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社恐女孩如何告别“对人过敏”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社恐女孩如何告别“对人过敏”

你对人过敏吗?

前不久,公司新来的同事,入职一个星期就被辞退了,得知原因后,却让人觉得有些“啼笑皆非”,据行政部门的同事说,她之所以被辞退,是因为她和同事走对面没有打招呼,被领导认为没礼貌,不够“团结友爱”。

按理说,试用期间本来就是用人单位和被雇佣人员的双向试用,双方自然都有权利做出选择,但是这次的辞退,却引起同事私底下的议论纷纷,新人来的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完全融入这个集体,对其他同事也都还没熟悉,没有打招呼其实也还算正常,退一步讲,即便是很多老员工,说句实在话,可能很多人也都会惧怕各种场合下的“偶遇”和“打招呼”吧。

坦白讲,就我自身来说,是有那么点“对人过敏”的,上班坐电梯的时候,很怕电梯一开门进来的是熟人,然后各种打招呼寒暄;每次公司提出要去“团建”,虽然照常参加,但心里却总是有一分抗拒;并没有那么期待家中有客人来访,更喜欢“放我一个人生活”……

其实并不是因为害羞,也没有冷漠地不和人说话,只是单纯的觉得,不想说话,更不想说太多,这种状态和心理似乎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通病”,在时下更是被赋予了一个很“时髦”的名字——社恐,也就是社交恐惧症。

现在的很多社会环境变化似乎也成了“社恐”的一种无形的推力,我们似乎总是会不经意间便想在心里念上一句——我太难了,而很多时候的一些社交,变成了被迫社交。

社恐的人不那么喜欢“一起走”,不太愿意打电话,不想去参加无关紧要的社交活动,表面不会拒绝什么,但是内心里却充满了抗拒,大概是因为有着相似的感受,这让我在阅读英国女作家斯蒂芬妮·巴特兰的小说《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的时候,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社恐女孩如何告别“对人过敏”

被锁上心门的女孩,遇到了拿着那把钥匙的人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中的主人公洛芙迪就是这样一个“社恐”女孩,对她来说,安安静静地读上十本书,可比跟别人面对面地聊上十分钟的天要舒服多了。

目前来看,洛芙迪的人生似乎充满了各种不幸,不幸的童年,不幸的家庭,不幸的感情经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幸,让洛芙迪渐渐关闭了自己的心门,在她的心里,反正人生不过就是在不断地失去,那么为什么要让自己再次陷入那些“无所谓”的纠葛之中?

所以,干脆把自己“关”起来,或许才是最安全的吧。

把自己关起来,或许就可以忽略掉爸爸挥向妈妈的铁拳,还有妈妈那青黑的眼眶;把自己关起来,或许就可以忘记自己的妈妈误杀爸爸之后被捕入狱,而自己只能从此寄人篱下;把自己关起来,或许那个曾经对自己挥拳相向,又屡屡纠缠的前男友就像不曾出现过;把自己关起来,或许就可以一直像现在这样,沉浸在老艾奇的无言书店里,和一箱又一箱的二手书一起度过美好而安静的时光。

艾奇是个幽默可爱的老绅士,他和谁都能聊得来,他也给了洛芙迪一个属于阅读世界的象牙塔,洛芙迪以为,日子就这样一直下去了,爱情与亲情对于洛芙迪来说,再不是“必需品”,反而像个“累赘”一样,她宁可不接受,也不愿打开自己那颗曾经受过伤害的心,直到有一天, 她捡到了一本英国诗人布莱恩·帕滕的诗集。

这本不经意间闯进她生活的诗集为她带来了热爱诗歌的魔术师内森,可是洛芙迪却只让内森徘徊于她的心门之外,他既让她感到渴望,也让她感到惧怕,渴望那份对她来说“扑朔迷离”的爱情,也惧怕这爱情会像她的父母之间发生过的那些事情一样,再度给她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洛芙迪真正可以相信的、愿意与之吐露心扉的、能够和平共处的,似乎只有书而已,还好正是那些不会说话却又包含千言万语的书,让洛芙迪然后渐渐明白,书对于人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它们不仅仅是艾奇口中的“最好的情人,是最发人深省的朋友”,也不只是洛芙迪心中的“书还会让你受伤”,它们还可以是桥梁、是导师、是打开她心门的一把钥匙。

而拿着这把钥匙的人,正是一直徘徊在她心门之外的内森。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社恐女孩如何告别“对人过敏”

内森热爱诗歌,热爱魔术,但事实上,他的过往并不像他如今表现的那样风轻云淡,他曾经惊恐发作,无法在很多人面前表演魔术,是诗歌和魔术将他拽离惊恐的泥淖深渊。

内森邀请洛芙迪参加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那是一场关于诗歌的即兴表演式聚会,这让洛芙迪踟蹰不前,家庭暴力的父亲和“杀人犯”母亲是她心底最痛、也最不愿提起的秘密,这个秘密改变了她的一生。

随着和内森的相处日益增多,洛芙迪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这种改变让她有些害怕,她甚至不敢让内森知道自己来自哪里,害怕那些阴暗的“秘密”被揭开,可是温柔深情的内森在慢慢用诗歌轻叩着她的心门,用魔术拉近着他们的距离,也用爱情温暖着她再次开始融化的心。

他不在乎她真正来自哪里,在内森的心中,洛芙迪永远都是那个热爱诗歌的“里彭女孩”。

说不出的那些话,都被她“写”在了身体上

很多人会将一些对自己有意义的话语和数字文在自己的身上,但是我想,很少有人会如洛芙迪一般,有7个文身这么多。

洛芙迪的文身和叛逆、时髦等等均不相关,她的文身都在轻轻地讲述着她的心:

“起初,他们并不是铁路边的孩子们。”——伊迪丝·内斯比特《铁路边的孩子们》。

“那天,去散步是不可能了。”——《简·爱》

“这本书沉重、黑暗,满是灰尘。”——《占有》

“报春花开过了”——理查德·亚当斯《兔子共和国》

“有些事情的发生先于其他。” —— 特里·普拉切特《碟形世界2:实习女巫和小小自由人》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

“她一直在花园里干活,这会儿则站直了身子,眺望远方。” ——《英国病人》

每一处文身都出自于一本书,每一句话都有着对她来说独一无二的意义,代表着她的过往,也描绘着她的期许,更暗藏着她的秘密,读懂了它们,便读懂了她。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社恐女孩如何告别“对人过敏”

洛芙迪曾经有过一个男友罗布,他不懂、也不曾试图想过要去懂那些文身的含义,甚至在洛芙迪告诉他其中一处的出处的时候,送上了一句冷冰冰的嘲讽,他藏起了她的鞋子让她在夜里光脚回家,他扬起了暴力之手让她再度回想起记忆中原生家庭带来的种种伤害。

《我的奥尔加》中,那个独立勇敢的女性奥尔加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合群者生活在现在,而孤独者生活在过去。”

而曾经的洛芙迪不就是奥尔加口中那个生活在过去的孤独者?可人怎么能一直生活在过去呢?还好内森并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还好他对洛芙迪爱的足够深。

他对于洛芙迪的7个文身没有表示丝毫的不喜,甚至愿意去一句一句猜测它们的出处,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洛芙迪就隐藏在这些文身之中。

终于,洛芙迪打开了这扇门,接受了缓缓走进的内森,也与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接纳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她再次参加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站在台上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口吟诵了那首代表了她所有过往与期待、隐秘与心声的诗歌《自白》,她以“我妈妈杀了我爸爸”作为诗的开端,无惧那些曾经被她视为“可耻”的秘密;她用“然后我遇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你”作为诗歌的结束,然后说到这句话的时候,眼睛再也无法从内森的身上移开。

你看,当心门被爱的钥匙打开,伤口总会被愈合。

如果你能听见他们心里的话

社恐的人有时候更希望自己做个壁花便好了,不需要被关注,不想要被讨论,就像电影《壁花少年》中那个个性内向、敏感的查理,他默默无闻地做着“壁花”,却并不代表他不在乎一切。

而幸运的是,他的“在乎”,他做的事,总归是有人懂的,查理的朋友帕特里克读懂了他:“你看见事情,你理解事情。你是在一旁默默观察的人。”

其实壁花少年查理只是社恐中的其中一种,他表现内向,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人,在“假装外向”,这些“假装外向”的人在同学、同事的眼中,他们一样地热情开朗,谈笑风生,可是鲜有人知道,他们活泼外向的外表不过是一层铠甲,而这层铠甲不过是因为他们疲于应对。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社恐女孩如何告别“对人过敏”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 津巴多博士曾在《害羞与社交焦虑症——CBT治疗与社交技能训练》的序言中写道:“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刻像当下这样,对人们的社交技能有着如此高的要求。人们要想在当下社会立足,就需要娴熟的社交技能,这样才能和他人建立联系并成为朋友,为自己编织牢固的社会支持网络。”

如今的时代与社会对于社交的要求和需求越来越高,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隐藏起自己,然后“假装”很合群,像极了前段时间流行的那句话:“社交一分钟,充电两小时。”

这让我想起那个关于“社恐者最高兴的瞬间”的段子:

– 对方取消了你一直想找借口取消的聚会

– 当一件事可以线上解决的时候

– 整个周末不出门,一天不用和人说话

– 超市有自动结账机、银行有自动取款机的时候

可是如果你能听到“被迫社交”状态之下的他们,或许可以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乔治与龙酒馆的诗歌之夜》:社恐女孩如何告别“对人过敏”

没有“无药可救”是不可愈合的,原生家庭也好,社交恐惧也好,总会有一把钥匙来打开那个坚硬壁垒上的门,只要你还没放弃,只要你愿意相信。

不要让孤单变成一个人的狂欢。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0102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