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入土为安用鬼食羹饭,由清明祭祖到中元鬼节,丧葬习俗都有何意义

入土为安用鬼食羹饭,由清明祭祖到中元鬼节,丧葬习俗都有何意义

导语:

古人以为,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在支配大自然、控制人类社会的活动,同时他们也知道,神居住在人类遥不可及的遥远上天,,人是不可能也不能够与神进行直接的交流、交往的。但是很显然,他们又是迫切需要这种交流的,于是人们又认为,通过焚烧而产生的袅袅上升、直冲云霄的烟雾可以替人们向神明表达他们的崇敬。这种古老的对风俗对后来的祭祀风俗与形式有着巨大的影响。

入土为安用鬼食羹饭,由清明祭祖到中元鬼节,丧葬习俗都有何意义

一.祖先祭祀:入土为安后由凶礼向吉礼转变、根据地域衍生出不同拜祭习俗

“以祥祭为吉,未葬为凶”,古人把灵柩出殡前的祭奠视为凶礼;“入土为安”,当灵柩暂厝或入葬以后,死者的灵魂已经归安,亲人应当及时料理后事。出殡之后的祭祀由凶礼转向吉礼,并且慢慢的变为正常的对祖宗的祭祀,周年祭祀被叫作“小祥”,二周年祭祀被叫作“大祥”。

在以宗法制为基础、宗族世代集中居住的中国封建社会祭祀不仅仅是对祖先的缅怀、感恩,更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还在于通过祭祀活动加强、拉近血缘、亲缘关系,维护和巩固亲疏的和睦、团结,于是,祭祀在人们生活中永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活动。

服丧期内对死去的亲人的祭奠是根据亲人死亡日期来确定的,实际上还属于丧事的部分,而正常的对祖先的祭祀就有相对固定的日期。而这些,其实许多地方由此而诞生的习俗是十分相似的。

比如,进入农历十月以后,北方的气温明显下降,人们已经换上了冬装,孝顺的子女们不由得会想起已经去世的长辈亲人们,会念及他们应当如何度过寒冬,于是民间就产生了“送寒衣”的风俗活动,烧几件纸衣给亲人。

入土为安用鬼食羹饭,由清明祭祖到中元鬼节,丧葬习俗都有何意义

某一种习俗会在某一个地域广泛流传开,使得人们形成一个清晰的、甚至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认知。但是,中国的土地十分广袤,环境、气候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各地也衍生出了各自不同的习俗。

南宋时迁都临安,随着皇室一路南迁的官员、宗族世家也将北方的风俗带到了南方。上海临近苏州,一向追随、崇尚苏州风俗,“十月朝”也是上海地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但是,上海的“十月朝”烧衣现象并不普遍,而是“开炉煮饼祭祖”,于是上海的“十月朝”又被称作“开炉节”。这是同一节日到了不同地域后,根据当地风俗做出调整后所形成的专属本地的全新习俗。

拜祭祖先有许多意义,而对传统的中国家庭来说,多子多福才是最大的心愿,拜祖先中一个很大目的就在于祈祷祖宗庇佑,多生贵子,绵延后代,于是“祖容(祖宗的遗容)”也被称之为“喜神”。祭祀祖先本是新年中重要的活动之一,而如今,新年祭祖的风俗已经淡化,有的地区甚至已经消失了。

二.鬼食羹饭:亡者对现世宾客的最后酬谢

入土为安用鬼食羹饭,由清明祭祖到中元鬼节,丧葬习俗都有何意义

在今日的丧仪中,当亲朋好友出席追悼会、即将离开会场时,丧家会将3粒成串、或者袋装的糖果,以及一小包云片糕塞到他们的水中。人们认为,丧事是一件凶事,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而殡仪馆或者火葬场也是不祥之地,馈赠几粒糖果和一包糕点,目的就是为了想要祈愿、能够保佑亲朋好友日后的生活可以如同糖果一样甜甜蜜蜜,“糕”又谐音“高”,就是祝愿人们“高寿高兴”。一般的同事、朋友参与完追悼会后,会选择到热闹的商场里逛上一逛,想要通过商场里热闹的人气消除从火葬场中带出来的“煞气”;如果是与丧家关系密切的亲戚朋友就会留下来,或者随车先到丧家家中(饭店),这是因为会有一场丧家代表亡故的亲人酬客的“豆腐饭”等待大家享用。随车到丧家家中的人,那里则会准备好红糖或者红枣煮的糖茶招待客人。这样的的风俗在许多地方都有所流传,不同的是各地的细节有所不同。

豆腐饭本无对食品有所规定,但或许是受了佛教的影响,豆腐饭一般都是以素食为主,而其中必备的一道则是一海碗的豆腐羹,因此有些地方又叫做“豆腐羹饭”或者“羹饭”。

“羹饭”主要是由生人供奉给死者的,而死者在享用后,又会回敬给前来吊唁的宾客,作为死者对于来者的酬谢。因此,送殡者理所当然的要吃这一顿饭,特别是酒过三巡后,送殡时悲伤不已的情绪已然被遗忘的一干二净,许多地方的豆腐饭吃的比喜酒还要热闹。

入土为安用鬼食羹饭,由清明祭祖到中元鬼节,丧葬习俗都有何意义

除此以外,羹饭也用于祭祀无主亡灵,冤魂野鬼。古人十分迷信,当人生病又找不到病因时,通常都会将病与恶鬼联系起来,认为是恶鬼附身导致的病症,于是就会请一位道士写一“路引”,在住宅附近的路口摆上羹饭,期望以此能够贿赂鬼神,从而放弃对病人的残害。当鬼魂离开病人后,病自然而然就好了。

因此,无论哪种羹饭,实际上都是在与神鬼做交易。

三.清明雨上:公祭习俗是民族文化信仰层面统一对亡灵的超度

古人十分迷信,认为正常死亡的人,只要通过常规安葬,并且通过僧人或者道士做法事超度后,就可以令死者的灵魂在脱离肉体后魂归彼岸世界,死者在那里安上了户口,可以安居乐业,在适当的时候又能重新投胎、新生。

入土为安用鬼食羹饭,由清明祭祖到中元鬼节,丧葬习俗都有何意义

但是,“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优能凭依于人,以为淫厉”。这里面的“厉”指的就是厉鬼、恶鬼,也就是非正常死亡、非自然死亡的人,或者是抱怨屈死的人的灵魂是难以回归彼岸世界的。由于没有归宿,这个灵魂就成了“流浪汉”,成为了我们通常认知里的“孤魂野鬼”。他们有极大的可能流窜到人间,依附到生人的身上作奸犯科,造成的影响诸如作奸犯科、使人感染各种疫病,从而造成社会混乱。在厉鬼的威胁下,只有建立公共的或者国家的祭祀,超度这些孤魂野鬼,将他们好好安抚、安置,才能减轻这种危害。

在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些人通过战争封侯立爵,升官发财,但有更多的人在战争中受伤、死亡,这就显得太过不公平。面对受伤的生还者,可以用经济补偿的办法给生还者或者死者的家属,但是对于死者而言,什么都得不到。为了平息死者的怨念,就只能通过祭祀来解决了。为什么必须要给补偿呢?因为古人认为,冤屈而死的人如果得不到抚恤,那么他的灵魂就会化为恶鬼,恶鬼又素来容易报复社会。

祭厉是封建社会的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在每一年都会有固定的日子用来祭祀。到了明朝,祭祀的规模更大、更盛。有一种说法是,朱元璋登基做了开国皇帝后,经常梦见曾经追随他打天下却不幸阵亡的士兵向他索讨抚恤。因此朱元璋下令,全国县级以上的地方必须建立城隍庙,建立厉坛,乡镇就多建立一些小庙,以此祭祀阵亡的将士们。

入土为安用鬼食羹饭,由清明祭祖到中元鬼节,丧葬习俗都有何意义

四.古人祭祖:中元节·地官诞辰·盂兰盆会

中国道教尊天官、地官、水官为“三官”,其职能分别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也就是上元正月十五为天官的诞辰,中元七月十五是地官的诞辰,下元十月十五是水官的诞辰,顺理成章的,这三个“十五”就成为了道教的神道节日,要举行各种风俗活动,其中尤以七月十五庆祝地官诞辰的活动最为重要,一般也是这个节日最为隆重和热闹,这一天也被称之为“中元节”。唐朝王建《宫词》中写道:“看着中元斋日到,自盘金线绣真容”。由此可见,至少在唐朝时,中元节作为重要的祭祀节日就已经出现了。

入土为安用鬼食羹饭,由清明祭祖到中元鬼节,丧葬习俗都有何意义

通过记录了北宋诸多风俗的著作《东京梦华录》我们可以知道许多与祭祀相关的内容,首先,北宋的中元祭祀分为两种,一种是家庭祭祀:告诉祖先,在祖先的保佑下,今年家里的收成还不错;另一种是由官方组织的“公祭”:祭祀亡于战争的将士们。其次,中元节又被叫做“盂兰盆会”,过了七夕节以后,乐人们便开始搭台演出杂剧《目连救母》,到七月十五时观看人数达到顶峰、之所以叫做“盂兰盆会”,是因为十五这一天,人们会把竹竿磨至三五尺长,然后用三只竹竿做成一个支架,所架为一盆状物,这就叫做“盂兰盆”。

中元节的中国岁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上海的中元节活动有道士的“打醮”和和尚的盂兰盆会。每年七月十五,盛夏刚过,天气仍旧炎热,上海人一定会举行盛大的“赛神”活动,道教把城隍庙里城隍下属的“官员”——高昌乡司和长人乡司(相当于两个乡的阴曹地府的乡政府)的神像抬出来,从南北出城,绕到西城外的周泾庙进城。

中国中元节的对“盂兰盆会”风俗在宋代随佛教传入日本,时至今日,在京都一带,盂兰盆节仍为庆祝丰收、祈祷吉祥的重要风俗节日。但是在中国,除了年岁已高的长者外,已经鲜少有人还知道中国也曾有一名为“盂兰盆会”的重要风俗了。

入土为安用鬼食羹饭,由清明祭祖到中元鬼节,丧葬习俗都有何意义

五.结语:

现代的年轻人,往往提到七月十五就会联想到“鬼节”、鬼门开等等一系列相对来说较为阴森、恐怖的事情,而不愿意花费时间去真正探究口口相传令人惧怕的七月十五,本质上究竟是个怎样的节日,“中元节”这个名字究竟又有何含义。与七夕相差不过八天,却落得这样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境地,这莫不是一种悲哀。

参考书目:

1、薛理勇:《丧葬习俗》

2、吕思勉:《中国古代史》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7446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