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当美好与痛苦同时降临时,你如何安放灵魂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当美好与痛苦同时降临时,你如何安放灵魂

如果我问你最喜欢的日本作家是谁,你会说出谁的名字?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太宰治还是三岛由纪夫?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三岛由纪夫这个名字。

相比于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川端康成的《雪国》,我更喜欢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

你是否经历过一段颓废的时光,你是否在某一刻怀疑自己是否真正活着,你是否思考过自我存在的问题?当精神与物质发生冲突时,当美好与痛苦同时降临时,你如何安放灵魂?

这些问题都是我在读《金阁寺》时不停思考的问题。

金阁寺是真实存在的,位于日本京都,在昭和25年(1950年),金阁寺被青年僧人林承贤烧毁,他纵火逃逸后想要切腹,却被救了下来。

后来审问时,患有精神疾病的他表现出对自己口吃的极度厌恶,以及对金阁寺美丽的妒忌。这给了三岛由纪夫创作《金阁寺》的灵感。

从林承贤口吃的自卑中,三岛看到了自己,扭曲的心理以及对金阁寺美的向往与毁灭,正是三岛由纪夫想要表达的情绪。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日本天皇发表宣言并放弃神格化的地位,这让日本人民的精神世界变得极其空虚,并陷入一种悲观和绝望的状态中。

身处那个时代的三岛由纪夫,将一切情绪与思考都写进了《金阁寺》中。

01 自卑的沟口在金阁寺中追寻自我,却陷入嫉妒与占有

因为生下来口吃,主人公沟口被喜欢的人拒绝,被周围的人嘲笑,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自卑心理。

沟口的父亲懦弱而且身体不好;而他的母亲苟且过活,沟口曾目睹自己的父亲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母亲和别的男人一起,却一声不吭。

他们心中的软弱和丑陋,正是三岛由纪夫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人现状的描写。

沟口的口吃将他与外界“隔绝”,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丑陋”。而这正与金阁寺的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可以说,沟口的追寻自我就是《金阁寺》中三岛由纪夫探索自我的过程。

嘲笑是一种多么刺眼的东西。在我看来,同年级少年们这种青春期特有的残酷笑声,就像反射阳光的叶子一样,炫目至极。

口吃的沟口在父亲的口中得知金阁寺,并且被它的美深深吸引。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他也被母亲带到了金阁寺,并且依靠父亲与住持的关系,进入了金阁寺。

在金阁寺,他遇到了很多僧人,但只有鹤川对他来说是与众不同的,为什么?

因为鹤川从没有嘲笑过沟口的口吃,这让因口吃而极度自卑的沟口非常惊讶,也让他意识到:抛开口吃,他其实是一个完整的自己。

从我和鹤川认识那天起,他从来没有嘲笑过我的口吃。

“为什么?”我问道。就像我一直说的,比起同情,侮辱和嘲笑更合我意。

鹤川浮现出莫名宽容的微笑,说:“因为,我从来不觉得你说的这个是问题呀。”

本以为这就是沟口找寻自己的过程,没想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却让沟口对金阁寺的美从欣赏变成了占有。

第二个改变沟口的是柏川。

他有先天的内翻足,不同于鹤川,柏川承认了自己的缺陷,并表示正因为自己有先天的内翻足,才让他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自己。

面对自己的“丑陋”,柏川坚定地承认并接受。在柏川看来,沟口只是因为对自己仍抱有不满和期待罢了,于是沟口在柏川的“带领”下,开始“接受自己”,也开始放纵自己。

但是,本以为可以藉由女人肉身来寻找真正自我的沟口,却依旧无法在俗世中与世界和解。

他一遍又一遍地直面现实,直面自己的口吃,一次次的接受,逐渐让沟口不再隐忍,而是开始“反抗”。

他带着恐惧,在威胁下践踏怀孕女子的肚子;寺庙提供可以去大学深造的机会,他却试图威胁主持,不再好好完成学业。

在这一系列追寻自我的过程里,沟口对金阁寺的美的向往逐渐扭曲成了嫉妒和占有。

02 金阁寺的美超脱现实,想要占有,必先经历毁灭

金阁寺(又名鹿苑寺)代表着战前日本的价值与美丽,它在二战前被日本政府列为国宝。但昭和25年,他却被一位见习僧人放火将其烧毁。

屋顶的凤凰像

沟口第一次听说金阁寺,是从生前的父亲口中得知的。

那个时候还未长大成人的沟口,渴望着见上金阁寺一面,就像那时被外界嘲笑口吃的沟口,依旧对世界充满期待一样。

我意识到父亲醒着。他正在拼命压制着咳嗽,不规则的气息急促地冲击着我的后背。突然,十三岁的我,眼睛被巨大的温暖的东西遮了起来,什么都看不到了。毫无疑问,是父亲从背后伸手,遮住了我的眼睛。

亲眼所见母亲出轨,看到父亲因病去世,看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因为口吃而当面嘲笑她之后,沟口好像了解了金阁寺与自己巨大的差距。

在沟口的眼中,金阁寺带着崇高和至高无上的权威美。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美丽,更是因为它背后代表的是日本武士精神,是战败前日本的荣耀和价值。

二战后的日本逐渐将从前的神圣与纯洁“玷污”,这让象征日本传统的金阁寺变得“丑陋”,对于具有武士战斗情节的三岛由纪夫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

三岛由纪夫为了写《金阁寺》,特意去纵火犯林承贤的家乡舞鹤调查,他自称是因为想要“向社会报复”,可这样的动机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沟口就像纵火犯人林承贤一样,母亲对他给予厚望,按照母亲的安排到了寺庙。但沟口曾经对金阁寺的敬畏和崇拜,却因为一些僧人的背离行为,让沟口陷入迷茫甚至开始逆反。

直至最后,象征精神之美的金阁寺,在沟口的心中已成羁绊。为了摆脱这份羁绊,沟口便纵火烧了金阁寺。

那个曾经对美执着追求的少年,对漂亮女孩有过自我幻想;那个曾经带着父母的期待而进入寺庙的僧人,对金阁寺也有着遥不可及的幻想。

沟口对美近乎病态的执着,也意味着,纯净美好的金阁寺在战后已与当下的日本不再融合,所以沟口选择将其毁灭,带着对美好的期待,也带着对现实的失望,更是对自己对美的追求的“惩罚”。

“这美丽的东西不久即成灰烬,那么,真实的金阁寺便和我幻想中的金阁一模一样了。”

沟口最后选择与金阁寺共同毁灭,曾经尝试追寻自我的沟口,最后明白除了真实的自己,一切凌驾于这之上的美都没有任何意义。

口吃让内心脆弱的他带着永恒至美的金阁寺一起走向了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03 当你遇到与自身无法相融的事物时,你会毁灭它,还是学着接受它?

《金阁寺》中曾有这样一段对沟口心理的描写:

毫不夸张地说,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美。父亲是普通的乡下僧侣,词汇贫乏,只是告诉了我“世界上没有比金阁更美的东西”。我一想到在自己未知的地方已经有了堪称美的东西,就不知不觉充满了渴求和焦躁。如果美已经在那里存在,那么我这个存在,便是被美疏远的东西。

你生活中有没有像“金阁寺”一样的存在?它是美的存在,但也在某种意义上,它的存在证明了自己的软弱或者失败。

我能想到很多东西都是如此,比如对喜欢的人强烈的情绪,比如那些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比如在职场总是有人可以游刃有余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大部分人对这种差距都是乐观地对待,并且深入思考到底如何才能努力做到更好。

还有一小部分人,也就是像《金阁寺》的沟口一样,他们向往着美好与爱情,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并不相信自卑的自己能够有一天变成那些心中向往的美,于是,他们选择毁灭美(“金阁寺”),他们选择把自己逼向万丈深渊,一起走向毁灭。

不同于大部分都是叙事的小说风格,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加入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其实三岛由纪夫在这本书中,曾经多次表示出死亡与永恒之美的关系。

沟口对女人,对金阁寺有着强烈的热爱,但如果她们都无法变成你渴望中的样子,最后自卑的沟口也只能选择在渴望美的自己面前筑起高墙,选择共同毁灭。

其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像沟口一样,自卑却又渴望着美好呢?

很多人觉得《金阁寺》这部作品让人看完有种哀伤的意境,我并不否认三岛的文笔中总是自带这种哀婉,但是我更愿意把《金阁寺》视为一部教育小说或一部成长小说。

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渴望的事物与自身的能力相互不匹配的情况,这是现实,也是成长中必经的残酷。

《金阁寺》里的人物就像我们在成长路上遇到的人们一样,他们都有着对美的追求,但也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正如矶田光一所说:“金阁寺对沟口永远意味着『理想』,这『理想』控制了他的精神,使他成为实际生活的无能者。”

三岛由纪夫的文字冷艳又深情,细腻又悲凉。正是这种特殊的组合方式,让他的文字在日本文坛耀眼夺目。

如果理想变成了生活的阻碍,那么可想而知生活会变得多么的痛苦和无助。不管我们对什么美好的事物抱有期待,请先明白,任何凌驾于你自己而存在的“空中阁楼”般的美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应该首先专注自我的存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8617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