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辜鸿铭:精通9门外语,获得13个博士学位,却因辫子被嘲半生

辜鸿铭:精通9门外语,获得13个博士学位,却因辫子被嘲半生

《觉醒年代》第11集,出现了这么个桥段。一位叫做辜鸿铭的“老学究”,留着长辫,滔滔不绝地给学生们进行着慷慨激昂的演说。

底下的同学们窃窃私语,讨论着辜鸿铭如此滑稽,又不合时宜的装扮。此时,辜鸿却说了这番话:我知道你们笑什么,笑我头上这根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

这番话一出,让所有师生哑口无言,他也被称为“清末怪杰”。

虽然《觉醒年代》中,辜鸿铭的出场篇幅不多,可这个角色却给观众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觉醒年代》中的辜鸿铭,与真实历史上的他,二者到底有何区别?

辜鸿铭:精通9门外语,获得13个博士学位,却因辫子被嘲半生

辜鸿铭,出生于公元1857年7月,祖辈从中国福建泉州迁居南洋,来到马来西亚的槟城州开办橡胶园,积累了丰厚的财产与声望。

辜鸿铭的父亲辜紫云与英国人的交情不浅,他能说闽南话、英语、马来语。辜鸿铭的母亲是一位金发碧眼的西洋女人,会讲英语和葡萄牙语。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从小就会说着好几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身处多元文化的氛围中,也间接培养了辜鸿铭的眼界。

1867年,辜鸿铭被英国义父布朗带到欧洲游学。临别之前,辜紫云把辜鸿铭带到祖宗牌位前,并告诫他:“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来到欧洲之后,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几年下来,辜鸿铭熟练掌握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等等国语言,以优异成绩被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录取。

随后几年,辜鸿铭赴德国、法国,研究文学、哲学、神学。大约1879年前后,辜鸿铭获得13个博士学位,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语言。

辜鸿铭:精通9门外语,获得13个博士学位,却因辫子被嘲半生

1880年,辜鸿铭结束14年的游学生涯,返回马来西亚槟城州。1885年,辜鸿铭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外文秘书。

在此期间,他曾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交流儒学,与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进行书信交流,更与圣雄甘地称兄道弟。

平日里,辜鸿铭读着英文报纸,将《暴风雨》《浮士德》等这些西方经典著作为日常消遣读物。任谁来看,辜鸿铭这么一个混血儿,很难与中国文化产生共鸣点。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1885年至1906年期间,辜鸿铭把中国的《论语》、《中庸》、《大学》,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当时中华文化面临歧视,中华民族遭受欺辱,而辜鸿铭翻译出的这些中国经典文学,却深深地让西方人了解到了中国的孔孟哲学,精神道义。

当时西方文学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却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精通9门外语,获得13个博士学位,却因辫子被嘲半生

辜鸿铭之所以对中华文化感兴趣,其中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1880年,辜鸿铭返回出生地马来半岛,又来到新加坡英属殖民政府,找了一份公务员的工作。

在新加坡工作期间,辜鸿铭不满足安稳的现状。当他听说著名学者马建忠,因公事途经新加坡时,便主动前去拜访。二人畅谈三天三夜,马建忠向辜鸿铭介绍中华文化的要义,这让辜鸿铭萌发了对祖国的向往。

晚年时期的辜鸿铭,曾这样评价他与马建忠的这次会面:“在新加坡与马建忠的会晤,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马建忠使我改变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早在英国留学期间,辜鸿铭为了更好地融入西方文化,剪了辫子,换上了西装。与马建忠见面后,辜鸿铭不仅立即辞职,又重新蓄发留辫,穿起马褂。

辞职后,辜鸿铭在家苦读两年,从头学习中国文化。正因为如此,辜鸿铭才成为张之洞的幕僚。

1915年,辜鸿铭辞去公职,来到北京大学主讲英国文学。这一年,辜鸿铭写了一本书,书名为《春秋大义》,后改名为《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精通9门外语,获得13个博士学位,却因辫子被嘲半生

此书一出,彻底轰动西方。伦敦《泰晤士报》认为:“这篇文章不可能是中国人所做,因为英文用词极其高雅准确。”

因为《中国人的精神》,通篇向西方展示了中华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妙药,更对西方文明包括西方传统文学进行了深刻尖锐的评判。

1916年,辜鸿铭来到北京东郊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演讲《中国人的精神》。

而参与听讲的人(大多是洋人)要收两块大洋的门票,且坚决不给他们插话和提问题的机会。要知道,中国人讲演历来没有售票的先例。

当时,梅兰芳的京戏门票才只需一元二角,而听辜鸿铭的讲演却要两个大洋。由此可见,学贯中西的辜鸿铭到底有多么受欢迎。

1923年,辜鸿铭与蔡元培相继离开北京大学。1924年,辜鸿铭赴日本讲学,期间还曾赴台湾讲学。

1924年4月23日,印度诗哲泰戈尔访华,辜鸿铭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熊希龄、蒋梦麟等前往北京前门车站迎接。

辜鸿铭:精通9门外语,获得13个博士学位,却因辫子被嘲半生

提到胡适,就不得不多说两句了。辜鸿铭与胡适,可谓是最大的冤家对头了,辜鸿铭蔑视西学,而胡适却推崇西学。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也曾多次交锋,冲突不断。

1927年,辜鸿铭从日本回到中国。日本人推荐他给大帅张作霖当顾问,每月报酬不菲,但张作霖却对这位穿前清服饰,留小辫的老古董满脸的嫌弃。

最终,辜鸿铭拂袖而去。1928年4月,奉系军阀张宗昌 邀请辜鸿铭担任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也有意前往,但最后突然染上重感冒,又耽误治疗时间,不幸于1928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那在《觉醒年代》中,辜鸿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剧中的辜鸿铭,认为中国文化才是世界主流。诸如孔子、儒学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千万不可丢弃。

从第六集到第九集,辜鸿铭出场的前三集里,他似乎就是一个封建腐朽、顽固守旧的“酸儒”形象。

辜鸿铭:精通9门外语,获得13个博士学位,却因辫子被嘲半生

然而,辜鸿铭毫不掩饰地站在“保皇派”那一边,他不仅与清末帝溥仪多次见面,还支持张勋复辟。

陈独秀每每与他探讨学术问题,总是招致辜鸿铭的冷嘲热讽。甚至北大师生还提出,要将辜鸿铭逐出大学校园。

在第11集里,辜鸿铭的形象在观众的心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辜鸿铭给洋人讲课,倒着读英文报纸,以此嘲笑英国人的英语太过简单,正着看没意思。

他还将中国的《论语》、《中庸》和《大学》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他的著作被列为国外大学的必读书目。深信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拯救世界的良方。

面对耻笑,辜鸿铭坦然说道:“辫子有什么好笑的呀?这是我们中华文化一条斩不断的根。”

这些在电视剧里出现的桥段,有些是虚构的。编剧旨在刻意强调进行的影视化表现手法。真实历史上的辜鸿铭,在北大师生团体中,其实有着极高的声望。

辜鸿铭:精通9门外语,获得13个博士学位,却因辫子被嘲半生

不过,辜鸿铭刚刚回到中国的时候,对中国文化确实是不甚了解,还曾被另一位大学问家沈曾植狠狠数落过。

那是张之洞60大寿,辜鸿铭曾比较中西文化制度,可沈曾植却坐在席上,一言不发。辜鸿铭忍不住问他:“阁下为何一言不发呢?

沈曾植回到:“你说的话我都懂,但你要听懂我讲的话,还需读20年中国书。”

沈曾植的傲慢与轻视,激起了辜鸿铭的斗志。他开始重新阅读四书五经,查阅康熙字典。两年后,辜鸿铭听说沈曾植前来拜会张之洞,便令人将张之洞的书搬到了沈曾植的面前。

二人刚一交谈,沈曾植便有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离别前,作为前清进士的沈曾植说道:“今后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落在你辜鸿铭的肩上。”

辜鸿铭也没有让他失望。与伊藤博文、托尔斯泰,甘地等人交流时,辜鸿铭总是据理力争,向他们阐述中国文化,包括孔子、老子等中国先贤的思想境界,时刻强调华夏文明的特殊之处。

辜鸿铭自己也曾说过:“许多外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中国之文明。”

因此,辜鸿铭不是所谓的“保皇派”。正因为辜鸿铭对中华文明的维护,才让他成了外人眼中的迂腐之人。实则,辜鸿铭这一生都在为振兴中华文化而努力奋斗。

辜鸿铭:精通9门外语,获得13个博士学位,却因辫子被嘲半生

辜鸿铭用穿旧服,守旧制度等这些偏激行为,就是要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逐渐没落,感到于心不忍,又怒其不争的态度。

他穷极一生,都在教导后人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正如李大钊对他的评语:“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

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English,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蔑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

也正因为心怀热爱,他才能不惧人言,勇往直前!

无论是《觉醒年代》中的辜鸿铭,还是历史上的辜鸿铭,都是值得我们后人敬仰的先辈。因为他,在中西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4357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