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雪夜入蔡,这场经典奇袭战成功的背后,不止是出其不意那么简单

雪夜入蔡,这场经典奇袭战成功的背后,不止是出其不意那么简单

引言

李愬雪夜入蔡州,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发生的一次经典奇袭战,李愬“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做法不但为朝廷平灭了脱离中央管制三十余年的淮西镇,也使宪宗时期的削藩斗争达到了高潮,彻底奠定了“元和中兴”的大好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这次战役能够取胜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一个“奇”字,可是能够做到这点又谈何容易,大多数人认为是李愬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造就了奇袭,不可否认的是,李愬的确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这场奇袭战成功的因素并非这么简单,其背后的其他因素更值得我们去探究雪夜入蔡,这场经典奇袭战成功的背后,不止是出其不意那么简单

李愬雪夜入蔡州

战前的藩镇割据形势

唐宪宗即位后,下决心打破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的局面,重新树立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元和元年,刘辟自立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宪宗令神策军与山南西道节度使共同出兵讨伐,数月即平,元和二年,镇海节度使李琦叛乱,唐军四路合围,李琦被擒,宪宗取得了削藩计划的开门红,但是这种小胜无法改变全国的局势,仍然有河朔三镇(魏博、成德、卢龙)、淄青、淮西五个强藩尚未收服

元和四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其子王承宗未经朝廷允许,自为留后,宪宗想借此事革除河北藩镇,于是下令讨伐王承宗,但是战事进展的很不顺利,“宿师无功,国威日沮”,在王承宗上表乞降后,宪宗顺坡下驴,承认了他的节度使地位,宪宗的削藩计划受到挫折,不得不敛兵息事,养精蓄锐雪夜入蔡,这场经典奇袭战成功的背后,不止是出其不意那么简单

唐宪宗画像

正当宪宗为削藩不顺而发愁时,事情突然发生了转机,元和七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田怀谏年幼,无法理事,魏博镇的军政大权落在了田家家仆蒋士则的手中,魏博镇内部出现动荡,唐廷大臣有人主张进剿,有人主张安抚,宪宗最终采纳了宰相李绛的意见,对魏博采取招抚政策,事实证明宪宗的选择十分正确,不久之后,魏博将士聚众叛乱,杀掉蒋士则,推举大将田兴为留后,田兴以魏博六州之地归附,“五十年不沾皇化”的魏博重新投入唐朝中央政府的怀抱

归附的魏博镇就像是唐廷在河北地区嵌入的一颗钉子,在日后平定淮西的战争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魏博是河朔三镇中位置最靠南的一个藩镇,河北藩镇要想南下支援淮西必须经过魏博镇,魏博归顺中央,就等于阻断了淮西的河北盟军南下之路,在唐军对淮西作战的四年中,与淮西镇关系密切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不能出一步以蹑官军之后”,为唐军平灭淮西减少了很多麻烦雪夜入蔡,这场经典奇袭战成功的背后,不止是出其不意那么简单

河朔三镇位置示意图

元和九年,官军与淮西开战,宪宗之所以选择要攻打淮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淮西“中天下而持南北之吭”的地理位置,这种位置既可以让淮西军队迅速逼近大运河,威胁关中与东南粮赋重地之间的联系通道,但同时也让淮西镇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其他反叛藩镇的地盘与自己并不接壤,淮西只能独自面对唐军的合围

除了成德的王承宗外,淮西的另一个盟友是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两镇关系十分密切,但淄青镇与淮西镇之间还存在一个藩镇,那就是宣武,宣武军在势力最强盛的时候,人数达十万之众,宣武节度使韩弘向来与淄青、淮西两镇不对付,在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叛乱的时候,曾经斩杀淮西使者并帮助官军攻打吴少诚,淮西战争开始后警告李师道不要轻举妄动,李师道慑于宣武军的强大实力,没有直接出兵相助淮西,只是派出两千士兵焚毁了官军的粮草,还使出了刺杀主战宰相武元衡的卑鄙手段,不过这些小动作无法改变战局的整体走向,宪宗在裴度等人的支持下还是完成了平灭淮西的目标雪夜入蔡,这场经典奇袭战成功的背后,不止是出其不意那么简单

藩镇割据形势图

从整体形势上来看,元和九年的局面是有利于官军平叛的,由于魏博镇的归顺和宣武节度使韩弘的存在,淮西镇在战争中无法得到其他盟友的直接支持,只能独自硬抗,官军可以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专心攻打淮西,这是淮西战争能够取胜的一大因素

淮西镇内部形势

安史之乱时,唐肃宗为了遏制叛军南下设置了淮西镇,淮西镇几经兴废,直到李忠臣就任节度使后才稳定下来,李忠臣出身于平卢军,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屡立战功,赴任淮西时带去了不少平卢军将领,李希烈、李重倩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淮西具有极高的地位,掌握着绝大部分话语权,由于这些人出身河北,割据思想浓厚,我们可以称之为河北割据派

河北割据派不但在将领中占据了大多数,就连整个淮西镇的军队也基本都由平卢人组成,德宗的诏令中曾提到过:

淮宁军将士等,顷自平卢,来赴国难,涉溟海不测之险,灭凶贼作乱之徒

李忠臣任淮西节度使长达17年之久,虽然他本人没有正式反叛朝廷,但是他和平卢军人骨子里的叛逆基因却一直存在,他们在淮西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劫掠财物,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割据一方的态势雪夜入蔡,这场经典奇袭战成功的背后,不止是出其不意那么简单

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战事连年不休

淮西既然有割据派,那就也有反割据派,但是在李忠臣和李希烈主政时期,反割据派的势力极为弱小,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唐德宗建中三年,李希烈联合朱滔等五镇公开反叛朝廷,申州刺史李佐、蕲州刺史李良等反割据派人物纷纷出逃,李希烈气焰更胜,干脆建国改元,自立为帝,不过好景不长,李希烈在官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最后被反割据派的陈仙奇毒杀,割据派受到重挫

然而割据派很快卷土重来,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杀死陈仙奇,自领淮西节度使,反割据派几乎为之一空,淮西又重新回到了割据一方的老路上

此时的割据派虽然看起来十分风光,但是也存在一个极大隐患,那就是他们最为倚重的平卢军人毕竟数量有限,随着战争消耗和自然死亡,平卢军人越来越少,这就必然会削弱割据派的统治基础,吴少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征召大量的淮西本地人入伍,企图壮大割据派的力量,但是吴少诚的工作显然做得不是很到位,这些人的割据思想不像平卢军人那样坚定,这些没有被转化成割据派的人,我们可称之为中间派,对于中间派来说,谁能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听谁的,这就给唐廷的离间和策反工作带来了很大空间

例如淮西幕僚杨元卿,他曾经劝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投降朝廷,吴少阳死后,杨元卿立即向唐廷投诚,并向宪宗详细介绍了淮西镇内部的情况,史载:

元卿每与少阳言,谕以大义…元卿即日离蔡,以贼势盈虚条奏,潜请诏诸道拘留使者

可见到了淮西割据的末期,中间派已经出现了向反割据派转变的趋势,而这种情况到了战时则转变的更加频繁,不少淮西将领在前线投诚,调转枪头反戈一击,为官军收复淮西立下大功雪夜入蔡,这场经典奇袭战成功的背后,不止是出其不意那么简单

元和十二年投降官军的淮西将领统计表

吴少诚死后,吴少阳、吴元济相继成为淮西节度使,但是这两个人对军队的驾驭能力相比李希烈、吴少诚等人就差了许多,吴少阳性格吝啬,常常克扣手下将领的钱粮,不满者日益增多,吴元济继任时刚满30岁,年资威望都不足以服众,史载:

吴侍御年位俱卑,诸将之在下者,皆怏怏苟容,非有威怀信服之志

淮西节度使的统治力到了吴元济这里已经降到了最低点,淮西各军主将常常不服从吴元济的号令,私自领兵行动,宰相裴度也深知淮西镇内部存在的矛盾,他对宪宗说:

臣昨见吴元济乞降表,料此逆贼,势实窘蹙,但诸将不一,未能迫之,故未降耳

此时的淮西镇虽然仍由割据派掌权,但是由于平卢军人数量的减少,割据派的实力已经不像李忠臣时期那么强大,大量的中间派还在左右观望,有的甚至在战前就投降了朝廷,再加上吴元济能力不足,淮西人心不稳,此时出兵的确是正当其时,这是淮西战争能够取胜的另一大因素

军事打击过程

既然形势对官军有利,那就真刀真枪的干一场,元和九年十月,唐宪宗令严绶都督十六路兵马,正式开始攻打淮西,在我们一般的印象里,仿佛是刚一开战李愬就指挥唐军主力偷袭了蔡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四年,李愬在前三年里最并没有参战,官军方面也并不是只派出了李愬一路人马,宪宗一共动用了四路大军从四个方向对淮西形成合围:

北路军主攻蔡州之北,主将为李光颜、乌重胤

西路军主攻蔡州之西,主将为严绶

西南路军主攻申州,主将为柳公绰

东南路军主攻光州,主将为令狐通、李文通雪夜入蔡,这场经典奇袭战成功的背后,不止是出其不意那么简单

唐朝士兵复原图

整个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元和九年九月至元和十一年十月,这一阶段的战事进展很不顺利,东南路军一直被阻挡在固始一带,无法突破淮西军防线,西南路军只是在开战之初打了几次胜仗,然后就与淮西镇形成了对峙之势,直到最后也没能攻克申州

西路军的进展是最慢的,主将严绶在初战小胜后被淮西军袭营,败于磁丘,继任的主将高霞寓大败于铁城,“仅以身免”,这种表现不但使前线局势更加困难,更让许多朝臣失去了用武力解决淮西问题的决心

战绩最好的是李光颜率领的北路军,李光颜屡战屡胜,先后在南颖、时曲、陵云栅、郾城等地战胜淮西军,但是这一路的亮眼表现无法掩盖整体战局的颓势,仅仅拥有蔡、申、光三州之地的淮西镇能把官军拖到这种程度,除了官军缺乏统一指挥,人心不齐之外,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官军主将能力太差,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此言不虚

宪宗对于久拖不决的淮西战事很是恼怒,元和十一年十一月:

讨淮西诸军近九万,上怒诸将久无功,辛已,命知枢密梁守廉宣慰,因留监其军,授以空名告身五百通及金帛,以劝死士。庚寅,先加李光颜等检校官,而诏书切责,示以无功必罚

对于表现最差的西路军,宪宗走马换将,任命李愬为西路军主将,平灭淮西战争的第二阶段正式开始

这一阶段的主角是北路军和西路军,在宪宗的严令申斥下,李光颜终于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元和十二年四月,李光颜攻破郾城,杀掉近万名淮西军,淮西镇大惧,史载:

是月,贼知光颜勇冠诸将,乃悉其众出当光颜之师

吴元济闻郾城不守,甚惧。时董重质将骡军守洄曲,元济悉发亲近及守城卒诣重质以拒之

这场大胜的重要意义不只在于消灭和招降了淮西三万士兵,大大削弱了淮西镇的实力,更重要的是,为了阻止李光颜南下,吴元济把最后一万名精锐亲军派往洄曲,致使蔡州城内变得十分空虚,为西路军实施奇袭制造了良机雪夜入蔡,这场经典奇袭战成功的背后,不止是出其不意那么简单

雪夜袭蔡州示意图

在李光颜取得大胜的这段日子里,李愬也没闲着,他首先亲善士卒,解决了士气问题,再利用自己声名未著和淮西军瞧不起官军的心理,数次佯装失败,示敌以弱,进一步麻痹淮西军的神经,然后采取安抚政策,大力拉拢淮西镇的中间派,在他的感召下,丁士良、吴秀琳等人先后投降,反而成为了收复淮西的先驱,最后李愬采纳了降将李祐的建议,趁淮西精兵陈于四境而蔡州空虚之时发起奇袭,一战而胜,成就了自己的千古美名

蔡州被攻克后,申、光二州也相继投降,淮西光复,宪宗的削藩计划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元和十三年,官军平灭淄青镇,成德、幽州各镇上表归降,唐朝结束了代宗以来“藩镇跋扈河南、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再次统一

结语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从来都不只是军人的舞台,其背后也少不了政治人物的身影,战争与政治一样,形势变化多端,结果难以预料,谁能在有利的形势下把握住机会,谁的赢面就更大

在淮西战争中,唐廷抓住了淮西镇孤悬河南,内部人心离散的有利时机,果断出击,成为了最后的赢家,虽然中间出现了一些波折,但战场的主动权始终牢牢的掌握在官军手中,这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我们回顾这场经典战例的时候,除了赞叹将领们的勇猛和谋略之外,也请不要忘了那些在背后主导形势的政治家们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0241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