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世间难有此女子,应是人间四月天,一首《无题》诵予谁

世间难有此女子,应是人间四月天,一首《无题》诵予谁

林徽因,原名徽音,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建筑师、作家以及诗人,曾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擅长诗文,精通书法,是新派人物。1916年,父亲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所以就读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月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在此期间受到某建筑师的影响,立志要学习建筑学,1921年回国复入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1955年4月病逝于北京。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诗集有《林徽因诗集》等。

世间难有此女子,应是人间四月天,一首《无题》诵予谁

古有李清照,近有林徽因。历史上优秀的女子本就不多,而林徽因必然是算得上一个的。她的一生实属完美无缺,除了身体不太好之外几乎是毫无瑕疵的,无论是从她的家庭背景,还是她的才貌,她都是独一无二、她人无法比拟的。

她不仅仅容貌出众,才华横溢,她还身兼中西之长,除去家学渊源,这一切都与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幼时便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她的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受到的家庭教育必然是很好的。自己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及其耶鲁大学分别学习美术和舞台美术设计。她的一生中没有很多朋友,长期交往的朋友也只有那么几个,胡适朱自清周作人卞之琳沈从文等等。并且当他们一起闲谈的时候,不是聊起家常,而是文学创作和自身对文学的研究。她,一个学建筑的女人,却对文字极其感兴趣,并且具有常人所不及的敏锐,对文字的诠释总是那么独特。

世间难有此女子,应是人间四月天,一首《无题》诵予谁

她的一些作品也是那么动人心魄,总是时不时的牵动你的灵魂。

比如《无题》

无题

什么时候再能有

那一片静;

溶溶在春风中立着,

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

什么时候还能那样

满掬着希望;

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

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

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心

才真能懂得

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

昨天的静,钟声

昨天的人

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

世间难有此女子,应是人间四月天,一首《无题》诵予谁

这首诗歌是一首十四行诗,主要借鉴了西欧的十四行诗的风格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韵式。但是这首诗歌与他们又有很大的区别,独具特别、具有中西文化的结合。

诗中从静写到春天,再从春天写到山,写到小河流,最后写到钟声。又在诗中问道:到底是什么时候的静、春风、山、小河流、钟声?此时天地万物好像是处于一种宁静而黯然的世界里,诗人的心灵和灵魂却处于一种静而生动的状态,她的内心满掬着希望理想,于是她披拂初春的新绿,登上了古老的城楼,听到了一声声的钟响。一切的静全都被打破了,像是打破了诗人的希望、打破了诗人的理想、打破了诗人的梦。最后用“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来强调自己多么希望它的到来,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懂得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岁月、昨天的静、钟声还有人。

世间难有此女子,应是人间四月天,一首《无题》诵予谁

林徽因原图及AI修复图

思维的心灵告诉诗人自己那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那一片静、那春风、那山、那小河流、那城楼、那春日的新绿及其那声声钟响。然而这一切都关联着一个人,那个人像是依然存在,一切的一切都好像是发生在昨天那样。但是这一切都以及不复存在,那个人也永远回不来了。但是这个人到底是谁?我们不从而知。

世间难有此女子,应是人间四月天,一首《无题》诵予谁

林徽因小时候

林徽因可谓是传奇,但是红颜总是薄命。就像金岳霖送给她的挽联说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写的不就是她吗?清新而又婉约,是人们心灵绽放的春天,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的诗如其人,宛如一阵清新的风,既不甜腻,也不灼热,温暖而纯净,绵软而轻柔,极富女性的细腻与深情,让人从心底感受到一种愉快和舒适。她的每一首总是那么让人感到一种希望的力量,诗句总是那样委婉柔丽,韵律自然。

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这是世人对她的综合评价。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3708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