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四川广元120厂:曾经地辉煌,曾经地过往,一个有梦的地方

四川广元120厂:曾经地辉煌,曾经地过往,一个有梦的地方

这是江泽民题写厂名的厂办公楼 摄影:陈志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标题其实有些不对,这120本不是厂名,它的全名叫广明无线电厂,120只是信箱名,当年是为保密起见而起用的,120厂只是个习惯用语,信箱这个词如同火柴一样,已是很少有人使用,都改用打火机了;这个厂自1965年选址建厂迄今,足足地走过54个年头了,半个多世纪了哈。

1969年10月的一个夜晚,坐了一天绿皮车的我们一家人来到了这里,到时早已是月近中天之时,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人称蔡掰子的中年人(不好意思,实在不会写那个字),此君因武斗中落下残疾,及至后来,竟听说是被哪国的女特务给杀死了,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大案,只是结果如何不得而知。

所处之地叫小孙家沟,沟很深,一条不大的小溪总是无声地流淌着,遇到跌宕处,偶尔也会有点潺潺的声响,四季不停,衬着四周寂静的山林,倒也有点杨万里“堂堂溪水出前村”的韵味;但如遇到暴雨,瞬间便会风景大变,如脱缰野马,奔腾着呼啸而下,建厂之初还将一位叫生好伟的烈士吞没,他的墓至今还在我家初来时居住的对面山上,以前,每到清明,尚有学生前去祭奠,及至后来,早已是荒草凄凄了。

入得沟来,路边是一小学,名为水柜村小学,原来这里的的村级单位名是叫做水柜村,前行不久,便有了当时工厂的建筑了。

第一代创业者英姿,原广平机械厂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合影,其中有俺的父母亲,我骄傲!

其实,这沟中原来是两个厂,一为111厂,一为113厂,前者原名叫广平机械厂,后者叫大明仪器厂,后来两厂合并,成为广明无线电厂,即现在的120厂,我是属于前者,厂主体是成都107厂包建,但人员却是来自天南海北。

类似我们这样的厂,当年的中国有很多,他们有个共同的称呼,叫做三线厂,俗称洞洞厂,即都是修建在大山之中,而且很多厂都建有山洞,精密设备或重要设施布置其中,当然,其中也包含有很多基地代号的开头为0,比如我们081。

所谓三线,是指当年为准备打仗,将沿海和边境城市的军工厂,迁至内地,包括桂、粤、湘、鄂、豫、晋、青、陕、滇、黔、川13个省和自治区,而四川山区则是较为集中之地,787、120、112、118、110、102、东河公司、821等等,这众多的企业,迁来这位于秦岭山南麓的广元,使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寂静小城,渐次地喧闹了起来。

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争爆发,中苏关系异常紧张,毛主席发出“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最高指示,从积极备战的角度出发,轰轰烈烈地“三线建设”大规模开展,我正是在这个时候,随父母从成都来到了广元。

广元旧景 广元大桥

山沟很深,合并后的120厂沿沟向里延伸了好几公里,一直到那飞播造林的黑石坡下,数千人汇集在这除了火葬场啥都有的小社会中,很是热闹;来此的职工都是政审合格,技术过硬的时代精英,所谓“好人好马上三线”嘛;也有很多来自各大城市学校的学生,北大南大哈工大,大专中专技工校,各色人等纷纷汇集于此,他们是听党的话,打起背包就出发,无怨无悔地将青春献给了这原本陌生的深山。

我来广元算是比较晚的,来时基础设施早已建设停当,刚从成都来到这山沟,倒也感觉新奇,很多原来成都的小伙伴,竟在此集结;我们白天一起看周边的山岗,处处松树,一阵山风袭来,发出哗哗地声响,那片片地青杠树,也被秋日镀上了一层炫耀的金色,极像一副大气又精致的油画,爽!

及至晚间,那被唤做“母猪风”的庞然大物,肆无忌惮地咆哮而来,从风中,似乎听到那大山深处所挟裹着的古老蛮荒,神秘而悠远,于是,赶紧将头捂进被窝。

我曾经上过的子弟校

于广元,来之前只知道两点,一是此地的人不吃鱼,二是这里有麻风病,不管是怎样地情况,既然历史选择了我们的父辈,顺带着也选择了我们,义无反顾地来此,建设好我们的厂,生产出最精良的军工产品,让毛主席他老人家能睡个好觉,是大家的共识。

问道天弓铸神剑,对120厂的军工战士来说,这是永远忘不掉的红色记忆,在这里,三线人以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精神,不断地开拓进取;经过父辈们一代人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品源源不断地列装部队,为国防建设,他们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付出得到了回报,一代人的青春时光,换来山花烂漫,机器轰鸣,奏响时代的高歌;青山绿水作证,原本这一籍籍无名的山沟,在我们的父辈手中,不但生产出了精良的装备,也将这里变为广元人民羡慕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而进洞洞厂也是当时参加工作的第一选择,也是最值得骄傲的去处。

我曾经住过的地方,北区青砖房 摄影:陈志强

那一筐筐地苹果,一挂挂的冻肉,一车车的带鱼,一箱箱各地的土特产,都作为福利发到职工手中;周末,随着一趟趟班车的开出,进城购物的人潮络绎不绝,广元城的菜价便会随之悄然上涨几分,于是广元人民便会有意避开这个时间购物,并称这些厂矿人为“饿老鸹”,那时,对是120厂来说,真是叫做“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冷战结束和时代的发展,我们遭遇了军转民,随之,本来是按照军工产品配置设备的企业,硬是要以短击长,同专业化生产的企业在民用产品上血拼,120厂选择了收录机的生产,但作为拳头产品的广明牌收录机,在历经“保八争十”的历程后,便一路地下滑,入不敷出,而后来的企业下放,更是雪上加霜。

如同王小二过年一般,一年不如一年,及至九十年代末,这个多少军工战士曾经抛洒过青春热血,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埋骨他乡的120厂,终于难以为继,渐渐地走向了沉寂。

曾经机器轰鸣的302车间 摄影:陈志强

军品日益萎缩,但依然要负担着这一众专业技能的工人,节流增效,内部深化改革以自保,企业建立了分厂制,独立核算,自寻出路,一系列措施的实行,以期能度过这建厂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日。

于是,四处揽活,各自为战,渐渐,工资的拖欠成为常态,为养家糊口,人们只得另谋生路,很多人抛家别子,或南下或北上加入了打工仔的行列,我也加入了这外出外出大军,去北京打工。

未及几时,下岗大潮起,由于企业特征的原因,很多人的技能是单一的,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体制,于是,这拨大潮将很多人直接被拍在了岸上,很多家庭是双双下岗,仅靠那微薄的最低生活费,苦苦地行进在那似乎无尽头的苦旅中。

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企业最终也未迎来起死回生的曙光,“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曾经的辉煌离我们是渐行渐远,一去便再无回头之日。

最后,120厂连同整个基地被绵阳长虹厂兼并,年轻人自是有所受益,但于众多的120厂老职工来说,依然是艰难度日,只盼着能早日捱到退休,能拿个退休工资,此情一直延续到今天。

时光荏苒,辉煌不在,而今的这里,成为一个被时代遗忘的角落,历史的风沙荡去了昔日的韶华,没有了火红的岁月,也没有了火红的歌,当人们的目光都投向山外的喧嚣时,这里的一切正复归初时的沉寂。

厂区的标语栏 摄影:陈志强

漫步在这破败的秋色之中,那江泽民题词的“广明无线电厂”几个大字,早已是色彩斑驳,我曾经工作过的山洞,门破灯黑,据说是租给了农民种植蘑菇;一路走来,302车间,305车间,一个个分厂均是全无人间烟火之气,电镀,油漆分厂皆草深没人,一派地荒芜之景。

在以前人们活动的中心地带,那中区灯光球场边,几间小屋中,传来阵阵麻将声,几位老人就着将落的日头,手中捧着一杯茶在闲聊,也许,他们在倾诉着不满,也许,他们在回味着过往,也许,也许什么也没有,即使是聊了,也不知道自己聊的是什么。

一切都过去了,不管如何,三线人,精诚铸魂,三线厂,振兴小城,三线建设,虽为因应之举,实乃奠基之作,为今日中国门类齐备之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看这次国庆阅兵,那列列装备中,亦是凝聚着多少曾经三线军工人的精魂。

穿山洞,每天上班路过的地方 摄影:陈志强

据说,现在的市政府正准备将广元打造成康养城市,而120厂,将作为“三线记忆”的旅游项目来进行开发,如果此举真能实现,想必今后这个地方还是大有可为,120厂人的生活将会大为改观,至少不会如今天,时常地水停路断。

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经年流转,我作为三线子弟,三线人,从繁华走到平淡,其中有甘甜也有苦涩;任四季更迭,春去秋来,一切皆成浮云。

献了青春献子孙,当年这多么豪迈地壮语,化为今天满满地无奈,老一代的建设者们,如今都耆耆老矣,步入了耄耋之年,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地渐渐调零,后继者们也都龙钟皆现,花甲风残。

面对四周一派的荒芜,问苍天,谁之过?天无语,无奈!无奈!“殆天数,非人力”,此情此景,唯仰天一声叹。

历史,让曾经的三线人选择了无奈,无奈地选择,或者准确地说,根本就没有选择,就如同这眼前的溪水,无言地顺流而下。

离厂二十余年了,而今走在这曾经熟悉的道路上,举目四望,除了多了几栋后来新修的家属楼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周边原住民的房屋了,他们借着灾后重建的春风,家家是别院小楼,那救灾物资所特有的安置蓝色,似乎在叙述着国家带给他们的巨大关怀和温暖;而120厂的职工呢,却是一成不变,涛声依旧,个中的苦涩,几人知?

一阵清风袭来,摇曳了心中脉脉地清逸,随即将思绪拉回到现实中,不算炽热的秋阳,正伴着四周斑斓的色彩,恣意着葱茏,记忆中的120厂,也诱发了我心中多少不愿为人言的感叹,且将其留在内心深处,静静地呈现,慢慢地伸展,细细地品味……

如今的主要家属区 摄影:陈志强

【来源:青林知青】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71459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