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痛恨自己的儿媳妇?真是因为儿媳妇的一句话吗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痛恨自己的儿媳妇?真是因为儿媳妇的一句话吗

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清同治十一年,17岁的同治皇帝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大婚时刻,但在选择皇后人选的问题上,两宫皇太后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慈安太后建议同治皇帝选择自己的姑表外甥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太后则看中了出身高贵、外貌俏丽、贤明聪慧的富察氏。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痛恨自己的儿媳妇?真是因为儿媳妇的一句话吗

同治皇帝虽为慈禧太后亲生,但因慈禧太后性格强势、专横跋扈,母子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而慈安太后虽为同治皇帝嫡母,却将其视为己出,关怀备至,从而赢得了同治皇帝的绝对尊重和言听计从。再加上富察氏虽然姿色出众,但举止轻浮、心胸狭窄,并不被同治皇帝所喜。而阿鲁特氏“年稍雅于凤女,貌亦较逊,而雍容端雅,望而知为有德量者”

于是,同治皇帝选择了阿鲁特氏为皇后,富察氏则被册封为慧妃。

按说,慈禧太后虽然在“选后”问题上落败,但同治皇帝毕竟是其亲生子,皇后自然也是自己正儿八经的儿媳妇,理应好好疼爱,格外恩宠。可知阿鲁特氏入宫,慈禧太后便开始对其百般刁难。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痛恨自己的儿媳妇?真是因为儿媳妇的一句话吗

我们以三个具体事例,用以说明慈禧太后对同治皇后的“刁难”

1、《满清外史》有载:

孝钦谓载淳曰:“慧妃贤明,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礼节。皇帝毋辄至宫中,致政务。”且阴使内监时时监视之。载淳大不怿,于是终岁独宿乾清宫。

清朝时期,建议皇帝对后宫妃嫔“雨露均沾、皇恩遍施”的皇太后很常见,建议皇帝格外维护皇后后宫地位的皇太后也属正常,唯独劝皇帝远离皇后,亲近妃嫔的皇太后,只有慈禧太后一人而已。

喜欢得不让宠,不喜欢的往身边推,同治皇帝索性放弃整个后宫,独宿乾清宫并从此开启了“暗自出宫,留恋于酒肆暗坊”的荒唐生活,甚至因此身染讳疾,“下部溃烂,臭不可闻,至洞见腰贤而死”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痛恨自己的儿媳妇?真是因为儿媳妇的一句话吗

2、《清代野记》有载:

后美而端重,见人不甚有笑容,穆宗亦雅重之,每欲亲近,后见上则微笑以迎,慈禧即加以狐媚惑主之罪。

帝后关系融洽,乃系天下之福,系天下臣民最为乐于见到的状态。身为皇太后,见皇帝和皇后之间感情深厚,理应欣慰,可慈禧太后却以“狐媚惑主”为由,屡屡训斥同治皇后。同治皇后的后宫状态,可见一斑。

3、同治皇帝驾崩仅两月以后,阿鲁特氏便迅速崩逝,清朝官方文献虽然给出了“痛于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毁伤过甚,遂抱沈的崩逝原因说明,但时人乃至后世却一致认定是慈禧太后毒杀了阿鲁特氏。

这种传闻之所以迅速出现,就是慈禧太后素日对阿鲁特氏的百般刁难、苛责训斥所致。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痛恨自己的儿媳妇?真是因为儿媳妇的一句话吗

除此之外,在诸多时人笔记和野史文献的记载中,慈禧太后对阿鲁特氏的态度永远都是“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益愤怒,欲令其速死”的极端描述。由此可见,慈禧太后对阿鲁特氏不仅仅是厌烦,而是发自内心的憎恨。

只是,慈禧太后为何如此容不下这位“气度端凝,不苟言笑,始终敬礼之”、“无失德,事事按礼,知不欲帝近己,则亦远帝”的儿媳妇呢?

1、触及慈禧太后底线的一句话

对于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后之间的紧张关系,后世多认为是同治皇后无意间的一句话引起。《清代野史》有载:

左右有劝后昵慈禧者,否则恐有不利。后曰:“敬则可,昵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痛恨自己的儿媳妇?真是因为儿媳妇的一句话吗

阿鲁特氏虽然贵为皇后,也被皇帝专宠,但此时的掌权者乃系慈禧太后。眼见阿鲁特氏被慈禧太后欺负成了这般模样,其身边的近侍宫女便劝其讨好、亲近自己的婆婆,以保证自己的后宫地位,防止不利局面的出现。

可阿鲁特氏毕竟出身科举世家,而且门风刚烈,骨子里就是一个循规蹈矩、严格遵从大清祖制的执拗人。巴结讨好、刻意逢迎,阿鲁特氏干不出来;而且阿鲁特氏认为自己是经大清门光明正大抬进来的中宫皇后,不是谁能轻易撼动的,所以才有了其“敬则可,昵则不可”的倔强。

只不过,或许连阿鲁特氏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对“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的强调,触及了慈禧太后的底线。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痛恨自己的儿媳妇?真是因为儿媳妇的一句话吗

慈禧太后虽然高高在上,实际掌握晚清军政大权,但其毕竟出身前朝妃嫔,没资格经由皇后独享的“大清门”入宫。于是,“大清门”便成了慈禧太后心中永远的遗憾,甚至是对自己出身侧室的侮辱。阿鲁特氏对“大清门”的强调,无疑让慈禧太后感觉到了讽刺。

阿鲁特氏的特殊背景影响

纵观有清一朝,经由“大清门”抬入皇宫的皇后,仅有三位而已;而且,慈禧太后虽然出身妃嫔,但其毕竟成为了晚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所谓的“大清门皇后”也得乖乖地给自己下跪、请安、行礼。所以,即使“大清门”真能刺痛慈禧太后,也绝对不会达到“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的程度。

而且,在阿鲁特氏刚刚入宫,尚未强调“大清门”之前,阿鲁特氏就已经成为了慈禧太后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真正让慈禧太后痛恨阿鲁特氏的主要原因,并非如此,而和其特殊的家族背景有着直接联系。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痛恨自己的儿媳妇?真是因为儿媳妇的一句话吗

阿鲁特氏,出身蒙古正蓝旗,其父阿鲁特·崇绮,乃系清朝唯一一位旗人状元。但影响阿鲁特氏宫中生活的原因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其生母爱新觉罗氏。

阿鲁特氏的生母,乃系郑亲王端华之女,咸丰朝重臣肃顺的侄女。也就是说,让慈禧太后恨之入骨并下令诛杀的顾命大臣肃顺,是阿鲁特氏的叔外公;和慈禧太后势同水火,被赐自尽的顾命大臣端华,是阿鲁特氏的亲外公。

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慈禧太后和仇人的后代见面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更何况这个仇人的后代还成了自己的儿媳妇,成为了经由“大清门”抬进来的正统皇后。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痛恨自己的儿媳妇?真是因为儿媳妇的一句话吗

后记

虽然有着较为充分理由让原本就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会对阿鲁特氏这个正儿八经的儿媳妇百般刁难,但这也直接导致了同治皇帝“遂于家庭无乐趣矣,乃出而纵淫,以致身死”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同治皇帝以后,无嗣承继皇权,甚至直接点燃了大清灭亡的导火索。

慈禧太后对阿鲁特氏的恨,虽然并非无缘无故,但这代价实在太大!

参考文献:《满清外史》、《清代野记》、《清实录·穆宗实录》、《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0584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