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3首冷门却耐读的精品古诗词,《一剪梅》《桑》《为鲁为齐》

3首冷门却耐读的精品古诗词,《一剪梅》《桑》《为鲁为齐》

第1首,《一剪梅》:染泪修书寄彦章。贪做前廊,忘却回廊。功名成就不还乡。铁做心肠,石做心肠。 红日三竿懒画妆。虚度韶光,瘦损容光。不知何日得成双。羞对鸳鸯,懒对鸳鸯。

宋代学者易祓(字彦章)在外地当官,很久没有回到妻子身边。妻子写了一首《一剪梅》词,托人送给易祓。

思念丈夫的《一剪梅》,最出名的当然是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易祓妻子这首《一剪梅》也颇具巧思,颇见真情。

最大的特点,是类似“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结构对仗”,选择了“贪做前廊,忘却回廊”、“ 铁做心肠,石做心肠”、“虚度韶光,瘦损容光”、“羞对鸳鸯,懒对鸳鸯”的多重对比,增加了情感表达力度,让思念丈夫、埋怨丈夫的情感更具有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体会到女子的寂寞与思念。

另外,易祓妻子还有一首《长相思》,也颇有味道:“朝有时,暮有时,潮水犹知日两回。人生长别离。 来有时,去有时,燕子犹知社后归。君行无定期。”(注:此词也有说是刘克庄所写。)

第2首,《桑》:一年两度伐枝柯,万木丛中苦最多。为国为民皆丝汝,却教桃李听笙歌。

此诗是明代才子解缙所写,也有说是明代忠臣于谦所写。

这首诗的写法,与唐代诗人罗隐的《蜂》比较类似,看得出模仿痕迹:“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显然,这首《桑》是借物喻人,说的是桑树,但其实说的还是人。桑叶给蚕提供了养分,给丝绸提供了支撑,为此遭受“伐枝柯”之苦,却毫无怨言。

然而,享受功劳的时候,桑树却被人遗忘了,反而是那些不做事徒有其表的桃李尽情享受着胜利的果实,过着美滋滋的生活。

对比另一首与“养蚕丝绸”有关的古诗《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我们可以感觉到,这首《桑》的优点在于含蓄,虽然愤怒不平,但毕竟没有直接说明,而是通过桑树的形象委婉表达着社会的不公,表达着“老实人”的吃亏。

这种含蓄的味道,虽然没有那么直观,却更加耐人咀嚼,让人深有感悟。

第3首:为鲁为齐强自分,儒生不过此云云。算来诠注朱差合,赚得英雄白费勤。半部糢糊谈相业,千秋公案误时文。高头截足真成病,不遇秦皇也合焚。

这是某位西蜀人读《论语》的读后感。《论语》是四书五经之一,是儒家极为重要的经典。

不过这位诗人对于《论语》,颇有些“敬谢不敏”,语调中带着鲜明的嘲讽之意。

“为鲁为齐”,典出《左传》,乃是孔子的一段往事。鲁哀公时,齐国陈恒弑君而篡国,孔子请求伐齐,哀公不许,理由是“鲁为齐弱久矣”,怕打不过而作罢。

在诗人看来,齐鲁都是天下的一部分,都是山东的一部分,何必强行区别“齐鲁”的名义呢?由此可见,儒家学说存在着迂腐的一面。

“来诠注朱差合”,这是指朱熹给《论语》做注解,成为后世对《论语》解释的典范。但是朱熹的许多解释,也许都是过度引发,更成为后世八股文的“牢笼”,束缚了无数英雄才子。

半部糢糊谈相业,指的是宋代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千秋公案误时文,这是说《论语》成为八股文的“罪魁祸首”,让读书人都白白费了光阴。

高头截足真成病,这是嘲讽《论语》流毒无穷,让后人陷入病态之中。

高头也就是“高头讲章”,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后来泛指内容空泛的经书。截足,也就是截断足肢,取“削足适履”、“零落肢解”之意。

不遇秦皇也合焚,指的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是说,就算没有遇上秦始皇,《论语》等儒学经典也该焚烧。

显然,诗人的看法有些偏激,但诗人目的并不是真正的消灭《论语》,推翻孔子,而是针对“八股文”的弊端而大发议论。

换言之,这首诗的态度与五四运动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口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人借着读《论语》的名义,批评了八股文的遗毒无穷,语言犀利,角度独特,堪称精品之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7886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