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江苏甪直、周庄到浙江乌镇,浅析江浙3大古镇的发展史

从江苏甪直、周庄到浙江乌镇,浅析江浙3大古镇的发展史

题记:江南,也就是长江以南地区,无数条运河在这里纵横交错。这些运河沿岸,除了拥有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外,还星罗棋布地点缀着许多村落和水镇。至少从隋代开凿京杭大运河开始, “江南”这个名称就已经与“富庶”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富庶的“鱼米之乡”与中国丝绸业的发源地,河流纵横的江南地区长期以覆盖村、镇、市各级市场的繁荣经济网络而闻名。今天,我们就从江苏甪直、周庄到浙江乌镇,浅析江浙3大古镇的发展史。

从江苏甪直、周庄到浙江乌镇,浅析江浙3大古镇的发展史

乌镇美景

在现存水镇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的乌镇、南浔、西塘,江苏省的甪直、周庄、同里,这些水镇已经联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除此以外,虽然许多水镇已经在发展过程中不幸失去了传统风貌,但仍有一些尚处在不同程度的保护之中。

从江苏甪直、周庄到浙江乌镇,浅析江浙3大古镇的发展史

甪直古镇

江浙古镇之:江苏省甪直古镇

甪直古镇,如同许多江南水镇和村落一样,在薄雾中迎来每一天的清晨。尤其在暮春至初夏时节,当梅子成熟、水稻等待移种之时,所谓的梅雨季将带来日夜滴答不断的连绵阴雨。

这时,若通风不畅,在阴暗、闷热、潮湿的天气里,鞋子、床具甚至大米等储藏物极易发霉,因而”梅雨”对当地居民来说几乎与”霉雨”无异。于是,这段时间尤其需要注意将暗处的物品挪至亮处晾晒,但无论如何,只有在梅雨季结束之后的七月烈日下曝晒这些物品,才是终极的防霉之道。

直到今天,乘小船造访甪直仍比坐车方便得多。随着船浆在狭窄的水道中摆动,一幅优美的乡村生活画卷便在起伏的土埂与低注的稻田之间缓缓展开。这些原先覆盖着森林和湿地的自然低地被农民开垦成耕地和多年生经济作物用地,种满桑树、茶树、松木和果树,中国人由此将这一地区形象地称为”水乡”。

从江苏甪直、周庄到浙江乌镇,浅析江浙3大古镇的发展史

甪直古镇美景

在过去,农产品同样依靠船只运往河流沿线的甪直等村镇,在那里等待加工、储存和销售。除了水道之外,石板铺设的小巷与不计其数的石桥、木桥组成了另一套步行交通系统。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甪直古镇据说曾经拥有多达七十二座桥。虽然其中仅四十一座”留存至今,但用”百步一桥”来形容甪直确实不为过。由花岗岩砌成的石拱桥-和丰桥是其中最古老的一座,据说始建于宋代,其他桥则大多是清代遗构。著名的万盛米行坐落在水镇东部的兴隆桥前。

这座占地宏大的院落式建筑群建于1910年,主人是两位米商。这对富有的米商在甪直地区拥有上百座米仓和磨坊,而万盛米行则是他们的商业中心。

甪直镇保存最完好的两座民居分别是萧宅和沈宅。萧宅位于甪直镇北部的一条小巷旁,最初由杨姓宅主于1889年建造, 20世纪初转卖给望族萧冰黎,他曾与人一起创办电灯厂。今天这座民居已被改造成20世纪60年代香港著名影星萧芳芳的纪念馆。

这名传奇女星1947年生于上海,童年时代移居香港。虽然她从未在这座建筑中居住过,但她是甪直萧氏的第三代直系孙女。作为著名的香港影视明星、慈善家,她的名气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甪直萧宅参观。

从江苏甪直、周庄到浙江乌镇,浅析江浙3大古镇的发展史

江南水乡:周庄古镇美景

江浙古镇之:江苏省周庄古镇

江苏省周庄古镇拥有约900多年历史,周庄水镇位于一片略微拾起的高地之上,镇中约24%的面积由水面覆盖。与其他水镇相比,这一相对孤立的地理位置,使得周庄在20世纪80年代后高速发展的上海至苏州走廊地带之间,成为一处保存完好的绿洲。

1986年,周庄被誉为传统村镇保护的”最后阵地”。虽然批评周庄落后、令人昏昏欲睡的声音从未间断,但长期以来一直有人坚守着周庄的保护工作。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周庄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邑人周迪功郎”,他于1086年的北宋时期开始在这里建设村落。但直到几个世纪后的1127年,在南宋王朝迁都浙江杭州之后,位于国都近旁的周庄才开始走向繁荣。到了17世纪,周庄的居民达到三千人,而1953年的四千人很可能是周庄的人口顶峰。

从江苏甪直、周庄到浙江乌镇,浅析江浙3大古镇的发展史

周庄古镇运河侧视图

虽然1986年周庄的人口仅剩一千八百三十八人,但过去五十多年中人口的稳步下降与本土居民的有效迁移,使得许多可能遭到破坏的传统建筑提前获得了保护。

在周庄水镇仅半平方千米的面积内,60%的建筑建于明清时期。它们排列在水网沿线,构成了古镇的骨架。几条主要河流的走向并不规则,但在周庄中心区域恰好组成了一个”井”字形。

除了水网之外,狭窄的街道、小巷与河流基本平行,组成了与水网并行的另一套复杂交通网。十九座桥将河流分隔出的各个小岛联系在一起,每一座桥在连接交通的同时也是居民活动最集中的地点。

周庄的旅游开发始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远早于其他水镇。从那时起,持续几十年的极端破坏就开始有所改善。例如,明代大型民居”玉燕堂” 由徐氏家族始建于15世纪,清初转卖给张氏家族,在获得清理保护之前,宅中的七十余间房屋自1949年起一直由十七户家庭共同占据。

建于1742年的沈本仁宅(又名”沈厅”)占地2000多平方米,包括七座院落,一百余间房屋,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是当地机械厂的所在地。今天,改造后的沈厅代表着周庄曾经的辉煌,已然成为整个水镇的骄傲。

从江苏甪直、周庄到浙江乌镇,浅析江浙3大古镇的发展史

乌镇美景

江浙古镇之:浙江省乌镇

浙江省乌镇乌镇坐落在浙江省东北部的京杭大运河沿岸,在这里,一座座古老的石桥横跨在纵横交错的小河之上。作为苏、浙二省水网交界处为数不多的优美水镇之一。

乌镇的许多民居面朝街道、背对河流,形成前店后宅的格局。除了民居之间层层叠叠起防火作用的高大白粉砖墙之外,建筑通常采用两层高的纯木构架,其中地面层较高而阁楼层较矮。建筑装饰从不过分奢华,通常仅在木构架上增添少量木雕而已。

然而,不加粉刷的古老木板能够与其他材料的自然纹理完美融合,其中就包括花岗岩条石台基、灰瓦屋顶以及斑驳层叠的白粉山墙。上述店宅建筑中有许多建在抬高的临水码头上,以一串台阶通向低处的石砌平台,平台则可以同时用来停船与洗衣。

从江苏甪直、周庄到浙江乌镇,浅析江浙3大古镇的发展史

乌镇矛盾故居

乌镇的历史保护区占地约1.3平方千米,人口处是一座新建的牌坊,穿过牌坊是一座高大的古戏台。在这个保护区内,大量建筑已经复原至19世纪晚期的风貌,其中包括茅盾故居、修真道观等等。

这些建筑附近的区域也被划入保护区的范围之内,在开发过程中尤其强调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埋设地下水电管网、修复传统步道、迁移现代建筑以及帮助原住民迁往新建住宅。其中一个彻底复原成仿古建筑的区域被称为”传统手工作坊区”,区内的商店制作并售卖米酒、晒烟、花布、布鞋,以及各种藤编品、竹编品与木制品。

从江苏甪直、周庄到浙江乌镇,浅析江浙3大古镇的发展史

乌镇美景

总结:以上江浙三大古镇都是我国园林式建筑设计的代表之作,是我国的古典园林。这类园林当然是文人住宅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至于中国人关于住宅的概念可以精辟地浓缩在“园林式住宅”一词之中。江南地区的水网曾经联系着上百座村落和城镇,今天仅剩古雅的茶馆寺观、纪念性的牌坊、高高拱起的石桥,这些留下来的景观以亲切宜人的氛围,去营造出一种令人沉醉不已的慢节奏生活气息。

图文作者:搞史人,欢迎阅读关注。本文为搞史人原创,请勿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疑问,我会立即处理。

参考文献:

《图说中国建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8020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