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费孝通《乡土中国》: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费孝通《乡土中国》: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

《乡土中国》要回答的是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这本书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述,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一些概念。通过了解这些概念,来帮助我们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这里说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中国人不论去哪里,总还是习惯性的下些种子,不论气候如何,总得尝试一番,这就是乡土性很好的一种外显。

人多地少,农村世代聚村而居,对于乡土社会的性质影响深远。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小孩子都是被看着长大的熟人社会。

农业是乡土社会的经济支柱,具有很强的固定性,农业离不开土地,农民也就世代处于一隅,生息繁衍。定居是常态,迁徙反倒成了变态。

2,文字下乡

费老先生从时间和空间的焦虑来论述了乡下人并非“愚”,而是世代生活在某一定型中的人们,没有认字的需要。

空间上,乡土社会“生于斯,死于斯”的思想,村落聚居而住,世代生息繁衍,形成了熟人社会,一切生老病死有了遵循,人们照章办事;另一方面乡下的封闭性,人们很难接触到文字信息,畅游于知识的海洋。

时间上,个人的今昔之隔与社会的世代之隔。前者,个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保留下的“过去”的积累;后者,乡土社会所传下来的经验,是大家共同经验的积累,每个人的“当前”也包括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

3,差序格局

对于基层工作者而言,乡村人最大的就是“私”的问题。这里关于“私”的问题,主要涉及群己、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溯源到社会结构的格局方面去考虑。

我们的社会结构遵循差序格局,不光包含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也是如此。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画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就是“街坊”。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依据势力的厚薄来确定。

差序格局:每个人都是它社会影响推出去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一圈圈推出去之后,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每个人在某时某地所动用的不一定是相同的。

在西洋社会,国家是唯一的群己界限,为了帮每个分子谋取利益,他们有革命、法律、国会等等。

在我们的传统社会,群己的界限非常不明显,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

4,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异引起了不同道德观念,在差序格局中,我们强调的是以自己作为社会网络的中心,按关系的亲疏来讨论道德和法律,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道德观念: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它包括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

5,家族

在西方的家庭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由其它团体担负,非家庭分内之事。在这类团体中,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则成为凝合的力量。

在乡土社会,我们的家是个绵延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在父子、婆媳之间,且是纵向的关系,夫妇则成了配轴。

造成这种差异并不是偶然的,这是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到社区之后所引起的结果。

家庭:这个是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亲子指它的结构,生育指它的功能。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叫做氏族。

6,男女有别

家族在乡土社会里是一个事业社群,凡是做事业的社群,必须维持纪律,而纪律是要排斥私情的。如果要稳定固有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同一的意义体系。

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上使人感觉是自动的。

感情定向:指一个人感情的发展方向,而这个方向受着文化的规定。所以在分析文化形式时,我们应当注意文化所规定个人情感的发展方向。

7,礼治秩序

法治指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根据法律来维持,法律得靠权力支撑,权力得由人来执行。法治即“人依法而治”。

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法治和礼治的不同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前者是靠国家的力量来推行,后者是靠传统来维系。

8,无讼

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讲“礼”,那是不道德,不讲规矩。

现代司法制度之所以很难在乡村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它破坏了传统的礼治秩序,要想进一步施行法治,首先需要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进行改革。

9,无为而治

乡土社会遵循着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在此基础上,大家相互牵制,互相影响。农业性的乡土社会很难建立起横暴权力。

横暴权力:偏重从社会冲突那一方面着眼。依此观点,权力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冲突的性质并没有消弭,只是过了武力阶段,被支配方认输,可非心服。于是两方面的关系中发生了权力,权力是维持这种关系的必要手段,它是压迫性的,有上下之别。

相反,这种社会倒成了皇权的发源地。可建于乡土社会的皇权,因为农业的虚弱性,很难支撑皇权实施强大的横暴权力。因而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皇权也会经历力求无为,蓄力扩张的循环往复。

横暴权力有这个经济的束缚,于是庙堂之外,把乡土社会中人民的切身公事让与同意权力去活动。

同意权力:偏重于社会合作那一方面着手。社会分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正因为有了社会分工,每个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人都有维持各人工作、维持各人可以相互监督的责任。没有人可以“任意行事”,而得遵循大家同意分配的工作。这个过程得正常开展,由此产生了共同授予的权力,即同意权力。社会越复杂,这权力也愈大。

10,长老统治

根据乡土社会的性质,其权力结构很难受到横暴权力的影响,也非普通的“民主”形式,即只受同意权力的影响。它更多的是发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是教化性的权力。

社会继替:是指社会成员新陈代谢的过程。

教化性的权力在亲子关系里表现最明显,但不仅限于此。凡是文化性而非政治性的社会强制都包含这种权力。

在变化很少的社会,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

因而,在中国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有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民主的同意权力以及教化权力,费老先生称之为“长老统治”。

文化性的: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加以规范接受的规范。

政治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

11,血缘和地缘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

血缘:人和人的权力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于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

大体而言,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而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在某种程度上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安土重迁”的思想就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由于具有亲密的共同生活中个人相互依赖的地方是长期和多方面的,也就很难在授受之间清算清楚。

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拖欠着未了的人情。亲密社群(非血缘性)中如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12,名实的分离

乡土社会并非是静止不变的,只不过比现代社会变得慢而已。长老权力随着社会变迁的快慢而相应的伸缩。

长老权力:社会继替中生发的权力。

社会变迁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环境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在新旧交替之际,不免有一个惶惑、无所适从的时期,内心充满紧张、犹豫和不安。

这时候就出现了“文化英雄”,他们提出办法,组织新的试验,获得别人的信任。这种权力结构由时势造出,故称时势权力。

长老统治下的乡土社会,反对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消解,淡化,成了“注释”。注释是维系长老权力变动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虽然传统形式不能反对,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可以经注释而改变。

在中国旧式家庭中生活中的人都明白家长意志怎样在表面无违下,事实上被歪曲。不能反对而又不切实用的教条或命令只有加以歪曲,只留下一个面子。

13,从欲望到需要

时势权力可以让人关联到社会变迁和社会计划。人类社会的计划性是走出乡土社会的重要节点。

在乡土社会,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而在现代社会中欲望不能作为人们的指导,发生“需要”,因之有了“计划”。

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了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


这是我第二次阅读这本社学学著作,这次是作为社科类专业书籍来了解,根据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总算是能够体会到这本书的些许魅力了。

文章脉络的层层推进,围绕论点的严密论证,更重要的是在实地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去伪存真。除了专业上的需要,通过这本书,我想更真切的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了解这里的人和事。

虽然这次阅读,仍旧保有大量疑问,好多也不甚理解,那也没关系,常读常新,这本书还是会读的,一直。

作者:小舒同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8590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