入蜀的时候,刘封也二十来岁了,武艺不错,尤其是力气很大,他带着队伍跟随诸葛亮、张飞,立下了功劳,被刘备任命为“副军中郎将”,

当时阿斗已经出生了,刘备也不用担心后继无人了,但是他对刘封这个养子还是不错的。

之后,刘备又交给他一个任务,就是去上庸郡与孟达汇合,然后夹攻刘璋的太守申耽,这个任务也没经历什么难度,申耽举兵投降了,

刘备又升刘封为“副军将军”,驻扎在西城郡。

结果,刘封、孟达二人在关羽被围困于襄阳樊城之时,愣是不肯抽兵救援关羽,最终导致关羽败走麦城死在了东吴将领吕蒙的部下手里,

这使得刘备,应该说蜀汉很多人因此十分痛恨刘封和孟达。

不久以后,孟达降了曹魏,

他还写信“劝说”刘封:

你与汉中王刘备,不过是道路相逢之人,没有骨肉之亲…….自从阿斗被立为太子,有识之人都为你感到寒心…….我猜测刘备思虑内向,疑心在外…….恐怕刘备左右的人一定以这种怨恨离间他…….

刘封并没有接受孟达的劝诱,他在被魏军打败后,逃回了成都。

刘封回到成都后,免不了被刘备一顿责骂,

就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建议刘备趁着这个机会除掉刘封

于是刘备赐刘封死,让他自尽。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据陈寿在《刘封传》中所写,这是因为诸葛亮担心日后刘备去世了,刘封难以驾驭,

毕竟阿斗年幼,难保刘封不与刘禅争夺继承之权。

其实从这一点来看,刘封此前也没有夺位的迹象,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

他这样做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他的为人来说,似乎做这样“防患未然就杀掉一个人”的事有点突兀了,

陈寿的记载的是不是刘封被杀的真相呢?我们也无从得知,

不过从结果来说,刘封目前算是诸葛亮对不起的人了。

诸葛亮为什么被怀念了1700多年?

此前写过一篇诸葛亮北伐经过的长文,在此就不重复这一段内容了,

总的来说,

诸葛亮是历史上为数不多人格魅力很强的人,

他一生光明磊落,兢兢业业,为了蜀汉耗干了自己的心血,

他忠于国家,忠于百姓,忠于职守,忠于亲友,也忠于自己,

他在民间被描写成智慧的化身,是一个完美的人物。

虽说文学作品实在是夸张,但历史上诸葛亮也的确很耀眼,

他死后成了百姓膜拜的“神”,被人们怀念千百年,也没什么奇怪的,

毕竟翻阅史书,能够做到他这个程度的人,着实不多,

说来容易,可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253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