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高老头》中父亲的悲剧:“我是一个糊涂蛋,最终遭了报应”

《高老头》中父亲的悲剧:“我是一个糊涂蛋,最终遭了报应”

巴尔扎克曾经用一部“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式的《人间喜剧》,讲述了一幕幕悲喜交加的闹剧和丑剧,这个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的伟大作家,用91部小说写出了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他将这些作品集合在一起,取名为《人间喜剧》,以喜写悲,这又何尝不是对于当时社会黑暗、人性贪婪的一种最犀利的讽刺。

长篇小说《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创作的一部杰出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时代小说,同时也是《人间喜剧》的代表作之一,它就像这部大戏的开头,被人们称之为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故事中的高老头是将父爱典型化的一个经典人物,他在法国大革命时代当区长,早先是个精明的面粉商人,靠着在大革命时期搞粮食投机,挣下二百万家财,成了一个暴发户,也是商业界的一位巨头,还在帝国时期当上了巴黎的区长。

就是这样一位曾经风光无限的人物,本该走上商业巨贾之路,却在中年丧妻、拒绝了很多人提出优越条件想把女儿嫁给他作填房的请求之后,高老头将全部的爱都倾注于两个女儿的身上。

他对于女儿溺爱的近乎过分,他不遗余力地满足着女儿们各种虚荣心和奢侈的愿望,一门心思让她们挤进了上流社会,用巨额的陪嫁让大女儿成为了阿娜斯塔齐成了伯爵夫人,小女儿但斐纳做了银行家的阔太太,而他自己在被榨干之后,也为了不让女儿女婿丧失高贵的身份,放弃了原本做的风生水起的面粉生意,搬进了包吃包住,但肮脏破旧的伏盖公寓。

《高老头》中父亲的悲剧:“我是一个糊涂蛋,最终遭了报应”

即便如此,已经成为贵妇人、跻身上流社会的两个女儿,依然一点一点榨干了他身上最后的剩余价值,高老头散尽家财,从贵一点的房间慢慢搬到了最便宜的房间,直到再也榨不出他一滴油水,女儿们也不再上门了。甚至在高老头的弥留之际,万分思念女儿的他只想再看她们最后一眼,都不能如愿,以爱之名去付出一切,却在无尽遗憾和满腔愤恨中离世。

《高老头》的故事无疑反映了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中那种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景象,和在金钱势力支配下,道德沦丧的悲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然而造成高老头悲剧的,除了当时社会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源自于他对于女儿的畸形父爱。

正如他自己所说:“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我是一个糊涂蛋,最终遭了报应,女儿七颠八倒的生活是由我一手造成的,是我惯了她们。”

悲剧的起源——畸形心理之下的父爱

高老头曾经最开心的事和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满足女儿们所有愿望,这些愿望远不止买个布娃娃和漂亮衣服这么简单,他不仅给予他们最优秀、最高雅的家庭教育,更是给了他们成为上流社会贵妇人的“绿色通道”,即便家财散尽,即便一无所有,只要女儿喜欢,只要自己还能给。

在女儿们都成了贵族之后的日子里,高老头也是过了一段开心的时光的,因为那个时候,他还有钱。他有钱,就有着去女儿女婿家做客的资格,有着受孩子们恭敬对待的尊严。

然而好景不正常,波旁王朝的复辟,阶级和门第的意识让高老头地位显赫的女婿们瞧不上这个做面粉生意的老丈人了,于是,为了满足女儿的要求,为了照顾女婿的体面,高老头把大好的事业全盘停止,他以为他的“无私”付出会感动孩子们,却没想过,没了收入的自己变成了那个最不受欢迎的人。

最肮脏最落魄是他,最卑微最颓败也是他。

曾经人们口中带着尊敬的那位“先生”,如今不过是“高老头”、“老混蛋”、“可怜虫”,不过是被那个阴冷公寓中的众人取笑的对象,不过是女儿女婿避之不及的笑话。

高老头的“牺牲精神”简直到了极限,宁愿倾自己所有也要满足女儿各种近乎不通情理的愿望,甚至拿出最后的钱来提供场所给女儿和她的情人幽会,这放在我们常人身上简直难以理解,可是高老头却对此有着超乎寻常的痴迷和成就感。

《高老头》中父亲的悲剧:“我是一个糊涂蛋,最终遭了报应”

不可能被邀请到女儿舞会上的他,在听到大女儿娜齐在元帅府的舞会上成为惹人注目的中心的时候,兴奋地自我陶醉:“看她们那么漂亮,我多高兴!”

和别人说起自己的女儿时,他丝毫不认为女儿女婿的冷落有什么不妥,反而为替他们着想地说:“我不愿意因为跟女婿不和,叫两个孩子伤心;我宁愿暗地里看她们,这种偷偷摸摸地快乐,不是那些随时可以看到女儿的父亲所能体会到的,她们顺便对我笑一笑,噢!那就像天上照下一道美丽的霞光,将世界镀了金”。

这种牺牲与付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父爱,而是一种近乎畸形的心理,他甚至说愿意做女儿们拉车的马,愿意做她们膝上的小狗,愿意躺在女儿的脚下去亲吻她的脚,愿意将一颗心时时刻刻围着女儿转。

他爱她们吗?当然爱,但是正是这种溺爱将女儿们推向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深渊,也让自己彻彻底底失去了自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过是一副臭皮囊罢了”。

高老头爱的朴实,爱的无私,爱的热烈,甚至在拉斯蒂涅眼里,他“伟大极了”,可事实上,他却是爱的疯狂,爱的脱离现实,爱的畸形!

在另一种角度来看,高老头对于两个女儿的溺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种情感的转移和寄托,由父爱变成了一种可以让他付出父爱的欲望,“就像赌棍离不开赌场”一般的上瘾,甚至病态,他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很简单——一切只为了女儿。

然而正是他的这种畸形心理之下的父爱,在女儿们走向堕落深渊的背后用力推了一把,无形之中为女儿的彻底堕落无疑起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高老头的心里,“做父亲的要想幸福,就得永远的给予。永远的给予,这才是父亲之所以成为父亲。”

对女儿那种满足一切的教育方式就已经极度不合理,所以将女儿培养成骄奢享乐之人,变成拜金主义者和资产阶级的荡妇才更显得“理所当然”,他的爱永远无法感化任何一个金钱崇拜的女儿。

《高老头》中父亲的悲剧:“我是一个糊涂蛋,最终遭了报应”

悲剧的发酵——两种“必然性”看人物形象特征

一、盲目与狭隘,可以让人心迷失,让人性腐蚀

造成高老头悲剧的原因之一,是他本身的盲目性与狭隘性,这跟当时19世纪的发过社会是有关系的,罪恶与荒淫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屠戮着人们的思想,满目皆是爬向浮华与虚荣那高高在上的阶梯的拥挤不堪与面目可憎。

所以,这种“一切都向权势金钱看齐”的思想,其实在高老头本身就是根深蒂固的,然后在他过渡的溺爱之下,两个女儿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明显的一个情节是,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在知道拉斯蒂涅是贵族太太鲍赛昂子爵夫人的表弟后,都非常乐意与他交往,二女儿更是想要成为他的情人,因为结识拉斯蒂涅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份,让她们在上流社会中更加吃得开,卑微而可怜的虚荣心啊!

在这样的“灌输”之下,两个女儿只会“更好地”学会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不断地去剥夺和索取,父爱与亲情无非是自己向上攀爬、追逐金钱的地位的垫脚石罢了,你还有钱给我,我便“爱”你;你一文不名之时,对不起,再见。

这虽然有些偏激,是一些极端的事例,但是却非常值得父母们去深刻反思,父母对于子女的爱,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无止境的付出和给予,盲目的给予,狭隘的付出,只会将自己和他们一起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二、当爱变成一种偏执的疯狂,便是心上插了一把刀

高老头爱的偏执其实不仅仅体现在女儿身上,在妻子在世的时候,他对于妻子的敬爱和赞美也是超乎寻常的,可见,偏执的爱其实是高老头本身性格中的一种弊病。

所以当妻子去世之后,他的情感无处寄托,他需要一个出口,极尽全力宠爱自己的两个女儿变成了他唯一的享受,这种享受无关身体和处境,却让他的精神为之振奋,也有了一种宣泄的出口。

高老头说:“她们顺便对我笑一笑,噢! 那就像天上照下一道美丽的阳光,把世界都镀了金”,“ 你终有一天知道,为了她们的快乐而快乐,比你自己快乐更快乐”,“我啊,为了不让她们落泪,我连圣父、圣子和圣灵都可以出卖! ”

仅仅只是为了不让女儿落泪,甚至可以出卖信仰,这是怎样一种偏执而疯狂的爱!

《高老头》中父亲的悲剧:“我是一个糊涂蛋,最终遭了报应”

悲剧的爆发——父爱的典型化与时代的“欲念”

高老头的整体塑造其实都是一种典型化的趋向,从性格,到动作,从心理,到行为,很多细节的刻画都是对于他这种性格描写的铺垫。

很多小细节,对于他这种典型化的特征体现的都非常明显,譬如高老头吃面包的时候,每一小块都要放在鼻子底下嗅一嗅的,对于有女儿泪水的衬衣是要收藏起来的,临死时对女儿的控诉是会在心理求助于法律的……

高老头在这些典型化的描写与刻画下,他的形象更急鲜明,衍生出来的对女儿的过分溺爱而导致的穷奢极欲的享乐主义思想也更加有力。他用典型化的人物特征,代表了一类人,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现象,这是当时社会金钱至上、虚荣奢华的一种共性。


最凄凉最落寞莫过于以一段字字血泪的控诉式长篇独白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高老头控诉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与物欲横流,控诉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冷漠与自私,其实这个可怜、可悲又可恨的人,最应该控诉的不是自己吗?

社会原因是一方面,自身的观念与培养才是最根本的影响,当自私与享乐变成了本性,冷漠与贪婪便会占据上风,再加上当时社会中所充斥的荒淫与虚荣,人们以付诸劳动为耻,以追求享乐为荣,无疑会让他们走向悲剧的命运。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0479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