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看唐宋传奇作者的不同创作思想

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看唐宋传奇作者的不同创作思想

宋传奇整体成就不如唐传奇,这是早就被诸多著名论者道出的事实,如胡应麟指出“宋以后率便儒野老之谈故也”,鲁迅也认为宋传奇“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可言”。拟古谈故,这是宋传奇的一个致命缺陷。不过,宋传奇中也不乏《李师师外传》这样在题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上都具有创新性的经典之作。

《李师师外传》和唐传奇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霍小玉传》有诸多共同点,如女主人公都是出身低微的风尘女子,如作者使用的都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如都选择了悲剧性的结尾以增加艺术感染力。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霍小玉和李师师都是古典文学中为数不多的极具个性的光辉女性。当然,二者在具体表现上又有所不同。

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看唐宋传奇作者的不同创作思想

《唐宋传奇选》,张友鹤编选

本文即通过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指出二者形象的差异之处,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一、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

《霍小玉传》和《李师师外传》的叙事模式是基本一致的,故事都是围绕女主人公展开,她们都是不幸沦落风尘的妓女,和她们发生故事之人都是属于统治阶层的男性,她们最终都以身死的结局悲剧离场。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正是通过这一叙事过程刻画出来的。

1. 霍小玉和李师师的出身

霍小玉本是霍王之女,但因为母亲净持为出身低微的奴婢,因而母女俩人在霍王去世之后被扫地出门,最终易姓为郑流落风尘。对此,文中鲍十一娘有一段较为详细的介绍:

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母曰净持。净持,即王之宠婢也。王之薨,诸弟兄以其出自贱庶,不甚收录。因分与资财,遣居于外,易姓为郑氏,人亦不知其王母。

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看唐宋传奇作者的不同创作思想

《霍小玉传》封面图

在这一段表述中虽然没有出现霍小玉沦为娼家的字眼,不过联系前后文却不难发现这一点。前文鲍十一娘有云霍小玉“不邀财货,但慕风流”,若非霍小玉流落风尘,那么无须特意说明。况且,在和李生结合之时,霍小玉本人也说“妾本倡家,自知非匹”。

在《霍小玉传》中,作者并未刻意突出霍小玉的娼家身份。在《李师师外传》中,李师师的娼家身份则是重点突出的对象。在《李师师外传》的开头,作者即这样写道:

师师方四岁,寅(师师之父)犯罪系狱死。师师无所归,有倡籍李姥者收养之。比长,色艺绝伦,遂名冠诸坊曲。

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看唐宋传奇作者的不同创作思想

《李师师外传》封面图

后文又通过张迪“未宫时为长安狎客”、徽宗“易服至镇安坊”等描述,表明李师师和徽宗的相遇是因徽宗狎妓。

2. 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主体性

霍小玉和李师师都是出身低微的女性,在与士人、帝王的相处过程中,她们无疑处于极为弱势的地位。但是,《霍小玉传》和《李师师传》都并未强调她们的依附性,而是将笔墨放在了突出她们主体性之处。

在与李益结合之夜,霍小玉并未被一时的幸福冲昏头脑,而是巧妙地令李益发出“粉身碎骨,誓不相舍”之誓。在李益拔萃登科授郑县主簿之后,霍小玉再次预料到了自己将会被抛弃的命运,并对李益说出了一番带有一夫一妻制意识的话:

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

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看唐宋传奇作者的不同创作思想

霍小玉画本形象

在和徽宗相处的过程中,李师师也同样展现了较强的个人主体性。其一是在不知徽宗真实身份时,李师师并不因他“礼意不薄”而委屈敷衍,先是因“性好洁”而不服侍未入浴的徽宗,后又因“性刚愎”而“见帝意似不屑”,因“性好静”而不答徽宗之话。其二是在得知了徽宗的真实身份后,鸨母“大恐,日夕惟涕泣”,但李师师却并不慌乱,而是冷静地进行了思考:

无恐。上肯顾我,岂忍杀我?且畴昔之夜,幸不见逼,上意必怜我。惟是我所窃自悼者,实命不犹,流落下贱……若夫天威震怒,横被诛戮,事起佚游,上所深讳,必不至此。可无虑也。

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看唐宋传奇作者的不同创作思想

李师师插画形象

3. 霍小玉和李师师的悲剧结局

在《霍小玉传》和《李师师外传》中,霍小玉和李师师都是以死亡的方式悲剧离场。霍小玉和李师师之死不仅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塑造主人公形象和深化作品主题思想的精妙之笔。

《霍小玉传》中,李益在与霍小玉分别不久之后便娶了表妹卢氏为妻,霍小玉则“博求师巫,遍询卜筮”,最终“怀忧抱恨,周岁有余,羸卧空闺,遂成沈疾”。在黄衫客将李益强行带到霍小玉住处后,面对负心的李益,霍小玉发出了“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的诅咒,并掷杯于地含恨而终。由此,刻画出了一个因爱生恨、含恨而终的决绝的弃妇形象。

《李师师外传》中,在徽宗禅位、河北告急之后,李师师即预感到了大难将至。不久之后,金人果然攻破汴京,李师师亦被张邦昌等抓住并准备献给金人。不过,李师师并未屈服,而是先将张邦昌等痛骂了一顿,随后吞金自尽而死,文中这样写道:乃脱金簪自刺其喉,不死;折而吞之,乃死

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看唐宋传奇作者的不同创作思想

李师师自尽插画

二、霍小玉和李师师形象的差异之处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发现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低微的出身、个人的主体性及悲剧性的结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霍小玉和李师师的相似只是表面上的相似,二者其实有着根本性的差异。《霍小玉传》关注的是爱情和婚姻的问题,《李师师外传》关注的则是民族大义的问题。因此,霍小玉的个人主体性最终指向的仍是个人,而李师师的个人主体性最终指向的民族大义。

1. 始于个体并最终指向个体的霍小玉

霍小玉在未遇见李益之时,不仅常念“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之诗,更是令鲍十一娘“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这些无疑都展现出了霍小玉作为一个妙龄女子对于另一半的合理诉求。得遇李益之后,霍小玉的求偶愿望被解决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终被抛弃的不安全感。

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看唐宋传奇作者的不同创作思想

霍小玉京剧形象

在新婚之夜,霍小玉初次表现出了这种不安全感,她这样对李益说道: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在与李益分别之时,霍小玉又再次说道:

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愿结婚媾,固亦众矣。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约之言,徒虚语耳。然妾有短愿,欲辄指陈,永委君心,复能听否。

李益果然背信弃义抛弃了霍小玉,并因心中有愧而不敢与霍小玉相见。起初,霍小玉并不知道李益已娶他人,因而不惜耗尽资财四处打探李益的消息。在得知李益抛弃了自己之后,霍小玉忍不住恨叹道“天下岂有是事乎”,继而日夜涕泣因之成疾。

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看唐宋传奇作者的不同创作思想

霍小玉京剧形象

霍小玉并没有选择原谅李益,也没有就这样默默死去,更没有像《莺莺传》中的崔莺莺一样另嫁他人,而是极为严厉地对李益发出了一番诅咒:

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従此永休。徵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不难看出,霍小玉从始至终最为关注的都是个人的幸福问题,她身上的主体性由个人出发,并最终指向个人。

2. 始于个体但最终指向民族大义的李师师

在《李师师外传》的开头部分,李师师展现了极强的个人主体性,这其中虽有她不知道徽宗为帝王的缘故,但作为一个风尘之人,能以这种高慢的姿态对待普通贵族亦实属难得。因此,李姥笑称“儿强项,可令御史里行也”。“强项”之典出自东汉光武帝时的董宣,指的是态度倔强、不肯屈服。

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看唐宋传奇作者的不同创作思想

李师师当代影视形象

得知宋徽宗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分水岭,一方面李师师仍能冷静地去思考自身的处境,另一方面又展现出了臣民之义:流落下贱,使不洁之名,上累至尊,此则死有余辜耳。这与郑后“妓流下贱,不宜上接圣躬”的劝谏是一致的,只是李师师受种种因素所限,未能直接劝阻徽宗。不过,到了民族危亡之际,李师师主动献出前后所得赏赐以充军饷:师师乃集前后所赐金钱,呈牒开封尹,愿入官,助河北饷

而在汴京被破之后,李师师自尽之前对张邦昌的那番大骂,与《长生殿》中雷海青之骂极为相似,可谓将民族大义、爱国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其言如下:

吾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今又北面事丑虏,冀得一当为呈身之地,吾岂作若辈羔雁贽耶。

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看唐宋传奇作者的不同创作思想

李师师当代影视形象

民族存亡之际,李师师已全然不顾自身安危,她的主体性亦由对个人的关注完全转到了民族大义之上。

三、霍小玉和李师师形象差异的原因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发现霍小玉和李师师虽然在表面上较为相似,但本质上却有极大不同。此时存在一个问题,为何会形成这种差异?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两部传奇的作者具有不同的创作思想,而这种创作思想则是由文化语境和时代问题决定的。换言之,唐朝的文人和宋朝的文人处于不同的文化氛围中,面对着不同的时代问题。

1. 唐朝的文化语境和时代问题

唐朝皇室没有纯粹的汉族血统,因此李渊在建国之初便高调尊奉老子为远祖,以提高李唐皇室的声望。李渊还下令道教为先儒教次之,由此确立了道教的国教地位。此外,佛教在唐朝亦较为兴盛。我们虽不能就此断定唐朝文化不以儒家为主,但至少可以看出儒家并非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也就是说,唐朝文人处于相对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中。再加上唐朝是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政治和经济都空前繁荣,这又使得唐朝文人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个体情感上面。

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看唐宋传奇作者的不同创作思想

李渊画像

即使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唐传奇作者最为关注的点也依旧是情感。且不说《莺莺传》和《李娃传》,即使是在反映安史之乱的《长恨歌传》中,作者也花了极多笔墨描写玄宗“绵绵无绝期”之恨。当然,在唐朝文人重视情感的同时,唐朝社会又存在一种与之相悖的社会风气,那就是士人与望族之女联姻。

受魏晋流传下来的门阀制度影响,唐朝社会拥有极强的门第观念,这对唐朝的婚姻观念造成了极大影响。因为科举虽为文人通往上流社会打开了一扇门,但能在仕途上走多远则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背后的亲族,因此唐时形成了娶高门之女的风尚。对于身处其中的文人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很重大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是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则是自己的前途。

事实上,唐朝三大爱情传奇都是在爱情与婚姻的矛盾问题。《李娃传》以喜剧结尾,但解决的方式无疑过于理想化。在《莺莺传》和《霍小玉传》中,男性都选择了事业,而女性则被抛弃了。当然,与《莺莺传》的自我开脱不同,《霍小玉传》直接将矛头指向了门阀制度及婚姻观念,由霍小玉之死表达了对真情的赞美与对世俗的抨击。

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看唐宋传奇作者的不同创作思想

白行简《李娃传》

2. 宋朝的文化语境和时代问题

与唐朝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不同,宋朝尤其是南宋以后的文化思想是以理学为主导的。理学初时被斥为伪学,但因其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因而最终被确立为正统。理学本身是一套较为全面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于其理论上的长处本文不予讨论。值得注意的是,当理学与统治阶级利益结合之后,其极力推崇的纲常观念却对思想文化起了较大的禁锢作用。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人的注意力在由感受个人情感转向了维护伦理秩序。因而我们看到,《李师师外传》有意避开李师师的个人情感。

当然,促使《李师师外传》中的李师师最终为民族大义献身的,还是宋朝最突出的民族、家国问题。宋朝自建国起就处于极为恶劣的环境中,契丹、女真、蒙古等强敌环伺于周边。如何驱除鞑虏,这可谓是每一个宋朝爱国人士面临的时代问题。在北宋亡国之后,这一民族存亡的问题则更为突出。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陆游、辛弃疾、岳飞和文天祥等人,都曾写下极为动人的爱国诗篇。

对比霍小玉和李师师的传奇形象,看唐宋传奇作者的不同创作思想

陆游爱国诗篇

《李师师外传》的作者则在结尾处评论道:李师师以娼妓下流,猥蒙异数,所谓处非其据矣。然观其晚节,烈烈有侠士风,不可谓非庸中佼佼者也。由此,不难看出作者对爱国精神的赞美及对忠义行为的呼唤。

结语

正如《霍小玉传》中的李益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上的李益一样,我们也不能认为《李师师外传》中的李师师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李师师。历史上的李师师的最终结局,目前尚无定论。

参考文献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中华书局.2011版
  • 张友鹤(注) 《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3503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