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湖心亭,与谁看雪?时隔多年才读懂张岱的孤独

湖心亭,与谁看雪?时隔多年才读懂张岱的孤独

湖心亭,与谁看雪?时隔多年才读懂张岱的孤独

西湖很美。

春季能唱“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夏季可品“荷花夜开风露香”,秋季可叹“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冬季呢?张岱带领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全文仅159字,却将山水自然与人文生活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原文如下: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篇文章是在初中学的,正是十几岁中二的年纪,背诵过后觉得这文章写得颇有意境。

安静的雪夜,独行的小舟,亭中的偶遇,恍惚如梦般……怎么说呢?超脱世俗的雅致,甚至觉得这样的场景是浪漫的。

当时,年少,并不懂得知音,也不懂孤独。只是按考试要求背会了课文,也背着”张岱,明末清初人“。

多年后历史课上,恍惚中,老师道”崇祯五年,其实也是清天聪六年……“

问了老师,才知道,这篇《湖心亭看雪》是《陶庵梦忆》中的一篇,成书于公元1644年之后。

那时候,明已亡。

湖心亭,与谁看雪?时隔多年才读懂张岱的孤独

张岱出生于公元1597年,那是明朝万历二十五年。

如果按当时的标准来看,万历皇帝(明神宗)是聪明而敏锐的——他博览群书,博文广识。

万历皇帝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不过,从公元1585年之后,谏官们开始批评他怠惰及私生活问题。公元1589年开始他减少了公开露面,以至于后来无限期暂停了早朝。

封建帝制时代,皇帝是最后”拍板“定夺事项决定的那个人。不管是官员任免还是赋税征收,都需要皇帝的确认。然而,皇帝长期不予答复导致的局面必然不是什么好现象。以至于,他的统治后期,已经不再补京师和省的许多重要职位空缺,高级官员的辞呈和擅离职位也不再过问。

比如,1603年都察院13道监察御史中有9道长期空缺;1604年国内空缺的知府职位数众多,在南京和北京有近半数尚书和左、右侍郎职位没有补缺。当然,太监机构中的许多空缺职位也没补人,尤其像司礼监这样的位置——这个位置的补缺需要外廷或者大学士们的共同认可。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机构都没有补缺。那些直接从事税收和开创新财源的太监(矿税使)和外廷的官僚行政机构的部门还是满员,甚至扩大规模——这也使得皇帝被批评爱财和贪婪。因为这些收入很大一部分并不会由政府统一调度,而是归皇帝个人。

有些关于实际问题的建议被留在宫中没有答复,实际上这样的建议已经是被皇帝否决了。然而,其他的事务继续进行——高级政府职位没有补缺时,副职和职位较低的官僚照常处理工作。

官僚机构依靠它的成员忠诚和信念在维持着发挥作用,需要救济的百姓依然得到了安抚,国内的叛乱也在被制服,边境游牧部落的入侵也处理了。只不过,当这些事情并不能“皇帝”本人用一种极其仪式感的行为完成之时,皇帝的权威与政府的公信力依然是个问题。

如果是普通百姓或者并不太会关注皇帝的动态,只管求老天保佑风调雨顺粮食够吃。

但是,像张岱这样的出身于官宦世家的人,遇到这样的皇帝也是件令人气馁和担忧的事情——张岱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累世显宦之家,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张岱的高祖张天复,是嘉靖廿六年(1547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曾祖张元忭,隆庆五年(1571年)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

这样的家庭是在意皇帝的,这样的家庭也是在意民计苍生的。

张岱就是出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也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生活了二十多年。从耳闻到眼见,看着政府继续衰弱,这样的过程是逐渐的,却也是持续不断的——宛如钝刀子磨着绳索,更令人揪心。

湖心亭,与谁看雪?时隔多年才读懂张岱的孤独

万历皇帝于公元1620年8月18日去世。

在他去世不久前,努尔哈赤带着他的军队在辽东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而在当时,并没有人会想到,明会亡于清!

在争吵中,太子朱常洛(明光宗)登基——他被视为王朝从头开始的机会。

他确实没有令人失望,在正式即位前14天,也就是8月19日从内库中拿出白银100万以供边防之用,8月21日,他从皇室的积蓄中又拿出来100万两用于辽东。同时,取消了矿税和商税,并且召回了万历皇帝安派到各地督税的太监们(矿税使)。

朱常洛正式登基是在1620年8月28日,新皇帝选择了“泰昌”一词作他的年号。

一切似乎都充满了希望,如同这个年号一样,它让人想到了繁华与稳定。

新皇帝在登基之后办事效率确实比他的父亲更高效。他恢复了许多人的官职,这些人有的是被他父亲革职的,有的是因对政府事务处理不满而辞职的。

然而,就在这一年的9月6日,皇帝得了重病。最初还是能在床上继续做一些工作,到了9月17日之后,他衰弱了下去,9月25日他服用了据说有奇效的两粒红丸,第二天(9月26日)黎明死去。一直到现在,这都是历史谜案。

一位带给人希望的皇帝陨落是件很令人悲伤的事情。

在悲伤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夺权已经开始了。换句话来说,大明王朝的最重要的变化只用了几个时辰便改写了。

1620年10月1日,新的皇帝诞生——朱由校(明熹宗)成了明朝的第15个皇帝。

从1621年1月22日起,新皇帝的年号改为了“天启”。

天启这个词出自《左传》,意思是“天开辟”。

这依然是令人觉得充满希望的一个新皇帝,以那个时代的要求来看,他年轻又有情义。因而,人们同样对他寄予厚望。

如果身边有天启皇帝这样品质的人成为朋友,是件幸事。

天启皇帝心灵手巧、很仁义、不贪恋权力,能全身心信任他人。但是,这样的人成为皇帝,并不一定适合的,尤其是他忙着做精美的木工而将信任目光锁定魏忠贤的时候。除了为后世增加了更多的素材养活一批创作者之外,很难让人对他的管理统治能力有正面的评价。因而,在明朝统治者中,天启皇帝的名声是最坏的。

初中学历史的时候,讲述这段历史的文字加上排版和配图也只是一页纸。轻轻一翻带过的一张纸,提炼两三个考点,还是选择或者填空题。

对于那个时代的经历者张岱来说,后世漫不经心的一翻,却是他壮志无法酬的青年时光。

从1620年到1627年,二十三岁到三十岁。

这七年的时间里,张岱看着大明王朝起义不断、边境不稳、经济萧条、官员贪污、海盗横行、太监专权、朝纲混乱。

湖心亭,与谁看雪?时隔多年才读懂张岱的孤独

1627年9月30日,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皇位由他的兄弟朱由检继承。

朱由检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他成长过程中受到好几个皇妃的照顾。在当时政治形势和皇宫中高死亡率的背景下,他能在自己兄弟当了七年皇帝的时间里活下来,本身就算一个奇迹了。

1627年10月2日,明朝第16位皇帝正式承继大统,年号崇祯。

崇祯皇帝继位不久后,便大力清除阉党,铲除了魏忠贤及其党羽。他平反冤狱,对魏忠贤弄权时被杀害或者处死的人的家属,公开表示关切。许多人作为烈士受到赠恤,他们的遗族受到馈赠并得荫官职。同时,重新启用天启年间被罢黜的官员。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予尚方宝剑,托付他收复全辽的重任。

许多官员和儒士都为此感到欣慰,甚至于已经把崇祯皇帝当成进行深远改革和复兴明朝的机会。

这种乐观主义在崇祯皇帝统治最初是完全合理的。

事实上,崇祯皇帝确实是比许多年来任何一个皇帝都认真负责的统治者。然而,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一心想要干好的念头不能弥补他的缺乏经验、多疑和刚愎自用——这些性格特点也导致了后面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将自己吊死之时,造反的军队已经在京郊——49天前,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国号顺。

当李自成得知崇祯皇帝已死的消息,他的悲伤应该是真的。至少,他意识到自己担了篡位者的骂名,这从历史上的经验来说,名声不会太好,而且也很容易再次推翻。

1644年6月5日的早晨,多尔衮的前锋到达京师的郊区,当天下午,多尔衮住进了紫禁城。在近30年后的公开战争后,满族人开始了对中国的统治。这是另外一段历史,留着以后再讲。

湖心亭,与谁看雪?时隔多年才读懂张岱的孤独

1644年夏天,造反军在山西、北直隶和山东起兵,导致了当时南北交通遭到了严重破坏。因而,黄河以南的明朝统治范围陷入了混乱,也被各种谣言所裹挟。

当时负责邮传和运输线上的在职人员大多数放弃了职守,在这样拖拉与缺乏指挥的状态下,造反派攻陷北京21天后,南京都没弄清楚事态到了什么程度。一直到又过了20多天后,崇祯皇帝死亡的可靠消息才到达南京。

当这些消息传来的时候,不仅是南京和北直隶官场震动,像张岱这样的社会贤达也一时无所适从。

崇祯皇帝的死令南方的社会动荡也更加严重,城市暴乱、佃户和奴仆反抗主人、工场和矿厂工人开始罢工、土匪更加猖狂、各式各样的地方武装造反频发。

地方失去控制和整个社会缺乏有指导的、协调的军事化情况下,像张岱这样的普通文人,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1645年5月30日,清军主力开始集结在长江北岸仪真至瓜州之间。对岸,在大运河入长江处,是大量明朝军队保卫府城镇江和那里的运输站。6月1日夜,清军开始渡江,次日,镇江陷落。6月7日和8日,清军到达南京城外,并且在主要城门扎营。当时清军统帅多铎接受了南京明朝政府的投降,于当月16日从南门进城。7月6日,博洛率另外一支清军出现在杭州城下,杭州军民也只能屈服投降了。

当年7月,颁布法令,要求江南所有不是僧道的成年男子都要采用满族发式和改穿满族服装,以显示他们的忠诚。

满族发式常看连续剧的都比较熟悉,不过真实的发型比连续剧中要求剃去的头发范围多。更何况,头发事小,失节是大。

于是,因为这条命令,反而使用原来吵作一团的社会各界团结起来,反清成为了共同事业。这种抵抗在四个地区最为坚决,一是苏松区商业化较发达地区;二是苏州西边和东南边的太湖和柳湖地区;三是南京西南宁国与休宁之间的山区通道;四是江西东北部,这里住有许多明宗室成员。

8月,清廷废除了明朝的行政体制,改南京为江宁,从此它仅是江南的省城。原南京的官僚机构进行了缩减和改组,声名狼藉但是能力卓越的洪承畴任总督军务,掌管地方上的一切行政事宜。

这一年,张岱四十八岁,国已破,山河碎,可是他什么也做不了。

我们不能指责张岱这样的文人此刻“无所做为”,没有政治话语权的文人,在这样的乱世中……他能做什么呢?

湖心亭,与谁看雪?时隔多年才读懂张岱的孤独

什么也不能做,还是能说说话的吧?至少发几句牢骚,或者骂骂街?

尽管成年人都明白,公开骂街还是小范围里吐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是,不过能说几句,至少心里会好受一些。

张岱终于开了口“崇祯五年十二月”……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黄河决口,灾民造反;李自成攻陷修武县,杀知县刘凤翔;奉命抵抗满族人的军队兵变,登州失陷……

太多的灾难是在那一年发生的,西湖一片萧条气象,又何尝不是大明之沉寂?

但是,都过去了。 这些灾难都过去了,一切落地,结果如此。

张岱还能说点什么呢?

说说万历皇帝虽然避朝却不加赋税,百姓日子也能过得下去?说说泰昌皇帝年纪轻轻太可惜?说说天启皇帝那么信任旁人无非是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又或者是说说崇祯皇帝的固执与血性?指责清廷的残暴?抵制剃头易服?鼓动反清复明?

张岱又能跟谁去说呢?

是和他一样曾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的官二代?是避兵入山,仅携带数箧书籍而行的文人?是被满清从官僚机构中缩减的官员?是被收买人心成功的那些被编入清军的勋臣和武将?还是那些依然对复国报有期望的明宗室?又或者是那些民间的军事专家?尚武的僧人?或者是秘密帮会成员?

唉!算了吧!

懂的人,自然明白。

就像那雪夜中,湖心亭的偶遇,“强饮三大白而别”,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雪落无声,“痴人”也是知音。

公元1680年,张岱去世。乾隆四十年(1794年)陶庵梦忆》才初版行世。

那湖那亭那雪,还在,那国那家那人,已不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9353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