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斯人已逝,这一切都是不能解的谜了。​​​

斯人已逝,这一切都是不能解的谜了。​​​

斯人已逝,这一切都是不能解的谜了。​​​

说实话,我是乐于接受纳兰除了正妻卢氏之外有个初恋情人这种八卦套路的。要是没有这点全不可考的野史逸闻,那《饮水词》读起来,也少了几分可意会不可言传凄楚。

当然,纳兰是绝不可能和康熙抢女人的。

这些年来,纳兰容若在我心中的形象是不断变化的。从一开始贾宝玉式不谙人间疾苦的公子哥,到日后弓马娴熟,侠肝义胆的才子,再到后来心如残阳,郁郁而终的中年文士,最后,又回归那个心思执着,无欲有求的天真少年。

我明白,他是值得写的,即使是在今天的时代,他也具备大众情人的偶像潜质。

最开始的时候,他所有的词作中,最打动我的一句,并非后来广为人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亦非“当时知道是寻常”,而是那一句:“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实不相瞒,当年的我抱着《饮水词》,最大的难点不是去理解词里的情绪,而是苦参一个谜题:“这位大哥,公子爷,你能告诉我,你惆怅啥么?”一个锦衣玉食的名门贵子,也确实没有受过风尘流离之苦(最奔波也就是扈从康熙到关外嘛,那算出公差对不?),内心却惆怅的跟经历了播迁了半世寒士似的。

你要是真如杜甫和黄仲则那般苦衰我也认了,可你是纳兰公子啊!这还真是应了他自己说的:“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一声叹息,富贵是真富贵,矫情是真矫情。

后来我算是整明白了。有些人生来是心带缺憾的,一点点小事小情绪都会被无穷放大,悲观的完美主义者是不容易幸福,不容易快乐的。心中向往着长久的拥有,眼中却看到了无常幻灭。

春暖花开了,他想到春归花谢,人们正欢聚着,他已经想到曲终人散。“及时行乐”对他们而言是抵死不从的,那岂不是等同于自我麻醉?

清醒是好的,但过于清醒难免怏怏不乐,又不是彻底清醒,彻底参破反而能随缘任化,和光同尘了。

幸而纳兰会写词啊!嗷嗷写了300多首,不然他得把自个憋死。就这么着,他还把自己愁死了呢!

精神的苦闷,欲求超脱,属于身而为人高阶位的挣扎和需求,说句刻薄话,这真不是汲汲于功名和勉强求生存的人所能领会的。如果一定要类比,我觉得,纳兰容若不早逝,易地而处,他最后的选择应该跟仓央嘉措异曲同工。

如我们感概仓央嘉措的诗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他又何尝不是“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清宵尚温,一词吟罢无人寄,碧落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有情人难厮守,想想也是心塞。

斯人已逝,这一切都是不能解的谜了。​​​

纳兰一生所执,说破了是一个“情”字,这倒也怪不得他。人对情感的重视程度不同,有人视之为奢侈品,有人视之为易耗品,有人欲求灵魂之唯一伴侣,有人凑合着跟谁都能过。

爱恨情仇亦都有不同的层次,少年时以为天大的悲愁,时过境迁之后会觉得不值一提,年轻时以为会一笑而过的遗憾,经年累月之后会变成如附骨之疽般的苦痛。

他在现实之中郁郁,少有人明他苦衷,唯有将心中情思困扰尽付笔端,成就了哀感顽艳的词章。《饮水词》的曼妙多姿,时而灿如春花,时而洁如霜雪,尺幅之间,诉尽人间情痴情怅。人皆道他深情,我看见的,却是孩子气的不满足。

所谓名动天下又怎及你回眸一笑,所谓的“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都是高段位的矫情。什么都有的人,反而更会在意那些说不出口小缺憾,如刺在心,如鲠在喉。

斯人已逝,这一切都是不能解的谜了。​​​

说句至无情的话,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就不能在一起吧。得不到的,就得不到吧,人的一辈子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长。

山河岁月空惆怅,今生今世已惘然,谁的人生能彻底不留一丝遗憾?

事实上,他的生活在寻常人眼中已完美如天人,明珠待他,亦不是贾政对贾宝玉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还是宠爱有加,很引以为荣的。

我要是明珠我也会长叹:“痴儿,何至如此?”说白了,你折腾,你高兴,你随意,你开心就行,可偏偏你不折腾,也不开心,你总是郁郁,这叫人如何是好!

功名心热如明珠,自然难以理解他那心性志趣皆不同俗流的儿子。明珠一生周折于官场,有起有伏,荣辱参半,老成谋事政治家对感情的态度必不同于他那心如赤子的儿子。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容若一生为情所苦,不过,暗暗折磨自己,总好过仗着出身和才名四处祸害别人。

如果是那样的他,也就俗了,泯然众色男矣!不值当如今的众多少女将其奉为男神,列为梦中情人。

人们都津津乐道他的悼亡词,他的词,在清代也确实写到了无人可及的高度,可那完全是以心血为墨,墨迹之下百般困顿,泪渍斑斑。凡人不要轻易效仿,那是要命的。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心如灯焰,血似灯油,一朝心血熬干,如若不江郎才尽,便只有溘然长逝一途了。

斯人已逝,这一切都是不能解的谜了。​​​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5月30日,纳兰容若亡于寒疾。他死后三年,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其父纳兰明珠因朋党之罪被康熙罢黜,随后虽官复原职,却不再受到重用。再后来,他的弟弟纳兰揆叙因支持皇八子胤禩,卷入九王夺嫡之乱局,为康熙和雍正所厌弃,纳兰家族再不复昔日荣光。

上天对容若不算不仁慈,连家族的衰败都留待他死后才发生。我很好奇,如果他在世时遭遇了类似贾府的变故,他会怎样应对?是趁势放舟五湖逍遥自在去?还是舍弃个人理想,背负起重振家声的世俗责任?

斯人已逝,这一切都是不能解的谜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1601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