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从《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看黄永玉的散文特点与生活态度

从《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看黄永玉的散文特点与生活态度

1991年夏秋冬,67岁的黄永玉在塞纳河畔、翡冷翠街头,支起画架专心作画。

很少见到这么一个有趣的老头儿,耳顺之年还背着画架在欧洲进行艺术的朝圣。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的色彩,做过工人、教员、教授等等,他自学美术与文学而成“一代鬼才”,他自称“文学第一,雕塑第二,木刻第三”,在90岁时他还称自己为90后。这是一个难得潇洒的人,他就是黄永玉。从《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看黄永玉的散文特点与生活态度

黄永玉

67岁那年他旅居欧洲,他的足迹从巴黎到意大利,他把旅途中的经历见闻与感悟自励写入了自己的文章中,这就是《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书中每一篇散文都很短,短到舍不得看完,但是在这些短小的散文充满了个性与灵性,字里行间充斥着幽默。黄永玉把他对艺术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都用一种“日常的琐碎”表现了出来。他把生活诗化,于是文章中有着饱满的生活气息。

这些文字信手拈来、以小见大,这是一个中国画家的文学态度。从《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看黄永玉的散文特点与生活态度

黄永玉——远游无处不消魂

在娱乐充斥的如今,世风是浮躁的;然而黄永玉放荡的文字背后,内心是安逸的。他的散文风格就是他人生态度的直接反映,这是真正的拿得起放得下。他的态度,是他多年历练而总结出来的智慧。

黄永玉的散文风格

与他的表叔沈从文的“牧歌”不同,黄永玉的散文是“散碎的生活”。

黄永玉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用两个字来说它是“自然”的,什么是这种“自然”?用《五灯会元》中的一句话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人生的光怪陆离到最后的返璞归真。在《翡冷翠情怀》一辑中,黄永玉介绍达芬奇的故居,他用了非常简短的一段话,最后说:

“完了。”

“怎么就完了呢?是完了!什么也没有了!”

从《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看黄永玉的散文特点与生活态度

黄永玉在翡冷翠画的艺术家故居

很少会有散文在描写时出现这么一句话,组织文字还来不及,怎么会跳出风景外呢?然而黄永玉直接抛弃了那些,一处风景它本来就这么简单,它的复杂与否取决于你自己,不是事物原来如此而是自己的想当然。这就是黄永玉的态度,在他的散文之上你能见到这种力透纸背的简练,然而它是那么的自然,而生活本该如此。这两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却是很少人能想的明白,更是少有人将它们写出来。古人论诗时有一句话——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在黄永玉的散文中你经常能够发现这种“意无穷”的文字。从《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看黄永玉的散文特点与生活态度

黄永玉在旅行途中作画

黄永玉欣赏的是一种琐碎,而生活本就是琐碎组成的。有一句评价黄永玉散文十分恰当的话——琐屑写大书。《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中的每一篇散文都很短,每篇文章都像是从生活中的一个点出发偶尔说的几句话。但是这些知人论世的语言精当、独到、充满情韵。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在黄永玉的文章中,他的语言是自己的嬉笑怒骂、诙谐深邃,所以读起来格外的亲近并富有感染力。

比如他回忆林风眠先生,用了非常短而幽默的几句话,但是这几句话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背后的内容丰富至极:

九十二岁的林风眠8月12日上午十时,来到天堂门口。

“干什么的?身上多是鞭痕?”上帝问他。

“画家!”林风眠回答。

这句话看似戏谑,其实是对前辈的肯定与祝福,我相信黄永玉写这几句话时内心一定是波涛汹涌。能写出生活的趣味与韵味的作家不多,能写出幽默与深邃内容并存的文章的人更少。在文章中,这些生活的琐碎经常带来一种细腻的乡愁,这种乡愁对某人某物的怀念格外动人但却十分“大方”。从《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看黄永玉的散文特点与生活态度

黄永玉在翡冷翠画的画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写人、写事、写与自己喝茶的金丝雀、写艺术、写人生,大起大落在大开大合之中,到最后这些琐碎构成了作者的乐观豁达甚至“任性”。

写这段文章时我见了鬼,把这座山的名字给忘了。

但“我”还是写了“这篇文章”,“我”为什么要想起来这座山的名字呢,“我”只知道它是山。这就是黄永玉的态度,读他的散文好像就是在寻找这种“味道”

黄永玉的生活态度

生活是很好玩儿的。人家要跳出红尘,他要往红尘里钻。

那个“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已经到了“耳顺”之年,但还是“贼心不改”。他还是那么敢爱敢恨、潇洒诙谐,但是他的智慧也随着年岁的增长增添了一份厚重。“想着如何把生活过好的人,生活总是过不好。”这句话倒和《增广贤文》中“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阅读黄永玉的散文,他生活的洒脱很是令人神往。

有句话评论黄永玉说,他是一个做的、说的、写的难得一致的人。在《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这一篇篇散文中,黄永玉用他艺术家的身份阐释了他的生活态度。从《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看黄永玉的散文特点与生活态度

“老头儿”黄永玉

《世说新语》中殷浩对桓温说:“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黄永玉在书中不止一遍的提起了这句话。一个经历过沧桑的人到最后明白——人生还是需要自己的本色出演。他告诉我们要认清自己。黄永玉对自己的认识非常简单:

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画家已经很不错了。

从巴黎到意大利,他除了画画还是画画。散文中所有的故事都有画画的影子,一直画画不累吗?如果真正认识到了自己,自己想要做的不会使自己感到疲倦,相反它会使自己更充实。所以黄永玉才会在另一篇散文中说:“天天如此,一辈子如此,不累!”为什么?在《每天的日子》这篇散文中他给出了答案:“我心手都忙,顾不上琐碎的恶意。

认识自己,让自己忙碌起来,这种忙碌叫做充实。

在这本书的开始《沿着塞纳河》中黄永玉说了非常诚恳的一句话:

我习惯了,“眼顺”了,我放下画笔休息,喝水抽烟,站起来东看西看,舒展心胸。

这是黄永玉对生活的诚实。什么是生活的诚实?它是一种对自己的坦诚相待、对环境的容忍。黄永玉说他知道很多著名的建筑但是他根本说不出这些建筑的沿革,于是他说:“承认不知也是一种美德。”因为坦诚,所以没有“自作自受”的烦恼,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真正的智慧是不去自寻烦恼从《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看黄永玉的散文特点与生活态度

黄永玉

对生活诚实,不要欺瞒自己。在巴黎纳粹大屠杀纪念馆,黄永玉看到阿拉贡的诗句“可以原谅,不能忘记!”然而受过牢狱之苦的他坦然说:

是我,我就说:“绝不饶恕!绝不忘记!”

敢爱敢恨、爱憎分明,自己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没必要再板出另一个面孔。当自己受到赞誉时,黄永玉也很高兴,他甚至想写信告诉香港的朋友,唯恐天下人不知。每个人都会有虚荣心,生活中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是这样,但大多数人心里高兴嘴上却不诚实,到最后搞得扭扭捏捏、惹人大笑。黄永玉用他的例子告诉我们——没有必要,一个人本该如此。

在意大利,在杜鹃声里,黄永玉想到了文木老人的一阙词,这阙词其实还是小说儒林外史的结尾词。词的下半阙有这么几句: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千秋事大,也费商量。

这就是黄永玉的生活态度——认清自己,诚实的生活。所以才能“有离别,有凯旋,仿佛都是意料中事。

结语

走在塞纳河畔,背着沉重的画具,一边走一边嘲笑自己,甚至更像一只蚂蚁。

在翡冷翠,我算是度过了半个夏天、一个秋天和半个冬天。

应该说黄永玉在对艺术朝圣的途中找到了自己的慰藉,他远离家乡身边总是环绕着乡愁,于是在异国他乡他总是发现琐碎与欢乐,这个习惯也萌芽于他困苦的早年。所以他不是在思考就是在回忆

散文是“形”与“神”的关系,形散而神不散。身为画家的黄永玉在文坛无疑是独树一帜的。他诙谐而犀利、简单但充满智慧。在读他的散文的过程中总能感受到一种纯粹的艺术家气质。

“我的心,只有我的心。”黄永玉在一首诗中曾经这么说,独特的人生阅历与智慧使得这个90岁的老头儿活成了90后。

从《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看黄永玉的散文特点与生活态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9477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