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楼 / 贾宝玉:一个淫物,一个至情之人,一方伊甸园式的精神世界

贾宝玉:一个淫物,一个至情之人,一方伊甸园式的精神世界

贾宝玉:一个淫物,一个至情之人,一方伊甸园式的精神世界

大抵在所有男人懵懵懂懂的情感意识萌芽阶段,他们都曾幻想过和自己生命中保持着亲密关系的女性厮守一生。

不过,读者应当对此情结加以区分,我们并不能够将此情结理解为韦小宝式的三妻四妾的情爱生活,而是人类的情感意识中纯洁对于永恒所酝酿的一种渴望。

此情之底色乃为纯洁,而非我们普遍认为的灵与肉的交织缠绵的存在关系。其情状正宛如幼童对母亲的仰慕和迷恋,但又绝非我们所说的恋母情结,它仅仅只是在情感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渴望和姿态,这是我们必须要为此情之纯洁所做的辩白。

倘若不对此情结加以论述,那么贾宝玉就会沦为贾瑞式的人物。近现代以来,女权主义的掀起让贾宝玉的情爱观被赋予更多的尊重妇女的平等意识,周作人在著作《我的杂学》中评判说:

若能知哀妇人而为之代言,则已得圣王之心传,其贤当不下周公矣

周作人据此解释说“鄙人读中国男子所为文,欲知其见识高下,有一捷法,即看其对佛法及女人如何说法,即已了无遁形矣”,在我看来周作人的论述掺和了时代意识和文学标准。晚清至民国以来是中国女性地位逐步获得解放的阶段,周作人把贾宝玉对女性的怜爱看做是对人权的尊重。

这固然照应的是晚清至民国以来对“人”的重新认识,周作人把“知哀妇人而为之代言”提高到圣王的高度,可见其有暗义“天赋人权”的思想,毕竟孔圣人曾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过孔圣人还只是圣人,论不上圣王,在周作人眼里贾宝玉的女性观无疑超越了这位圣人,直抵圣王的境界了。

贾宝玉:一个淫物,一个至情之人,一方伊甸园式的精神世界

时代意识赋予了贾宝玉更加富有意义的解读,倒是目光宛如手术刀般锐利的鲁迅准确的描述了贾宝玉的行为举止和心态,其为“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其象征着亲密关系的“呢”可通过警幻仙子对贾宝玉的评判中看出。

警幻仙子喻其为天下第一淫人,然其淫却非为贾瑞好色之淫,而为“淫情”,贾宝玉贪恋自己和大观园里一众女孩子们的相处时光,其情状正犹如亚当和夏娃没有偷吃善恶树的果子时,赤身裸体在园中游离而不知羞耻。

人类的人伦道德对于贾宝玉来说无疑是一种未经点化的事物,正好比亚当和夏娃没有偷吃果子而不知羞耻,故而贾宝玉和袭人初尝云雨也就无疑是一种懵懵懂懂的行为意识,其意识的内部是空荡的,并不孕育着性欲的果实,亦并不是为领略生理结合的快感。

倘若说贾宝玉确实存在一种欲望,那么就是他希望和这些女孩子们长相厮守,这正是警幻仙子所言贾宝玉“意淫”之处,只不过寻常凡人皆淫“云雨结合”之事,但贾宝玉乃是“淫情”。当他听闻袭人要嫁人时,不免顿时感到心如绞痛,其说:

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了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哪里去就去了——节选《红楼梦》十九回

又有一回贾宝玉闻言林黛玉要回扬州老家,其也发言立誓说:

我只愿这会子立刻就把心迸出来,你们瞧见了,然后连皮带骨,一概都化成了一股灰,再化成一股烟,一阵大风,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这才好——节选《红楼梦》五十七回

贾宝玉:一个淫物,一个至情之人,一方伊甸园式的精神世界

揣摩贾宝玉这些话的内在含义,其实并不难发觉这内在逻辑的巧妙之处,贾宝玉渴望和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日日厮守,耳鬓厮磨,但实际情形并不现实。贾宝玉之所谓“淫情”是渴望把这些“水做般纯洁的”女孩子们禁锢在自己的伊甸园里。

然而,此伊甸园绝非三宫六院式的风流场合,其更像是一个孩子的梦幻乐园,又或者凡夫俗子的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贾宝玉赋予这个伊甸园的意义。在这个伊甸园里,贾宝玉可以日日和这些纯洁的女孩子们嬉笑玩闹,保持一种“发乎情止于礼”的亲密的关系姿态。

倘若在这片伊甸园里也存在死亡的话,那么贾宝玉更宁愿自己率先死去,因为他无法承受和面对现实世界的生老病死和别离,周作人的评判倒也有些参考价值,在佛教思想中有八苦之说,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曹雪芹在塑造贾宝玉时必然赋予了他这样一种精神内核,故贾宝玉更渴望自己先死,因为他无法直面美好的破灭,无法承受大观园花落人去的凄苦,所以他选择在美好破灭之前死去。譬如当紫鹃要求贾宝玉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可再动手动脚时,贾宝玉顿时感到心灰意冷,直至流泪茫然。

这正是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开始入侵贾宝玉那个伊甸园般的精神世界的痛苦,黛玉葬花时,贾宝玉瞧见了这一幕,其内心便产生了如此波动:

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节选《红楼梦》二十八回

贾宝玉:一个淫物,一个至情之人,一方伊甸园式的精神世界

至此,贾宝玉的精神世界便已袒露无疑,他的一切欲望和痛苦皆以昭然若揭。鲁迅言贾宝玉之情为“爱博”,其博便是贾宝玉自身所构建的一个伊甸园式的精神世界,但必然并不局限于大观园之内,在贾宝玉的这方精神世界里,他渴望自己结识的或不结识的女儿们都聚在一起陪伴他。

贾宝玉的女性观是仰慕于女性的纯洁,而又爱怜于她们的羸弱,是因爱而生情,正如周敦颐所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贾宝玉迷恋女性所散发的独有气质,这种迷恋激发了他的欲望,那就是和她们长长久久的厮守,这正是贾宝玉的“淫情”之处。

但这种情感意识随着人类的情爱道德的介入而变得越发脆弱,贾宝玉试图建构一个与世俗截然不同的伊甸园,在这个乐园里一群天真而纯洁的孩子们构成了一副通透而洁净的图画。这方世界正犹如一个混沌的世界不具备世俗的特质,正好比伊甸园里没有羞耻和善恶。

不过,当他们吃下世俗的果子时,这方伊甸园便开始烟消云散了,世俗的秩序和规则开始入侵伊甸园的内部空间。于是,贾宝玉意识到了他们终将要离别,这个伊甸园终将要被世俗的规则和秩序所取代,这是他的痛苦之处。

而晴雯之死象征了这片伊甸园的土崩瓦解,世俗的规则和秩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贾宝玉渴望与这些纯洁的女儿们长相厮守的幻想终于破灭,一如贾府走向衰亡,这是曹雪芹赋予《红楼梦》的悲剧之美。贾宝玉无力挽救这个世界的消散,其纯洁和至情之处或许也表现在晴雯死后,他相信晴雯已经化为花神。

这一幼稚或蠢昧的举动然则意义深远,它既显示了贾宝玉的不甘和固执,也宣示了贾宝玉的伊甸园保持了情感上的清白,他认为晴雯做了花神,这一想法便是他为纯洁所做的辩白,是他把自己伊甸园中的情愫延续到了另一个更加纯净和神圣的神话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世俗的秩序和规则终于荡然无存,晴雯永远的在那里长存了,这是贾宝玉的自我慰藉。

贾宝玉:一个淫物,一个至情之人,一方伊甸园式的精神世界

但晴雯之死已经象征着贾宝玉在人间所建立的这片伊甸园已然开始土崩瓦解,一个人间天堂于是转化为了天上之国,大观园这个人间天堂的破产也宣告了贾宝玉情爱观的失败,人间的秩序和规则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原本渴望同这些女孩们长相厮守,但一如其他人的结局和薛宝钗结了婚。

但婚姻对于贾宝玉的情爱观来说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牢笼,这意味着他对众人的喜爱必然要转化为对一人的忠诚,而这便是世俗的规则和秩序,人类的伦理道德。

我认为曹雪芹并无本意要阐述或塑造这一情爱观念,他只是在叙述一个自己所设想的彻头彻尾的悲剧——我们终将不拥有这人间的一切,所有的过往和未曾经历的都是空的,命运白茫茫的大雪最终会掩去那所有欢愉和凄苦的梦境。

但曹雪芹无疑成功描绘了贾宝玉式的情爱观,这足以令贾宝玉成为唐璜式的经典文学人物,也让曹雪芹足以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家。

但我想,这样的荣誉并不是作者所寻求的。

(完)

来源: 围炉谈史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598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