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李清照在青州隐居和晚年病中写的两首桂花词,婉约动人,各有千秋

李清照在青州隐居和晚年病中写的两首桂花词,婉约动人,各有千秋

在众多写花的诗词中,被李清照夸赞为花中第一流的,唯有桂花。屈原的《离骚》提及很多名贵的花草,就是没有提到桂花,作者替桂花惋惜,竭力为它正名。

在这首《鹧鸪天 桂花》中,李清照别出心裁,用拟人的手法,娓娓道来,先用铺垫的写法,几番议论之后,慢慢写出桂花的神韵与风采。作者一改之前擅用的抒情写法,别开生面,借桂花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与志向。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在青州隐居和晚年病中写的两首桂花词,婉约动人,各有千秋

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词中第一句写桂花的颜色、形态,作者采用平铺直叙的写法,直接写桂花暗淡轻黄,外表普通,和牡丹、兰花、梅花没办法比。短短十四个字,用了两个转折,虽然外表暗淡轻黄,但是体性柔和;名气不大,情疏迹远,但是香气宜人。

柔是桂花的优点,这里把花拟人化,仿佛在赞扬一个外表普通的人性格温柔,内涵深刻。情疏迹远,说明桂花名气不大。它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没有梅花傲雪的风采,没有兰花动人的神韵。

有着浅碧轻红颜色的牡丹、兰花、梅花之类,虽然名贵,但它们却没有桂花色淡香浓、低调高洁的品格。据说,桂花树木独自成林,林中没有杂树。它们生长在高山上,开白花的叫做银桂,开黄花的叫做金桂,开红色花的为丹桂。桂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奇斗艳,在秋天默默开放,花香特别。

宋之问在诗中说,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则说,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由此可见,桂花虽然迹远而情疏,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李清照在青州隐居和晚年病中写的两首桂花词,婉约动人,各有千秋

桂花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词中第二句,笔锋一转,生动地写出桂花独有神韵,无须像别的花一样用外表取悦别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桂花本身便是花中的第一流。

词的上阙,围绕“色”与“香”,有矛盾,有对比,形象生动地表明作者的观点,色淡味香的桂花无愧于“花中第一流”,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李清照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观点,桂花的气节,便是她的气节。

李清照写这首词的时候,与丈夫赵明诚居住在青州。当时,她的公公赵挺之受到党争连累,在悲愤中去世。赵明诚因为父亲的去世,罢官回青州老家隐居。李清照与丈夫每日读书、写诗,自得其乐,早已将功名抛之脑后,潜心研究收集来的古董字画。

当年,李清照的父亲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礼部侍郎。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赵明诚的时候,赵明诚在太学当学生,二十一岁。纳兰与妻子情投意合,日常生活也充满浪漫。纳兰诗中描绘的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样的意境,用的典故正是来自于李清照和丈夫的日常生活。

词的下阕,承接上句的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作者直抒胸臆,不再隐喻,直接对比。梅花嫉妒桂花,菊花自愧不如,感到害羞。中秋时节,盛开的桂花举世无双。作者用先抑后扬的写法,通过对比,非常清楚地为桂花定位:画栏开处冠中秋。

词的最后一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作者再用烘托的写法,突显桂花。屈原赞赏过很多名花异草,以花草比喻德才兼备的君子。唯独对桂花,只字未提。李清照很欣赏屈原,他对先贤的抱怨,骚人可煞无情思,只是一种修辞方法,并非真的讨厌。

李清照在青州隐居和晚年病中写的两首桂花词,婉约动人,各有千秋

李清照与丈夫在青州赋闲,住了有十年时间。两个人生活节俭朴素,把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全都用来购买古玩字画。他们一起把买来的书籍整理分类,题上不同的书名,以方便辨别。

有时候,夫妇二人幸运地淘到珍品,兴奋异常,一边欣赏,一边指出不足之处。蜡烛都燃尽了,也不舍得去睡觉。由于李清照和丈夫极高的文学造诣,他们把收藏古籍当作自己的使命,他们收藏的数量、保存的质量超过很多收藏家。

李清照记忆力惊人,人称才女,名不虚传。她当年待字闺中时,便已名满京城。赵明诚与李清照初次相遇,惊为天人,一见倾心,于是委婉地托父亲前去提亲,在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他们俩的婚姻,堪称楷模。

在青州居住的那段日子,每天晚上,李清照与丈夫一边喝茶,一边指着眼前成堆的古书,童心未泯地玩游戏。他们说出一个典故,看谁能猜出在哪一本书的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猜中的先喝茶。聪明的李清照总是第一个猜中,一高兴,便高举着茶杯开怀大笑,茶洒在衣服上也察觉不出。

李清照在青州隐居和晚年病中写的两首桂花词,婉约动人,各有千秋

李清照

为了省钱购买古籍,李清照衣衫朴素,身上没有华服,头上也没有珍珠、翡翠、金银首饰,屋里的摆设更是简朴,没有一件贵重的家具。他们夫妻二人对书籍的收藏到了痴迷的地步。

他们在归来堂建了一个书库,里面摆满书橱,书橱编了号码,每个编有不同号码的书橱放置不同的古书。为方便查阅,夫妻二人自制了登记簿,每次用钥匙打开书橱,看书,都要登记。超前的思想,先进的管理模式令人叹为观止。

李清照的这首《鹧鸪天 桂花》,是历代咏物诗词的经典。作者的本意赞扬桂花,又不局限于此,先以百花做对比,何须浅碧深红色,又用梅花和菊花衬托,梅定妒,菊应羞,后以质疑先贤的独特视觉,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层层递进写出桂花超凡脱俗的气质。

暗淡轻黄,情疏迹远,写出了桂花的低调,馥郁的香气是桂花的内在。对比作者写这首词的时的生活环境,桂花,其实写的也正是李清照本人真实品格的写照,她和桂花一样,卓尔不群、有着不同寻常的审美。

然而,伉俪情深的幸福生活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建炎元年,靖康之变,金兵进犯中原。李清照和丈夫被迫离开隐居多年的故乡青州,结束恬淡自由的田园生活,踏上颠沛流离的南迁路途。

李清照在青州隐居和晚年病中写的两首桂花词,婉约动人,各有千秋

李清照

建炎三年,赵明诚在前往湖州任太守的路上不幸病逝。而此时,李清照的父亲和公公一样,因为受到新旧党争牵连去世多年。没有了父辈的荫庇,又失去相伴左右的夫君,故国不再,家园难留,李清照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从此,她再也没有当年沉醉不知归路的轻松惬意。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经历了丈夫去世的悲痛,南迁途中又丢失很多收藏的珍贵古籍、书画,李清照的生活变得更加窘迫。至于李清照曾改嫁张汝舟的说法,有人提出过质疑。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李清照的改嫁一说被很多人认为是污点。但在思想开明的宋朝,改嫁的女子比比皆是。

李清照创作的《词论》,堪称词坛评论的经典,开创了历史先河。她的艺术成就被人铭记至今。

晚年的李清照,独自生活,未免凄凉。悲戚哀婉的心境,在她这段时期的作品中多有体现。但她写过一首摊破浣溪沙,词中写到桂花。这首词清新明快,与她同时期作品的风格完全不同。

李清照在青州隐居和晚年病中写的两首桂花词,婉约动人,各有千秋

历尽沧桑后,人的心态会变得沉稳宁静,不会轻易言愁。这应该是才是真实的李清照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樨花。

比起早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作者在这首词的上阙,语言简洁明快,充满生活气息,乐观的心态跃然纸上。

病起萧萧两鬓华,因为生病而长久卧床,两鬓的头发斑白。短短七个字写出晚年病中独守的孤单凄凉。作者没有写悲戚之情,读者却不忍直视。

卧看残月,生动传神地写出作者病中的虚弱,细腻逼真的写法一项是李清照写词的特色。月上窗纱,则委婉地告诉我们写诗的时间,夜未深,人未睡。即使在病中,也不要错过窗外月下的景色。

豆蔻连梢皆可入药,因为久病,作者不能饮茶,而以豆蔻连梢煮的水代茶饮。宋朝,崇尚简约精致的生活。熟水是当时的一种饮品,分茶则是用沸水冲茶的方法,当时的社会风气,对饮茶、分茶很讲究。

李清照在青州隐居和晚年病中写的两首桂花词,婉约动人,各有千秋

豆蔻代茶与首句的病起萧萧相对应,生动地写出作者苦中作乐的心态。弦月初上,映照窗纱,屋内药香缭绕,沁人心脾,这样的夜晚,宁静安详,并不孤单。

词的下阙看似闲散随意,实则匠心独运。枕上诗书,传神的写出作者生病期间的状态,每日读诗书消遣时光,过得充实自在,丝毫没有孤影自怜的孤单。

闲处好,则写出作者晚年生活的一种心境。历经坎坷,半世沧桑,心灵的祥和安静才是最好的状态。李清照曾用14个字表达伤感的心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酣畅淋漓的表达在词坛绝无仅有。在这首词里,作者通篇未写愁绪,读者却能从字里行间读懂她的思绪。

最后一句写木樨花,可谓点睛之笔。木樨为桂花的别称,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的写法。优雅淡然的桂花,每日给人带来安慰。酝藉一词,把桂花比喻成杰出的君子,品德高尚。

这首摊破浣溪沙,写寻常生活,隽永含蓄,婉约细腻,轻描淡写的几笔,却有着非同寻常的自然之美。比之先前的鹧鸪天,桂花又有几分多情,为病中的诗人带来慰藉。

无论是中年的傲气,还是晚年的淡然,李清照用两首桂花词对自己的内心做了最好的诠释。经历人生风雨后的平静最让人动容。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0529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