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 / 好的父母,心都有点硬

好的父母,心都有点硬

好的父母,心都有点硬

我很喜欢一句话:

“只要结局是喜剧,你要我怎么哭都行,成功和幸福可以来得慢一些,只要它是真实的。总好过笑了一阵子,却迎来一个无法挽回的悲剧结局,然后苦一辈子。”

很多父母都不舍得孩子吃苦,但孩子既已出生在这个世界,就应该直面他们将要迎接的人生,没有修饰,没有伪装,一切都是自然而真实的。

是适应,还是改变,那是他们将要做出的抉择。

温室里长不出苍天大树,胡同里也练不出千军万马,不让孩子历练一番,他们怎能独当一面,将来步入社会,又如何抵挡那些风风雨雨。

不要让他们在输得起的年纪,选择安逸,年轻多吃一点苦,老来才能享福。


别舍不得孩子吃苦 ,那是他成长必经的路

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大的,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吃不了苦,而是家长们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听见孩子们喊苦喊累,就赶紧将他们拉到舒适窝里保护起来,只希望他们能在温床上“幸福”地成长。

可是,人生道路上,有些苦他注定要吃,父母们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

本该早早经历的事情,却在长大成人之后才经历到,对比同龄人轻而易举就能化解困难的本事,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来自内心的煎熬,还有对父母的责怪,又哪里来的感恩。

我曾听我的朋友讲起过,她邻居家有个儿子,家里还有个姐姐,可是父母却格外地宠这个小儿子,真是捧在手上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前几年,他在父母的帮助下娶妻生子了,自己成了家,可是工作却一直兜兜转转的,没有着落,让他种地,他不会,说:

“现在的年轻人谁还种地啊!”

让他跟着村里人出去打工,过了几天自己独自回来了,抱怨道:

“不是人干的活,又苦又累,还没时间休息,环境也不好。”

好不容易在加油站找了份清闲的工作,也因为得罪客户而被开除了。

如此反复了多次,他自己也不乐意了,整天呆在家里就知道上网打游戏,每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不受管,也不听劝,还和妻子吵架,把日子过得乌烟瘴气。

现在他已到而立之年,仍然一事无成,而且拒绝改变现状。

父母渐渐老了,孩子也大了,可他却撑不起这个家。

我不知道他的父母有没有后悔曾经的惯养,但我知道现在儿子的境遇,一定与他们当初设想的不一样。

娇生惯养,并没有让他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是成为了一个胸无大志、好吃懒做、贪图享乐、无责任心、无担当、听不得批评、受不得委屈、无感恩心的“社会巨婴”。

都说好的父母,心都有点硬,让孩子早点吃生活的苦,他们才能早点长大,而不至于等到这个世界需要靠他来支撑时,他却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最高级的炫富,就是养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在人类心灵的花园,最朴质、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养。”

教养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础,是给孩子留下的终身财富。

曾有一则新闻闹得沸沸洋洋,说的是一个“熊孩子”在飞机上不断骚扰邻座一名男子,该男子建议孩子的父母管教一下孩子。

而一旁的父母并没有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反而因“孩子还小”就掩盖了孩子所有的过失,并辱骂了该男子。

最后演变成双方肢体冲突,飞机落地后,“熊孩子”一家三口被海关执法人员带走,并强制遣返回国。

“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父母庇护孩子的借口,父母毫无底线地庇护孩子,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负面的形象,让孩子们从此无视这个世界的规则。

孩子虽小,也应该从小培养最基本的规则意识,这就是所谓的教养。

有教养的人懂得自尊,也懂得尊重他人,衣着举止得体、知书达理,也能轻易赢得他人的赏识和尊重。

如果家长们一味地觉得“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就懂事了,很可能就会埋下不少隐患。

比如去年闹得不可开交的上海迪士尼摸臀事件,一名年轻女子被一个八岁小男孩摸臀,女子不过教育了他几句,没想到男孩的妈妈立刻就“炸了”,对着姑娘破口大骂,话语及其难听,还将女子推倒在地打了起来,场面一度失控。

再比如,前一阵子发生的12岁男童弑母事件,男孩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竟持刀将母亲在卧室内残忍杀害。

还有曾经发生过的一桩桩流血事件,2013年,广西一名12岁的女孩子,因为不满同学长得比自己美,就把她约到家中,然后将其虐杀。

2004年,黑龙江通河县,年仅13岁的男孩将同村14岁的女孩强奸后,女孩的家人愤怒地向法院起诉了男孩,男孩怀恨在心,为了报复,深夜闯入女孩家中,竟又将女孩母亲活活捅死。

如果一个孩子无视社会的规则,贪婪自私任性,或许就会成为魔鬼,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不仅伤害他人,也会毁了自己。

而所谓的教养,就是让孩子知道在生活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意识和判断,并且让他们体会到只有遵守共同的规则,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世界上最厉害的不是钱袋,而是脑袋

知识就如同高铁,有了这样的工具,你实现成功就会更快捷而且更舒心,因为知识可以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

有人说,腾不出时间学习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伤悲,腾不出时间思考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后悔。

吃读书的苦,总好过吃生活的苦。

我之前还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俞敏洪与李彦宏是北大校友。

一个是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一个是百度公司的创始人。

有一次,俞敏洪问李彦宏:“你是不是上学的时候特别聪明?”

李彦宏回答:“我在北大的时候,甚至在高考的时候,一直都没有进过前五名。”

于是,他俩仔细研究分析了一下,得出结论:

北大很多相对比较笨的人,后来做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反而更大。这些笨人只能拼命地学,学到最后他们的韧劲就出来了,吃苦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其实说的就是这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有句老话说得好“学习上吃苦,一辈子受补”,知识是学不完的,比获得有限的知识,更宝贵的是一种“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一旦学会了,将终身受益。

读书到苦方觉甜,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便也不会觉得苦了,就像吃饭、喝水、呼吸空气一样普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钱穆先生在《新亚精神》一文中讲到,没有理想的吃苦,那是自讨苦吃,有理想的吃苦,才是一种精神。在未能品到读书的乐趣之前,读书或许是一件苦差事,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之后,便是人生一大乐事。

吃读书的苦,才能享精神的乐。


其实无论孩子长到多大,他们永远都是父母眼中的孩子。

但是他们终将组成自己的家庭,出去干一番事业,总有一天,父母再也不能为孩子遮风避雨。

他们得学会独自面对生命赋予的责任,为家为国,为妻为子,不辜负父母养育之恩,不辜负自己梦想。

吃生活的苦,会让他拥有独立的精神,往后余生,他一个人也可以扛过很多苦难,迈过许多坎坷。

吃教养的苦,会让他拥有独立的人格,懂人间疾苦,也懂人间极乐,能与这个世界共情,他们的内心将会是强大且充满弹性的。

吃学习的苦,会让他拥有独立的思想,他会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产出者,最终成就自我。

好的父母,心都有点硬。因为他们知道,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

经历一些苦难,孩子们才能发挥出他们的力量,做到心中有花,手里有剑。

毕竟人生就像品茗,懂得吃苦,才能回甘啊。

作者简介:捡书博士,温文尔雅知性大叔一枚,拥有500万粉丝却仍觉得自己在路上。自称最懂女人,你那么优秀,别输在认知上。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498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