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试论李翠莲刘全故事与《西游记》倾向转折

试论李翠莲刘全故事与《西游记》倾向转折

李翠莲刘全是《西游记》中特殊人物,她们关联“取经缘起”,关联唐代重大政治事件和人物,但她们的基本面目却不清楚,对她们的研究极少,同时她们的故事广泛传播并且有各种变化。对此本文试作探讨,以抛砖引玉。

《李翠莲》

一、《西游记》李翠莲刘全带来的疑问

世德堂本《西游记》第十一回出现李翠莲,她是均州地方民间女子,有两个孩子。一天有和尚化缘,李翠莲把头上金钗给了和尚,和尚拿金钗到金店换钱。李翠莲的丈夫刘全得知此事很生气,回家责骂李翠莲不守妇道。

这是严厉指责,李翠莲难以辩解,上吊自杀。刘全深感懊悔,恰逢朝廷招募去阴间送瓜者,刘全揭了皇榜。他在皇宫一个小亭子里,头顶两个南瓜,吞下毒药而死,其灵魂到阴间送上南瓜。阎罗王高兴,许他回转阳世。

刘全乘机说妻子之死,阎罗王答应让李翠莲还魂。但是李翠莲尸体已经腐烂,须要还魂到别人身上。阎罗王说御妹李玉英性命该绝,令鬼卒借尸还魂。于是鬼卒带着李翠莲之魂,到皇宫御花园找到正在散步的李玉英,当场推倒她,捉走其灵魂,同时把李翠莲之魂猛推到李玉英身上。

这样御妹玉英公主摔死又还魂醒来,醒来后她大叫大闹,不认识这里一切,说自己是刘全的老婆李翠莲。最终唐太宗让这个女人跟着刘全回均州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这样看来,这对民间夫妇运气好,继续他们的普通生活。

研究《西游记》的著述很多,关注李翠莲刘全的很少。这里却存在很大疑问,这对所谓民间夫妇接触皇家人物和重大事件,涉及唐太宗入地狱、玄武门之变等敏感大事,涉及武则天时期的政治风云。刘全头顶两个南瓜什么意思?李翠莲还魂到公主身上,还是民间女子吗?她们影射什么人令人疑虑。

二人转《李翠莲还魂》

李翠莲和刘全的故事又广泛传播,在各地各类戏曲及说唱文艺中,《李翠莲还魂记》、《李翠莲大上吊》、《李翠莲盘道》、《打经堂》、《刘全进瓜》、《刘全进瓜宝卷》、《李翠莲还魂宝卷》等等剧目曲目非常多,其来源与演变脉络值得梳理。

另有敦煌文献中小说体作品,有《清平山堂话本》中《快嘴李翠莲记》,它们与《西游记》李翠莲的关系值得关注,作品文体学价值也很高,值得关注梳理。

二、取经缘起与李翠莲刘全的故事背景

李翠莲刘全的特殊之处在于,名义上是普通百姓,但涉及特殊人物和事件。《西游记》第九到十二回写取经缘起,涉及初唐政治大事和人物,涉及唐人对取经活动的看法。小说详细描写唐太宗入地狱。他因杀害兄弟囚禁父亲,被捉入地狱。他依靠行贿脱身后积极弥补,表示忏悔,虔心向佛,于是选派玄奘去取经。他从地狱脱身后,要给阎王送南瓜,刘全成为送瓜人。李翠莲不但促成刘全送瓜,还还魂到公主身上,她是民间女子吗?

陈毓罴先生《唐太宗入冥记校补》手稿

唐太宗因为玄武门事件受揭露批判已久,敦煌文献《唐太宗入冥记》写得质实尖锐。时间推移改变为影射,元代《西游记平话》改为泾河龙告状。明世德堂本《西游记》表面还是泾河龙告状,但对李世民揭批足够狠辣。《唐太宗入冥记》写建成元吉鬼魂在牢中啼哭告状,《西游记》却增加李渊鬼魂,他们父子在阴间大街上直接揪打李世民索命:

只见那街旁边有先主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 那建成、元吉就来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①。

李世民阴间仇家甚多,在枉死城、奈何桥都有大批缺臂断腿者或无头冤鬼,都呼喊着李世民的名字蜂拥而上来抓他,李世民全靠崔判官保护才脱身。

崔判官在李世民最惊恐的时候谈条件,要李世民写文书借钱,要用国库一整库金银归还阳世的相良②。李世民写下文书才脱身。泾河龙鬼魂告状常被说成《西游记》取经的发起动因,但从敦煌文献到世德堂本,都揭明唐太宗派玄奘取经的真正原因来自父兄索命,派人取经成为唐太宗赎罪并祈求安宁的措施。

皇权时代这样理解并不奇怪,从唐高宗和武则天到唐中宗和韦后,宫廷斗争,骨肉相残,酷烈离奇,给人们很大刺激震动,有关人物和事件也被纳入玄奘取经的故事背景,于是出现了刘全和李翠莲。

木鱼书《刘全进瓜》

《唐太宗入冥记》中没有他们,《西游记》增加这对夫妇,更多联系政治生活矛盾激化的背景。刘全送瓜,乍看是唐太宗表示感谢的礼仪行为。阎王说阴间有东瓜西瓜,就缺少南瓜,如此扣住瓜类齐全作文章,让我们想起李贤的《黄台瓜辞》。

唐高宗与武则天共生四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嫡长子李弘为太子,他23岁随父母到洛阳巡幸,猝死于合璧宫。正史文献对此无明确解释,人们说武则天下毒害死,也存在不同看法。

1995年陕西发现《阎庄墓志》,李弘死后不久,52岁的太子家令阎庄突然死亡,墓志中有隐晦曲折的可疑说法。闫庄是宰相阎立德、阎立本家族重要成员,太子家令是东宫重要官职,他的猝死可能是灭口,旧争议又添新材料。

李弘死后李贤立为太子,他才学德行俱佳,声望高,人也谨慎,似乎无懈可击。但周兴来俊臣等酷吏利用一名术士被杀案件,严刑折磨东宫属官,竟然得出李贤指使刺杀、李贤阴谋造反等结论。李贤被废黜并流放巴州。待到高宗李治一死,武则天的亲信丘神勣立即赶赴巴州逼死李贤。

周啸天书《黄台瓜辞》

《黄台瓜辞》是李贤被废前后作:“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③黄台谐音可理解为皇台皇家,黄台瓜喻皇子。离离,枝叶繁茂状。人们常以此诗与曹植《七步诗》相比。此诗自知必死仍忧虑挂牵同类,心存社稷,胸襟感人,故钟惺《唐诗归》认为李贤此诗妙于曹植《七步诗》。

李贤被废后李显为太子,唐高宗去世后李显登基为唐中宗,但不到两月就被武则天废黜为庐陵王,流放均州即今湖北丹江口。其后又被移置房州即房县,两地今同属十堰市,距离很近却要移置,因为地形不同。均州水势浩大,龙有出走水道;房州环山,叫做困龙之地。李显在均州房州期间,全国有几次想恢复李唐王朝的造反活动,包括徐敬业扬州起兵、两个皇族王子起兵,都打着拥戴庐陵王的旗号。

直到后世《薛刚反唐》、《绿牡丹》等小说戏曲中,天下英雄豪杰都想突破封锁去解救庐陵王。刘全谐音留全,头顶两个南瓜,象征剩余的两个皇子李显和李旦。刘全下地狱而阎王放还,与皇子坎坷危险的经历可以类比。

李翠莲是刘全的老婆,影射对象首先是韦后其人。李翠莲下地狱是因为“贞节”问题,韦后受人议论极多的也是贞节问题。

李显在均州房州流放14年后, 76岁的武则天把李显召回京城,半年后重做皇太子。李显努力讨好武氏一族。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原来一直争取做皇太子,现在转变态度,拉拢李显,二人结为亲家。李显的女儿李裹儿,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李显另一女儿李仙蕙,嫁给武则天另一侄儿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

武则天82岁时身患重病,宰相和禁军将领发动兵变,杀掉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传位给李显,不久武则天病死。李显再次登基史称中宗复位,复位后他做了五年皇帝。韦氏跟随李显流放,经历患难。

傅抱石绘武则天

李显重做皇帝,韦氏封为皇后。她迅速膨胀,极力抓权,不少韦家人及亲信出任要职。韦后亲生儿子已经不在人世,她想把自己变成第二个武则天。

她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也迅速膨胀。她是流放期间所生,很受父母疼爱。此际她大胆妄为,卖官鬻爵,一再要求封自己为皇太女,企图继承大位。唐中宗对此不敢答应,他成为两个高度膨胀女人的障碍,无限膨胀的欲望冲破了亲情牵绊,最终这两个女人对唐中宗下手。

唐中宗复位之后,纳才女上官婉儿为妃,便于处理奏章文书。上官婉儿熟悉朝廷诏令文书,武则天时期就掌管文书。当时她就和武三思相好,武三思位高权重,精力旺盛,可以出入宫廷。当上官婉儿成为唐中宗的妃子后,武三思仍然可以到后宫来。

李显信任这个表兄弟兼亲家,上官婉儿却顾虑精力旺盛好多管事的韦后,于是她给韦后与武三思搭桥,居然顺利成功。武三思不来宫中的日子,韦皇后还亲自到武三思府中去。此外韦后还物色一个御厨一个御医做自己的男宠。韦后极力抓权,淫乱恶名远扬。曾经有忠正官员直接向唐中宗揭发此事。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景云元年五月,也即唐中宗暴毙之前一个月,许州官员燕钦融上书举报“皇后淫乱,干预朝政。”中宗招他入朝问话,这位耿直官员慷慨直陈。中宗沉默,示意他退下。燕钦融走到殿口,韦后的亲信、宰相宗楚客冒充奉圣命,指挥卫士们抓住燕钦融摔死在石阶上。唐中宗面色阴沉一语不发,韦后宗楚客等人暗暗心惊。韦后的贞节问题是当时朝野话题、敏感事端。

两个膨胀女人的欲望不能实现,揭发举报者不顾性命。韦后此前刚刚杖杀一名举报者,这个燕钦融就前仆后继。唐中宗态度难测,都给韦后们形成很大压力,于是她们走向极端,给中宗下毒。

中宗食汤饼中毒而死,韦后迅速实现预定计划。她让李显最小也是庶出的儿子、16岁的李重茂做傀儡皇帝,自己临朝听政,俨然武则天再现。韦后族兄韦温做宰相,总管内外兵马。她的亲信宗楚客也是宰相,她的侄儿、外甥、女婿们掌管禁军,似乎一切尽在掌握。

但在韦后掌权第17天夜里,李旦的儿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兵变,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众多党羽被杀。实际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手下人并不多,禁军倒戈是关键所在。韦后名声不好已有舆论,她派两个侄儿掌管禁军,其能力不强却想立威,抓住一般军纪问题鞭打一位军官,未能立威反而结怨,兵变时这一个军官就杀死她这两个侄儿。韦后逃进禁军兵营反而被杀。

韦后惨死的原因主要在她自己。事变后李重茂如同玩具,先让他 “禅位”给皇叔李旦,后来封他为房州刺史,又不明不白死掉。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之后,唐朝进入李隆基时代。

《武则天传》

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开旷古未有之局。如何推翻武周,恢复李唐,是当时多少人的追求。唐中宗复位标志李唐恢复。李显韦后夫妇苦尽甘来,本来有可能享受长久的安定荣华局面。然而韦后和安乐公主欲壑难填,终至引发巨变。他们家庭主要成员全都惨死,人人都有令人感慨的故事,被人们议论评说,编讲为故事传播。

李显四个儿子都很有故事。长子李重润是682年韦后所生。李显重做皇太子,李重润封为邵王。701年将近80岁的武则天下令杖杀李重润与他妹妹李仙蕙、妹夫武延基。武延基是武承嗣的儿子、武则天的亲侄孙。为什么用大棍子打死孙子孙女和孙女婿?原因是他们议论张昌宗兄弟随意出入后宫,涉及奶奶的生活隐私。

两《唐书》有关纪传、《旧唐书•张行成传》、《资治通鉴》及后来发现的碑记,各种记载略有异同。一种说法李仙蕙有身孕当天未死,但不愿独活,自杀在狱中,仍然三尸四命。中宗复位后给三人“平反”,附葬乾陵。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还升墓为陵。懿德太子墓现今是乾陵旅游固定景点,不管多热的夏天,只要进入那阴森墓道,都有寒意逼人。

李显其余三子庶出,母亲情况不明。李重福说是次子,但记载他死时31岁,那他应该是长子。他与韦后关系不好,中宗复位后他被贬为均州刺史。中宗驾崩,韦后立即让李重茂继位,违反立长的惯例,同时马上派军队去均州控制李重福。“命左金吾卫大将军赵承恩、右监门大将军薛简帅兵五百人往均州,备谯王重福。”④

《新唐书》

均州闭塞,李重福了解局势的时间晚些,总体看来他很有魄力。他带领少数追随者冲破阻碍,赶往洛阳,宣告自己继位,封李旦为皇叔,封李重茂为皇太弟。洛阳地方官有些人逃跑,李旦任命的东京留守等官员抗拒李重福。李重福没有军队,他率领数百名追随者突击军队大营想夺取军队指挥权失败,随后在追捕中跳河自杀。

李显第三子李重俊在中宗复位之后被立为太子,但是韦后、安乐公主、武崇训、武三思等人都要求废除李重俊,安乐公主经常当面辱骂他。李重俊受欺凌忍无可忍,联合禁军将领李多祚等,率领三百禁军起事。他们杀死武三思和武崇训,安乐公主因为入宫躲过。

李重俊率兵冲入皇宫,但未能一鼓作气导致失败,李重俊也被随从刺杀。武三思和武崇训死后,安乐公主改嫁给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她又做新娘,兴致很高,出嫁使用皇后仪仗,送婚队伍盛大之极,可谓中国历史上规格最高的新娘出嫁。

韦后的情人也迅速提升档次,杨均由御厨封光禄少卿,马秦客由御医封散骑常侍,都是三四品高官。发展情人如此,想给老公吃什么药都容易。如果韦后与安乐公主合体为李翠莲,可能符合这对母女情形。

韦后和唐中宗经历复杂令人感慨,而《西游记》呈现的刘全李翠莲故事情节却相当简单,这是因为时过境迁,编写世德堂本《西游记》的明代文人,对刘全李翠莲故事已经缺少兴趣。而且影射故事容易模糊本来寓意,来自均州的刘全寓意留全,头顶两只南瓜象征硕果仅存的两位皇子。这种象征认识和焦虑情怀,其实是武则天专权时代人们特别关注的。

士礼居刊本《梁公九谏》

唐宋时有一篇独特文章《梁公九谏》,写狄仁杰从很多角度找理由向武则天谏言:李显太重要,一定要保全他啊!文章似乎模仿汉代名篇《七发》,写法似文赋又似话本,可能流传已久,经过不同作者加工润色。

其实,平庸的李显被人们高度看重、拼命保全,这是武则天专权称帝时代一种奇特的时代情绪。时过境迁之后,人们对李显本人缺少兴趣,《西游记》中刘全李翠莲故事逐渐趋向简单。李翠莲故事在其它戏曲小说和说唱文艺中广泛传播,情节多样化,面目相当复杂⑤。

三、影射故事的编写特点与演变趋势

射性故事编写时,容易伴随明显的爱憎褒贬。随着时间推移,特定的爱憎情绪会逐渐被公信良俗观念取代,被普遍流行的知识取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会随之改变。

《唐太宗入冥记》对李世民的揭露批判态度明显,《西游记平话》梦斩泾河龙就隐晦不少。世德堂本《西游记》取经缘起部分比较复杂,因为故事背景已经扩展到武则天和李显时期。初唐有些人揭露诋毁李世民,而中晚唐乃至唐朝以后,人们更多怀念贞观盛世,颂扬唐太宗雄才大略,对取经的评价随之改变,对玄奘的态度也逐步改变。

世德堂刊本《西游记》

玄奘去世时官方态度很冷淡,没有官员参加丧葬活动。他下葬白鹿原五年后,又被迁葬到相对偏远荒凉之处。台湾学者刘淑芬研究员有系列研究⑥,考察玄奘命运波折起伏过程,感慨玄奘去世时凄冷遭遇,指出晚唐之后情况逐渐转变,玄奘圆寂一百七十五年之后终于有了纪念塔铭。宋元以下,玄奘被看作纯正的高僧。《西游记》追求故事性,对玄奘有善意调侃,但人们普遍认同他是高僧。

刘全和李翠莲在《西游记》中情节简单,在戏曲小说和说唱文艺中情节丰富传播也广。笔者认为李翠莲具有韦后与安乐公主合体特征。

《旧唐书》没有公主传,《新唐书》有《诸帝公主传》,宋祁和欧阳修倾向文笔古奥简略,仍然能反映安乐公主独特之处。安乐公主再嫁,动用韦皇后仪仗,气势盛大。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及宰相们积极参加整个婚礼,担任傧相,太平公主夫妇甚至舞蹈助兴。“翌日,大会群臣太极殿,主被翠服出,向天子再拜,南面拜公卿,公卿皆伏地稽首。”⑦

这场大会群臣意味深长,这时候太子李重俊已死,安乐公主或许真有继承大位之可能。她单独南面拜公卿,公卿皆伏地稽首。这不是偕同夫婿谢婚,而仿佛储君与大臣相见。安乐公主身着翠服,当时少见。

《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载帝王百官贵妇服饰服色不少,《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敦煌供养人像绘画贵妇不少,很少见翠色,或许受当时染色技术限制,当时翠色更依赖天然鸟羽。

孟浩然《庭桔》诗云:“香黏翠羽簪”,以翠鸟羽和黄金用点翠工艺制作簪子珍贵时尚。安乐公主曾动用军队给自己捕鸟,制造百鸟裙。色彩炫目,一步三变,当时非常轰动,后来唐玄宗经过犹豫下令焚毁。

《孟浩然集校注》

安乐公主的翠服或许是大袖衫镶缀翠鸟羽,类似后来赵匡胤女儿永庆公主的翠服。不过赵匡胤当即制止女儿的爱好,安乐公主却得到父母包容。安乐公主素称大唐第一美女,宋祁也说她“光艳动天下”。美女身着翠服,雍容艳丽绝伦。安乐公主另一特点是爱莲花。

张鷟《朝野佥载》说:“造定昆池四十九里,直抵南山,拟昆明池……作石莲花台,泉于台中流出,穷天下之壮丽,言之难尽。”石莲花台泉水涌流,堪称奇观。安乐公主败亡后,大量游人涌入。“每日士女游观,车马填咽。奉敕:辄到者官人解见任,凡人决一顿。乃止。”⑧

朝廷禁令太严,违反者官吏免职务,百姓打屁股。然而越是这样,人们对安乐公主的议论传说越多,编的故事越多。“翠莲”二字后代或许显得村俗,当时未必。二字若合成得来,也算有据。影射性故事的编造特点与演变脉络很难理清,梳理难免猜测。不断探讨,或许能逐渐接近真相。

《评话小说通论》,董国炎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四、可能编造取经缘起故事的人群和地域

可能编造取经缘起故事的人群,按道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玄奘的崇拜者追随者,编造肯定与赞美故事。玄奘取经归来,从西域到京城,沿途很多地方有民众跪拜迎接;玄奘在大慈恩寺译经,很多人在门口求剃度;玄奘下葬,有很多善男信女送葬,这些都是崇拜者。但是分析取经缘起故事,如果要赞美玄奘取经,那就不必联系玄武门事变,不必揭露讽刺唐太宗,甚至联系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揭露唐太宗的故事不会是玄奘崇拜者所编写。

当然历代佛教信徒、历代玄奘的崇拜者对《西游记》演变会有重要影响,最终把《西游记》改造为充分肯定玄奘取经的作品。

《唐太宗入冥记》与《西游记》取经缘起故事中,有不少揭露讽刺意味。对唐太宗不满或者对玄奘不满的人,容易编写出这类故事。李建成李元吉余党之外,李承乾普光寺僧团值得注意。

贞观五年唐太宗为太子李承乾祈福建普光寺,李承乾善于招揽人才,著名学者孔颖达、陆德明、颜师古等均入其门下。李承乾邀请主持普光寺的高僧道岳、法常、慧净等人影响都很大,尤其慧净最有宗教领袖气概。

贞观十年慧净讲经,京城王公大臣有名望者毕集,时以为荣。慧净作诗曾有大臣将军唱和之作很多。印度僧人波颇称慧净为东方菩萨,俨然中国佛教领袖。贞观17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案震动朝野,凌烟阁功臣吏部尚书侯君集、宰相杜如晦之子、驸马杜荷等很多高官处死,李承乾神秘死掉,大批人受牵连,大批人噤口。

《李翠莲大转皇宫行善卷》

李承乾的竞争者魏王李泰受贬谪。李泰门下各类人才实力也很强,均受到严厉打击。事实上李治登基最初几年,长孙无忌掌握大权,仍然残酷打击李泰残余势力,还打击唐太宗考虑过可以做太子的吴王李恪。李恪与房玄龄之子、驸马房遗爱等多人被处死。

李承乾、李泰垮掉,后来李恪也被处死,普遍认为缺乏实力的李治立为太子。其实李治身边缺乏人才。贞观19年春玄奘取经归来,在佛学方面如同填补空白,很受李世民李治父子欢迎,迅速成为佛教界代表人物。

而当时佛教界对玄奘的态度比较复杂。玄奘翻译佛经,以朝廷诏令调慧净参与,却碰了软钉子 ,慧净称病不来。道宣《续高僧传》却说此后慧净声望更高。

李治登基,本来得到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一派大臣支持。但是这批老臣把持权力,长孙无忌作为舅舅还有指导者作派,双方矛盾逐渐加深。这几位老臣还不支持李治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武则天心思缜密手段毒辣,擅长以谋反罪名整人。

老臣们以为李治武则天身边无人,其实自有许敬宗等投靠者,还有一些资深老臣明哲保身。最终长孙无忌等老臣惨败,长孙无忌褚遂良贬死蛮荒。玄奘与这些老臣长期关系密切,他因佛经翻译受吕才批评时,于志宁仍然帮助他,这很容易受李治夫妇猜忌。

邮票《玄奘》

吕才是著名学者也是朝廷官员,他提出45个疑点,质疑玄奘的佛经翻译,这对玄奘声誉有相当影响。玄奘去世前后,对他猜忌和不满的情绪蔓延。

道宣的《续高僧传》对玄奘也有非议。道宣是开创律宗的高僧,曾三次入玄奘译场,其《续高僧传》卷四收译经高僧二人,即玄奘与那提。印度僧人那提永徽年间带着大批佛经来长安,也被安排到大慈恩寺译经,据说受玄奘排斥,未能译经;他去岭南很久,待他回来,玄奘已经离开,那提带来的佛经也不见了。

《续高僧传》此说还载入释智升开元十八年的《开元释教录》中。如何评价玄奘素有争议,直到熊十力和季羡林,各有看法是正常的。对玄奘不满而诋毁他,编造故事嘲讽贬低他的人,难以确定具体是何人。

《唐太宗入冥记》是虚构性小说,但反映玄武门之变这样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卞孝萱先生认为很多唐代小说表面是传奇故事,实际反映政治历史事件,这种现象给小说研究增加难度也增加厚重度。

从编造故事的地域分析,均州房州武当山一带是重要地域。李显韦后在此生活14年,有很多遗迹。传说李显登武当游太子坡并在五龙祠抽签受鼓励而振作,他还开辟了从房县经吕家河上武当山的道路。

神农架太子垭得名据说与李显有关,这一地区的人们对李显和山川有善意的神秘解释。当初李显以庐陵王身份贬来时,有各类随从300余人。而他回京是被神秘带走,不知吉凶,只让家人随行。

《扬州评话发展史》,董国炎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5月版。

他回京之后,武则天犹豫六个月才重立他为皇太子。在均州房州,“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包含着具体的悲喜牵挂和爱憎。李重福在均州也有一定基础,他带领追随者去洛阳起兵失败,可能有残余力量留在均州,给议论评说增添内容。

南北朝以来武当山成为道教重镇。李唐以道教为国教,以老子为本家,封老子太上玄元皇帝。唐太宗几次表示,虽然佛道并重,但道教最高。唐太宗在武当山建五龙祠,武当山道教地位高发展快,然而武则天颠覆了这种局面。武则天谋划深远,逐步推进。

李治刚当皇帝,武则天还是昭仪身份时,李治答应在龙门为她开凿一尊佛像。中国各大石窟都有很多小佛像是为送人而开凿,皇帝送给妃子一尊佛像很平常。然而武则天提出自己捐二万贯脂粉钱助开凿,好像要为国家省钱,李治很高兴,因此这尊佛像的开凿由武则天自己管控。

然而这尊佛像竟然开凿25年时间,其间武则天地位不断上升。上元二年即675年完工时,武则天早已是掌握大权的天后。当去掉遮挡屏障,才看见这尊大佛规模第一,气势惊人,雍容华贵,而且竟按照武则天容貌雕成。大佛命名卢舍那佛,梵文意为光明遍照。武则天名“曌”,正是日月当空,光明遍照之意。

《李翠莲施钗记鼓词》

随即法明等僧人献《大云经》,说武则天是弥勒佛下凡,当作天下主人。以弥勒佛取代太上老君,以佛教取代道教,以武周取代李唐,成为不可抗拒的天命。武则天很快称帝,下令《大云经》颁行天下,东西两京和各州都建立大云寺,讲诵《大云经》。佛教的地位远高于道教。

这种变化对武当道士是压抑和刺激。流放在均州房州的李显多次上武当山,神龙政变李显复位之后立即发布诏令,恢复国号为唐,恢复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各州百姓免除当年赋税,房州百姓免除三年⑨。

李显这迫不及待的诏令,对道教与武当山,对当地百姓,可谓直接相关。人们厌恶武则天,很快厌恶韦后和安乐公主,同情怀念李显,这可能成为武当道士与均州房州百姓普遍心态。道士与常人不同,云游天下,传道谋生,帮助信徒符箓斋戒,说唱道情,编讲故事,化缘度日是道士生活方式。

李翠莲和刘全的故事,大量出现在各地道情中,不管说唱道情还是戏曲道情普遍有这组故事。在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很多偏僻地方,《李翠莲大上吊》、《打经堂》、《刘全进瓜》等等作品是道情班社重要传统曲目剧目。

说唱文艺、地方戏和宝卷之中都有这些作品,通常都流传已久。通俗文艺包括宗教类通俗说唱,并不只是简单的娱乐工具,它们对政治大事和宗教大事表达态度。在长期演变中,故事和人物可能变形,认清本来面目和基本倾向成为难点重点。

《西游记》这种世代累积型文学作品长期演变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倾向都很容易变化。中国三大世代累积型名著发展史上,只有《三国演义》“尊刘反曹”的倾向性前后基本一致。

清粉彩大闹天宫神仙人物纹瓷板

《水浒传》和《西游记》都有倾向性的大转折。《大宋宣和遗事》对宋江接受招安,招安后担任朝廷节度使的态度是喜悦赞赏,而《水浒传》却把宋江无条件接受招安、效忠朝廷写成巨大惨痛悲剧。这一巨大转折不但是中国文学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文化的重大进步。

早期《西游记》取经缘起部分,对唐太宗的揭露讽刺态度明显,刘全李翠莲故事实际影射到武则天的特殊佞佛。取经活动的发起者受到如此揭露讽刺,其组织的取经活动可能也受到轻视甚至鄙视。在中国文学史上凡有大事伟业,必定“天降大任于斯人”,出现大有背景的重要人物。

要写商周革命,出现姜子牙,其人是元始天尊弟子,得到各界神佛大力辅佐。要写北游,出现真武大帝;要写南游,出现华光大帝,都踏平坎坷险阻,战胜妖怪邪魔,成就大业成为真神。要写东游,就出现张果老、何仙姑等八仙,战胜瀚海妖魔,踏上仙山福地。

《李翠莲全传》

郑和是个太监,他奉旨下西洋,佛道两教重要人物都来辅佐,佛教碧峰长老竟是燃灯古佛下界,龙虎山张天师则是道教最高领袖,都全力辅佐郑和,战胜妖魔险阻。玄奘是位高僧,道理上高于太监,他奉旨西行取经,为何待遇很低,不受重视?

先派几个普通随从,后来找个犯过错误的妖怪猴行者帮助他,这妖怪也没有显赫背景。后来增加的两个助手,更是等而下之。

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猴行者的本领不强。他们师徒二人到了西天鸡足山,仍无法上山取得佛经。猴行者的建议竟然是,师徒二人朝着山顶大哭。他们大哭一夜,天亮时发现一堆佛经堆积在门外,简直让人怀疑这个情节是否别有暗示和揶揄。

取经故事经历漫长的加工修改不断完善,取经队伍每个成员的个人经历、性格特征、相互关系等等,逐渐完备成型,成为有深度的有趣故事。取经故事,从受人鄙视的“缘起”到受人欣赏喜爱的取经队伍和取经过程,完成了带有根本性的转变。逐渐消减淡化了早期的影射嘲讽色彩,更多关注取经人物和取经进程。经过不断磨洗加工,取经成为趣味横生、砥砺心志的旅程,成为充满智慧和毅力的学习之旅,成为民族文学的宝贵财富。

五、余论

《西游记》之外李翠莲以及刘全的故事在各类说唱和地方戏中传播很广,基本没有固定文本,并不断变化。但是有两个固定故事值得注意,敦煌文献《齖䶗新妇文》和《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⑩。前一故事可能产生于唐代,后一故事人物叫做李翠莲,两篇作品都描写一个凶悍好争吵的新娘子,写她出嫁后恶毒凶悍吵闹,令人厌恶。

淮剧《李翠莲》

《西游记》写李翠莲还魂刚一苏醒就吵嚷,面对皇宫众人并不怯场。指责皇宫房子是“害黄病”的房子、“花里胡哨”的门窗。喊叫快放自己出去。她见了刘全总是很能说,秦腔和一些道情戏中李翠莲面对刘全询问金钗,马上编造一套为救小孩,金钗掉在深井里的谎言,她是嘴快会说能吵嚷的类型。

《齖䶗新妇文》排在王重民等《敦煌变文集》第七卷。齖䶗,读音牙掐,本意牙不平齿不正,牙缝夹物抠不出。《汉语大词典》引《玉篇》《集韵》说明引申义为“本性倔强不肯改”。这位新娘子凶悍又狡诈,发作如水牛打架,砸烂锅盆,泼洒饭菜,毁坏厨房,见什么毁什么。发笑时声音刺耳可怕。与公婆争吵后,她自己把头撞破装死。丈夫回来,要求丈夫写休书。拿到休书她很高兴,嘴里还不停咒骂,高兴离开冤家老鬼!

“快嘴李翠莲”生活于东京,生活环境和习俗都是市民化。在1960年代初,同时期问世的几部重要中国文学史和作品选,都高度肯定快嘴李翠莲是反抗三座大山的勇敢女性。

1980年代以后,对这个人物的评价出现分歧,研究趋向冷寂。李翠莲好争吵又嘴快,在家里呛得父母兄嫂都不开口。出嫁当日,媒婆告诫她少开口。轿子来到婆家门口,按风俗她应该接过碗吃两口饭,媒婆叫道:“小娘子,开口接饭。”李翠莲开口骂道:

《李翠莲施钗记》

“老泼狗,老泼狗,叫我闭口又开口……莫怪我今骂得丑,真是白面老母狗!”如此直截又恶毒的咒骂,“恼得那媒婆一点酒也没吃,一道烟先进去了;也不管她下轿,也不管她拜堂。”

李翠莲婚礼的厅堂上,点着几对红色蜡烛,李翠莲发话道:“红纸牌儿在当中,点着几对满堂红。我家公婆又未死,如何点盏随身灯?”婚礼上讲如此不吉利的话,好像诅咒公婆,两位老人很生气。

一片混乱中幸亏礼仪先生招呼完成婚礼,又领着新人入洞房,唱撒帐歌,帐上帐下帐前帐后依次唱。当先生唱道:

“撒帐后,夫妇和谐长相守。从来夫唱妇相随,莫作河东狮子吼。”

“只见翠莲跳起身来,摸着一条面杖,将先生夹腰两面杖,便骂道:‘你娘的臭屁!你家老婆便是河东狮子!’一顿直赶出房门外去”。

李翠莲不断吵闹,她婆婆一直忍着,忍到第三天当面告诉她母亲。但是李翠莲母亲婉转批评劝导之后,李翠莲反而发作道:

“婆婆性儿忒急躁,说的话儿不大妙。我的心性也不弱,不要着了我圈套。寻条绳儿只一吊,这条性命问他要!”

李翠莲总想上吊寻死讹人,与大伯子和嫂嫂吵架时大喊:“左右百岁也要死,和你两个做一做。我若有些长和短,阎罗殿前也不放过!”

《快嘴李翠莲》

她如此撒泼,兄嫂退避三舍。与小姑子争吵时,她明确表示要以死讹人,高兴地描绘自己上吊自杀后,折腾得你们家破家毁财,让你们受各种惩罚:要请大批和尚道士给我做法事,要给我买最好的棺材,还要给我戴孝烧纸!

李翠莲凶悍邪恶,她丈夫却不吭气,因为一开始就被制服了,李翠莲命令他不许乱说乱动,老实睡在床脚:“束着脚,拳着腿,合着眼儿闭着嘴。若还蹬着我些儿,那时你就是个死!”夫权是三座大山之一 ,李翠莲却能如此对待这座大山,她何许人也?

李翠莲如此性情和心胸,狭隘恶毒也可怕。她公公担心以后出大麻烦,做主把她休回去,嫁妆全都退回。她本人对此很高兴,回家却受父母责怪。她索性独自去尼姑庵生活。

快嘴李翠莲与齖䶗新妇故事详略不同,但基本情节和结局大体一致。她们与取经缘起故事的李翠莲好像不相干,但这些故事和人物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性,她们都好装死上吊,是否存在长期演变关系?

中唐韩愈李翱之后,理学不断发展。宋明理学推崇三纲五常,女性最重三从四德,快嘴李翠莲简直是逆潮流而动的反面典型。李翠莲的故事却广泛传播,这背后可能存在特殊的背景与理由。

《扬州评话研究》

《快嘴李翠莲》是韵诵体重要作品,承前启后,对后来的快书板话类文体发展有重要贡献。这篇小说文体韵散相间,韵文为主,七言居多,也有不少三字句,长短错落自然,韵律鲜明爽利。

韵诵文体自先秦《成相》经南北朝隋唐的俗赋,并吸取变文经验发展而来。这种文体不依靠乐器伴奏,自然上口,类似后代快书板话。事实上李翠莲语言句式多样,多数语气急促,符合人物好争吵特点。但她临出嫁祭祀祖宗,运用特有的四言体。

全篇结尾她出家为尼,文体变化,一段五言诗,接一段六言歌,冷清散淡,显出家意味。文字既显文人功力,又有民间俗语,鲜活生动,生活气息浓厚,反映民间艺人已经成为创作主力。《快嘴李翠莲》是文人与民间艺人长期加工反复锤炼的产物,可以说是韵诵文体成熟的标志。

注释:

1、[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96页。

2、《唐太宗入冥记》中崔判官向唐太宗勒索钱财是为了自己家族。《西游记》改为崔判官勒索钱财是为了善人相良,相良用这些钱财修建相国寺。这种说法在唐代大概难以产生并取信。唐睿宗李旦登基之前封号是相王,712年他登基称帝,为了纪念更为了感谢神佛,下令把原来的建国寺改名为相国寺并大肆扩建。相国寺在唐代相当于皇家寺院很受尊崇,在北宋仍获得国家重视和重修。有关相国寺与相良的传说故事应该是南宋以后产生的。

3、《黄台瓜辞》载《全唐诗》增订本 第一册卷六,中华书局,1999年,第67页。

4、[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本纪第七《中宗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50页。

5、李翠莲故事在道情、鼓词、莲花落二人转和宝卷等等说唱文艺中、在各类地方戏曲中广泛传播,这个人物由此呈现多种倾向,单纯老实,虔心向佛,能说会道,狡猾虚荣,邪恶淫荡均有。通俗文艺中有所谓“十八摸”“二十八个头”,后者即出自李翠莲故事。把金钗给和尚必须满意才给,要考察盘问和尚很多问题,包括淫荡问题,和尚要回答人身有哪二十八个头。然而这类倾向和有关情节产生的时间难以确定,传播脉络也难理清,只能说这类故事面目复杂。

6、刘淑芬研究员玄奘研究系列为:《玄奘的最后十年(655-664)—-兼论总章二年(669)改葬事》,《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第3期;《唐代玄奘的圣化》,《中华文史论丛》2017年第1期;《宋代玄奘的圣化:图像、文物和遗迹》,《中华文史论丛》,2019年第1期。

7、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83, 列传第八《诸帝公主》,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655页。

8、《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六 《安乐公主》, 中华书局 1961年,第1817页。

9、[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本纪第七《中宗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36页。

10、载王重民、王庆菽等人《敦煌变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858页。此文题目也有题为《齖䶗书》者,斯坦因藏本与伯希和藏本题目不同内容一致。《快嘴李翠莲记》,《宝文堂书目》著录为《快嘴李翠莲》。本文《快嘴李翠莲记》引文出自《古本小说集成》第1辑第2册《清平山堂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85页—115页。

作者:董国炎

来源:古代小说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9955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