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致悼艾米丽的玫瑰》:一个作家用一个故事结束一个时代

《致悼艾米丽的玫瑰》:一个作家用一个故事结束一个时代

在美国文学史甚至在世界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像福克纳一样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他对小说结构的创造、他在意识流中的成就,乃至其后的众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不约而同的从他的小说中汲取营养。《致悼艾米丽的玫瑰》:一个作家用一个故事结束一个时代

福克纳

他所创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更是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高峰。

而受此影响的例子就有著名作家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描述的布恩蒂亚家族。《致悼艾米丽的玫瑰》:一个作家用一个故事结束一个时代

唯一一位没有争议的诺奖得主——马尔克斯

所谓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就是福克纳以约克纳帕塔法县这个地方为中心所创造的一系列文学作品。而这些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的人与故事,则共同构成了一个世界,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百年间的兴衰。

《致悼艾米丽的玫瑰》正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组成部分。而这个故事本身也是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而我读福克纳也是从接触这篇小说开始的。

《致悼艾米丽的玫瑰》是一篇短小但是非常深刻的小说,从这个故事的遣词造句中我们就能很明显的看出福克纳对那个时代的洞察力——他不是记录那段历史,他是提炼然后虚构出一个故事,来表现一种普遍存在的“窘境”,那是一种所有人的共性。

同时在这篇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克纳那种对结构的创造。诺奖得主略萨曾说,对他文学创作产生影响最大的就有福克纳的文学技巧。《致悼艾米丽的玫瑰》:一个作家用一个故事结束一个时代

2010年诺奖得主——萨略

替罪羊

我发现很多对《致悼艾米丽的玫瑰》的评论都是执着于表面的爱情,但其实福克纳不会单纯为了爱情来写作,这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只是这篇小说宏大主题的一个点缀,而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才是福克纳字里行间要阐述的内容。

这篇小说不是对艾米丽爱情故事的同情,相反的她是被批判的对象,只是成长于旧时代南方的她成为了南北战争后新观念下的替罪羊,她是南方女人的代表,她不是因为可怜被同情,而是因为可恨才被福克纳写成小说。

《致悼艾米丽的玫瑰》:一个作家用一个故事结束一个时代

关于这点我们只要看一下故事的开始,全镇的人去参加艾米丽的葬礼,福克纳是怎么描写这些人的目的呢?

男人们怀着某种敬意去瞻仰这座倒塌的丰碑,女人们则大多出于好奇,想窥一眼深宅老院的内貌。

上文我们就提到过,这篇小说的遣词造句是非常严谨的,事实上在这篇很短的故事中每句话都是被仔细推敲过的,它们或是为了小说结构、或是为了小说立意。

艾米丽在男人们眼中是一座倒塌的丰碑,而丰碑一定是代表纪念着某些东西,但是它为什么倒塌呢?因为它年代久远,可是艾米丽不是才刚刚去世吗?于是在女人们的动机下我们明白,艾米丽是不与外人交往的怪人,因为连同一个镇子的女人都不知道这个“深宅老院”是什么样子,这就给我们传递出了这样一个信息——这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家庭

倒塌的丰碑这个比喻就说得通了,倒塌的是这个人所代表的落后。

甚至在接下来福克纳直接点明——

在世的艾米丽小姐曾是小镇传统的化身,象征着责任与关爱

于是这又抛出了一个谜团,为什么落后的会是“象征着责任与关爱”的人呢?这句话其实是一句对南方旧观念的嘲讽,具体原因就在这部小说的种种细节之中,而我会在后文慢慢揭露。

不正常的讲故事方式

艾米丽·格瑞尔森小姐去世了,我们全镇的人都去参加葬礼。

这个故事就这样开头了,于是悬念就这样产生了,在《致悼艾米丽的玫瑰》中,这种对时间的运用是这篇小说之所以成功的关键。上文我们就说过,故事的开头就说明了一个“落后”丰碑的倒塌,而结合这种时间的运用其实放大了对其中原因的强调,在故事的一开始福克纳就已经强调了这篇小说最重要的东西。《致悼艾米丽的玫瑰》:一个作家用一个故事结束一个时代

小说的背景——南北战争

而接下来福克纳则用一个故事写了她在小镇中的地位,在她的父亲去世时她就被免除了终身的赋税,而后来南北战争后她仍不交税,而这时候小镇的长官已经是有了“新思想”的镇长和议员,但是他们也对艾米丽无可奈何,他们甚至专门召开会议、亲自登门拜访来劝说艾米丽交税。当然他们肯定失败了。

而艾米丽不交税的理由仍然是上一任镇长免了她的税,她甚至让这些议员们找前任镇长理论,而这个时候前任镇长已经死了近十年了。这固然又是对艾米丽封闭落后的强调,同时它也表明了艾米丽在镇子里的特殊地位。

但是我特意把这个例子拿出来,这个例子当然没有表面这么简单,福克纳更不会重复地去强调她的落后。即使她不知道前任镇长已经不在人世,但是用周星驰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讲“前朝的剑怎么能斩本朝的官”,出身名门望族的她怎么会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呢?但是她依然固执,这其中缘由我们也会在下文慢慢揭开。

就这样,她干净利落地打败了他们,犹如三十年前她在臭味一事上打败了他们的前任一样。

福克纳接着写了一件与主题毫不相关的事。三十年前,这个出身名门望族的小姐家里渐渐臭气熏天,而小镇的管理人们不得不派四个人去查明臭气的原因,但是进入这样一位小姐家里是很不礼貌的,于是他们在晚上蹑手蹑脚的去往了艾米丽的院子,但是他们被发现了《致悼艾米丽的玫瑰》:一个作家用一个故事结束一个时代

电影《乱世佳人》中的南方贵族

这些人了赶忙逃跑了,但是一两星期后臭味也消失了。这个情节有什么用呢?要注意从一开始就已经表明了小说的主题,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接下来该怎么做呢?没错,强化小说的主题通过情节的安排、通过结构的调整,到小说末尾读者会深深的被福克纳的天才所折服。

福克纳在写臭味的原因时用了一句话——在她的心上人“抛弃”她之后。但是是因为心上人离开她伤心难过而没有收拾屋子吗?不是,这其中曲折就是福克纳对故事结构的创造,对小说主题的强化方面来说,这种结构功劳最大。

而接下来艾米丽出门了,她买了毒药。她是要自杀吗?很明显也不是,因为这件事开头已经告诉我们这是三十年前,这就是时间的运用。她要干什么呢?没有人知道,因为接下来时间又往前,回忆了艾米丽的心上人。

艾米丽很爱他,她曾经为他买了刻有两人名字的首饰,她还为他买了衣服。但是她的心上人后来消失了,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在一起,原因我们会在下文关于小说的细节中揭开。《致悼艾米丽的玫瑰》:一个作家用一个故事结束一个时代

福克纳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于是故事又回到了葬礼,全镇的人进入了艾米丽的家。他们发现了什么呢?

他们在二楼的床上发现了一具早已腐烂的男人的尸体。

关于情节的谜底揭开了,那段时间的臭气是因为尸体,买毒药则是为了毒死心上人。

于是这个悲剧被无限的放大了,但这并不是爱情的悲剧,而是一开始我们提到的那种“落后的观念”的悲剧。

一个正常的讲故事的方式是什么呢?是心上人离她而去,然后她买毒药,然后是臭气事件,最后是“我们”参加葬礼揭开谜底。可是我们发现福克纳刚好反过来。

但是这种方式却带来了回味无穷的震撼力,这就是上文提及的对结构的创造、对时间的运用。

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主题已经清晰了,但是原因呢?让我们来回忆故事的细节,来揭开这篇小说所批判的深层的东西。我们不得不佩服福克纳,他将原因深埋在字里行间之中,读过全文仔细回忆才能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那些不起眼的细节

原因是什么呢?钥匙就是这个爱情,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

原文有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很多读者可能没有注意,这个原因只有一句话:

荷马亲口说过他喜欢男人。

但是这个原因很明显并不能成为艾米丽毒杀他的理由,因为原文荷马在自己工作完成之后,不到三天就又回到了小镇,然后进入了艾米丽的老宅。然后荷马就被毒杀了。

如果荷马只是单纯的因为上述原因而不愿和艾米丽在一起,那他为什么还要在三天后回来呢?

所以原因没有这么简单,让我们回忆他俩在一起的其他细节,原文有这么一个词:

甚至当我们相信她已经堕落的时候。她仿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想保持格瑞尔森家族最后一个人的尊严。

这句话写在她与荷马恋爱之后,买毒药之前。为什么她与一个男人的感情会是堕落呢?堕落一定是从高处落到低处,让我们想想荷马的身份,他是一个建筑队队长、一个北方佬。于是一切都真相大白了,他们二人是因为门第而遭人诟病。

所以当艾米丽与荷马同坐一驾马车时,小镇里的女人议论说这是小镇的耻辱。

这是南方贵族一直以来对北方人的偏见,这一点如果我们看过《飘》这部小说、或者《乱世佳人》这部电影,就会非常明白这种偏见、这种传统。《致悼艾米丽的玫瑰》:一个作家用一个故事结束一个时代

《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但是这不是南北战争之后吗?是,但是福克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种偏见并没有消失,南北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统一。所以让我们回到刚开始的疑问,为什么艾米丽还要“用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呢”?

艾米丽不是不明白,但是她固执己见就是强调她们这种南方贵族的特权,这就是那种对北方根深蒂固的偏见的体现,所以当新镇长与新议员上任时,她拒绝接收自己的税单。

当艾米丽将来要税的议员扫地出门时,她是这样谢客的:

“我在杰弗逊是不用纳税的。托比!”黑奴应声而来。“送一送这些先生们。”

在南北战争之后,艾米丽用黑奴来谢客,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而在此前荷马刚来到镇子上时,他所带的东西有黑人、驴子与筑路机器。福克纳用这样一句话无疑也是在强调这种偏见与门第差距。

所以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艾米丽死于南方的等级观念,死于镇子的人对她爱情的流言蜚语,死于她所代表的南方旧观念。她无法逃脱,因为他的周围都是这种观念——那些同镇的人,她只是一个代表,一只可恨的替罪羊。《致悼艾米丽的玫瑰》:一个作家用一个故事结束一个时代

老照片——美国南北战争

所以一座丰碑倒塌了,在艾米丽的葬礼上谜题也解开了,传统的落后观念也随之逝去了。

而福克纳则用这一个故事结束了南北方对立的时代。

结语

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最早反应女权意识的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在1930年《致悼艾米丽的玫瑰》发表后就评价到:

把南方从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泪中解放了出来。

作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致悼艾米丽的玫瑰》无疑反映的是南北战争刚刚结束后的那个年代。在南方传统的淫威之下,人性被扭曲。

而福克纳则在他的创作中以历史为借鉴,发现了一种价值观与个人的关系和影响,他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共性。而这就是一个作家的能力与责任。《致悼艾米丽的玫瑰》:一个作家用一个故事结束一个时代

福克纳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9476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